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开局继承遗产,这个导演不差钱 » 第66章 事业第二春

第66章 事业第二春

    胶片拍摄很复杂。

    不管从哪一环节来讲,都是极为费时费力的事情。

    首先,装卸胶片需要时间,并且要事无巨细,标记每个曝光卷,并明确在每卷胶片上都拍摄了些什么。

    接着,将胶片送到洗印厂进行冲洗处理,制作每日样片,等第二天确定样片成片。

    如果不行,只能重拍。

    由于胶片极容易留下划痕,在此过程中必须小心再小心,否则一切便全完!

    在拍摄前,观南做过相当细致的镜头分组,交由后勤部门严格管理。

    他赶到制片公司,后勤部的负责人等候多时,准备对接保管的胶片。

    一位中年人紧随其后。

    那男人穿着支楞巴翘的毛衣,黑色运动裤起了很多毛球,头顶的地中海亮得出奇,一双小眼睛不自然地眯起,躲避着办公室内的日照光。

    他叫王生,是欧西胶片洗印厂的老板,欧西胶片洗印厂在6个月前被收购,他也从老板降级成打工小弟。

    但他也一点也不生气,并美滋滋地试验起,观南提出的新时代胶片拍摄流程。

    如果能顺利完成,胶片拍摄的样貌会焕然一新,不会像以前那么复杂和低效。

    胶片可以成为另一种捕捉画面的媒介,并直接合并到现有的数字工作流程中。

    这么多么大的改变,给整个行业开辟了前所未有的道路!

    “老板,您来了,”王生殷切无比地迎上,一屁股挤开金秘书,像个哈巴狗似的贴住,“胶片按照您的吩咐做好处理,随时可以过目,您请您请……”

    “我知道了,等会儿我会看。”

    观南抬手示意他冷静,也示意金秘书别让保镖动手。

    随着电影拍摄完成,保安队们越来越紧张,那真是恨不得24小时监视,连个苍蝇都不允许随意靠近。

    观南步入剪辑室。

    偌大的室内,两位剪辑师瞪大眼睛,兴奋且狂热地注视着屏幕。

    听到背后传来的脚步声,头还没有彻底转过去,声音倒是先嚷出来。

    “观导,您的计划奏效!我们能用电脑软件剪辑胶片了,你创造,不,复活胶片拍摄!”

    观南没着急兴奋,耐心地进行确认。

    胶片的调色跟数字调色不一样,但色彩矫正的原理一样,并且所有画面都必须进行匹配。

    在漫长的胶片剪辑时代,由此衍生出一种光学剪辑系统,名Steenbeck。

    70时代,胶片盛行,剪辑师们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纯手工剪辑。

    观南的改良办法也在这里开始。

    在收购洗印厂之后,他让专业人士进行底片扫描,导入4KProRes,再传到专业软件中进行后期工作。

    别看这流程说出来简单,实际操作上却是磕磕巴巴。

    胶片要先冲洗出来,然后才能录入底片,并还要重复确定拍摄是否有无,保管胶片还一定要当心再当心。

    哪怕观南有個洗印厂,还有无数人帮他服务,满足他这开创性的念头,依旧花费很长时间才让这套极具实验性质的流程稳定。

    看着屏幕上保存下的光化学特性,观南心满意足。

    不稳定是胶片摄影最美妙的地方。

    如果按照书本的拍摄方式,电影胶片可以很稳定,产生出一致且准确的结果,但如果改变拍摄方式,选择手工冲洗胶片,则可以创造出难以置信的效果。

    镜头到位,他也到位,观南撸起袖子,开始跟两位剪辑合作,昏天黑地、不分时间地狂剪。

    剪到最后,别说是两位剪辑,就连观南看到黑白双色都忍不住想吐。

    李如一实在看不下去。

    整整半个月,观南都没有离开过公司,甚至没离开过这层。

    他去得最远的地方,是走廊尽头的卫生间。

    要不是金秘书提前备好了沐浴间,这货恐怕能直接发霉并长出菌斑。

    跟回南天的墙角一模一样。

    李如一闯入剪辑室,直接将人提溜出来,“别窝在里面,交响乐队联系好,你该去催催配乐工作。”

    观南不是很乐意,但在李如一“告家长”式地威逼利诱下,他委委屈屈地离开。

    《鬼子来了》的配乐很简单,总共使用了两首。

    第一首是《军舰进行曲》,这是东瀛本国的进行曲,曾经被用作海上自卫队的官方进行曲,在潜艇下水典礼等活动播放。

    坊间有种传闻,这支进行曲因为在抗战后期曾传达出反战情绪,而被东瀛本土列为禁歌。

    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

    当然,官方大概率也不可能承认这件事情。

    是不是禁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军舰进行曲是公开版权,观南找交响乐队二次演奏也不用付版权费。

    第二首歌曲的来历略有波折,这首歌名为《秦颂》,曾经作为同名影片的主题曲,后来《秦颂》也被封为禁片。

    有趣的小知识,这部《秦颂》的男主角名叫姜文。

    观南相信姜文导演绝对不是故意的。

    嗯,绝对不是。

    由于本时空并没有《秦颂》这部电影,观南只能费劲扒拉地回忆,还特意将仍旧有印象的曲调哼出来,送去给特聘的作曲家还原。

    作曲家:倒了八辈子血霉,才接下这垃圾活!

    在一次又一次地重修中,终于有了八分前世的模样,剩下的两分……幸得作曲家灵感,还原个八九不离十。

    曲调的整体情绪没有问题,观南没有再次返工。

    盯着交响乐队演奏,确定录音无问题后,观南没立刻返回剪辑室,选择在外面喘口气。

    找了家咖啡厅,点了杯咖啡,将脑袋放空。

    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去念叨。

    眼皮开始打架,脑袋也如小鸡啄米似的往下砸。

    “叮铃铃……”

    手机铃声响起,观南猛然惊醒,睡意驱散得一干二净。

    掏出手机一看,哦,居然是老妈。

    今年过年的时候,老爸老妈依旧没有回家,各自忙着自身的事业,争取在中年焕发事业第二春。

    观南也不太在乎,免得跟李如一他们家里似的,从腊月开始便催李如一去相亲。

    可怕,这是什么人间噩梦。

    老姐倒是回来了趟,跟老管家相谈甚欢,于大年三十推出了全新味道的饺子——榴莲饺子,并诱骗毫不知情的观南吃下。

    在那一刻,观南恨不得她没有回家。

    这年月究竟是谁在吃榴莲?又是谁在吃榴莲味的饺子?!

    观南做不到,观南要发疯,观南无话可说。

    不等元宵节结束,他便挥舞手绢,欢欣鼓舞地送走姐姐。

    有些人,不如不见。

    时常见面,只会让感情变质。

    “小南,你不是在水库那边拍戏吗?我怎么没有看到你呀。”电话里传来老妈樊曼云的声音。

    她是个考古学者,每年的日常工作就是往地下钻,这两年沉迷于某个最新开掘的大墓,忙得不亦乐乎。

    之前两人通电话的时候,观南曾爆出过拍戏地点,老妈说最近会过去一趟,结果等到电影拍完,他也没见到这位说好要来的人。

    “妈,电影拍完,我们早收工了。”

    “哦,怪不得呢。”樊曼云若有所思,“我还以为你们出了什么事情,整个村落都被搬空了。”

    观南:“下次过去提前打声招呼,我现在派人去接你。”

    他万万没想到会出现如此乌龙,赶忙开口解释。

    谁料樊曼云又来了句,“用不着呀,我们是来拍这边的水下长城,刚好你在附近,想趁机借你们剧组摄影师一用,现在看来是没有办法,只能另外找摄影师。哎,这笔钱回头可怎么报销啊……”

    观南歪头,这通电话不对劲。

    以老妈的职业素质,在看到被搬空的村落后,肯定能迅速明白剧组已经离开,这电话……

    “您是想让我派人过去协助拍摄?”

    樊曼云文雅回复:“宝贝,是让摄影师过来哦,其他无关紧要的人没太大必要啦。我们这边需要报备才能进场,”

    “……”观南咬牙切齿,“好,我这就让人过去。”

    樊曼云向他保证:“一定完好无损地给你送回去,让他能陪你参加之后的电影节,不会耽误我们家儿子的正事啦。”

    观南能说什么,观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在他家,女士的地位永远比男士高。

    一如老妈于父亲,又如老姐于他。

    请小顾额外出差去帮忙,观南再没有休息的心思。

    自家老妈都在为事业拼搏,甚至不惜哄骗自家的傻儿子,他也不能放松。

    回去继续干活!

    重新投入到繁重的剪辑工作中,终于赶在5月12号将成片递交给东京电影节的组委会。

    然后,便是漫长的等待,等待组委员公布入围最终角逐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