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开局继承遗产,这个导演不差钱 » 第30章另辟蹊径的赚钱方式

第30章另辟蹊径的赚钱方式

    咔咔咔咔——无数闪光灯亮起,大小镜头对准倏地回首的美少年。

    电影节的直播主镜头随之推进,近乎奢侈地、一寸寸地描绘那张面容,并同步传递给全世界的电影爱好者。

    无数人看得直了眼,疯狂翻找这位新人演员的资料。

    观·导演·南飞速离开媒体拍照区。

    “呼,可算活过来,”他揉着剧痛的眼睛,“闪光灯弄得眼睛好不舒服。”

    “你是第一次参加,多参加几次就会习惯。”

    有人用英语这么安慰,手上动作一停,观南困惑抬头。

    面前站了个外国老头,穿着黑色礼服,系着红色碎花的领结。

    语调带着法国人的慵懒和拖沓。

    观南认出他是戛纳电影节的主席,“您找我有什么——”

    “我的上帝,我终于见到你了。”瓦伦激动开口,“观,你本人比简历上的照片漂亮太多。”

    赞美男人请不要用“漂亮!

    观南面无表情回复:“晚上好,瓦伦主席,很高兴收到戛纳邀请。”

    “请别这么说,能邀请你出席是戛纳的荣幸。”瓦伦咏叹道,“我非常喜欢《狩猎》,也是我推荐的它。哦,上帝啊,我不能看到这样佳作被淹没。”

    “我非常高兴见到业内又有一位璀璨的新星升起!我已经开始期待你之后的影片。”他殷切叮嘱,“请答应我,如果有了下一部影片,请你第一个送到戛纳。作为主席,我一定给你最好的待遇。”

    观南沉吟:“这要看《狩猎》在戛纳的战绩。”

    “请你不要担心,”瓦伦信誓旦旦,“戛纳会给电影人最公平的待遇。”

    观南依旧没有松口。

    不是他不想,他下一部电影还没有定,没有必要提前做决定,观南也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

    他是要征服欧洲三大的男人。

    三个电影节肯定都要参加,说不定下一部电影润去柏林。

    见他没有反应,瓦伦没有联想到对方要参加上三大。

    在他看来,一个天才再是狂妄也该清楚,世界上没有电影节是你去参加就能拿奖。

    每个电影节有每个电影节的偏好。

    欧洲三大也具有相当巨大的审美差异。

    一个导演可以拿金棕榈,不代表能拿金熊,能拿金熊不代表能拿金狮。

    这也是欧洲三大满贯的含金量巨高的原因。

    能拿到这三座奖杯,在文艺片专业领域就算是登顶皇位

    国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拿满的。

    张姓国师差一座金棕榈,他1994年的《活着》只获得戛纳的评审团大奖(年度第二)。

    陈姓诗人仅有一座金棕榈,差一座金狮、差一座金熊。

    当然,这不能怪国内导演不行,因为国外导演同样不行。

    瓦伦产生误解,以为观南沉听到了某些不该听的风声。

    比如说,《狩猎》本该是本届的开幕影片,但由于灯塔国媒体的舆论压迫,被迫移给英国女导演的《蓬巴杜夫人》。

    该死的好莱坞,该死的犹太人,自从戛纳获得选片自主权后,便一直派人纠缠!

    “观,我对你的损失深感抱歉。”

    开幕式首映对新人导演的加持非常大,这是能让无名之辈,一举闻名全球的大好机会。

    瓦伦很痛心看好的天才(被)打压,“希望你能明白组委会的不容易,我们已经尽全力。”

    “?”观南不明所以,但点头。

    “但你放心,《狩猎》会在明天晚上举办媒体场,我还邀请了很多业内好友参与。”

    角逐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会在几天之内完成展映。

    一般来说,每天放映两部影片,白天一部,晚上一部。

    在实力足够的情况下,参与媒体场的记者跟影评人越多,对新人导演越有利。

    跟最后的大奖无关,能让新人导演或演员被更多业内人士记住,同时也会同时有利于卖片。

    是的,文艺片在院线很难有出彩表现,在全世界范围兜售影片才是最佳的回钱方式。

    这也是早些年国内导演痴迷拍文艺片的原因。

    国内票房不行,但只要参与电影节,就能举例影片卖给全世界。

    美元也好,欧元也罢,兑换成软妹币都能大赚一笔。

    尽管不是这是哪来的补偿,观南却没有深究。

    经过姑婆的千亿遗产后,他对于这些从天而降的“馅饼”,非常非常淡然。

    馅饼再大也不会有姑婆的更大。

    观南淡然无比地接受:“多谢您提携。”

    瓦伦不在乎这过于平淡的反应,继续笑呵呵地搭话。

    这一老一少公然在红毯上窃窃私语。

    亲密氛围看得很多国内艺人懵逼。

    今年的戛纳确实抛开《狩猎》剧组外,并无任何华语剧组入选。

    但这不耽误国内明星跑来蹭红毯,也不耽误国内制片人跑来卖电影。

    这才叫做,跟国际接轨!

    现在这群国内艺人们,包括两位影帝、一位影后,以及四五名顶流,同时陷入困惑。

    “国内还有这种手眼通天的人物?他居然跟瓦伦主席那么亲密。”

    “呵呵,你们早该知道这位观导关系硬,他那部电影是亵童的题材,居然通过了国内审核,这不必跟外国人关系好更牛逼。”

    圈外人只会惊愕居然能过审;圈内人惊愕这他妈的居然能过审?!

    有个顶流道出众人心声,“这可一定得去瞧瞧。”

    开幕式的首映电影反馈一般,这是比较和平的说法,换成比较残酷(媒体)的说法是——

    【戛纳为了吸纳流量,主委会做出了有史以来最糟糕的选择。】

    这是路透社第二日的新闻头条,把电影节炸得人仰马翻,也把李如一急得焦头烂额。

    “这群媒体不会为了保持公正,故意给咱们的影片挑刺吧?!”

    媒体场放映就在晚上,李如从早上就疑神疑鬼,紧张到啃秃了十个手指头。

    在他的牵头下,剧组其他成员也跟着焦躁不安,认为影片极有可能被这群没节操的媒体人毁掉。

    “清醒点,媒体舆论无法影响奖项角逐,戛纳组委会不会听取这群人的意见。”观南说,“与其担心这担心那,不如担心下晚上的媒体发布会,别面对记者们的狂风暴雨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他朝角落示意,金秘书立刻将发言稿发给剧组众人。

    “这是跟公关核对过的发言稿,请大家按照此发言稿发表意见,务必要对准口径,不要在宣发方面出现问题。”

    于是,包括李如一在内,都被金秘书强行摁住背诵,还要间隔半小时进行抽查,让剧组众人完美体验被上学时被随时抽查的胆战心惊感。

    而在戛纳,也有一位跟众人有着异曲同工的感受——李修平。

    “《狩猎》太火了,差点连媒体场的票都搞不到,这让我的洗白视频还怎么发。”

    这位倒霉蛋影评人终于赶在《狩猎》的媒体票售空前,凭借通行证搞到最后一张入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