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日本战国当领主的日子 » 第五十章 嘉靖倭乱(完)

第五十章 嘉靖倭乱(完)

    这时候东南沿海主要的倭寇、海盗势力已经肃清,其他小规模的不是立刻上岸投诚,就是跑的远远的不敢再来大明

    很多人这边看战斗结束了,都纷纷要求去大明的城市逛逛,买点东西回去,但这边一是人多,二语言不通不利于他们出去。

    最后还是明朝一个官员想到了办法在把附近城市的商人都叫了过来,在日本军驻扎的浦东搭建了一个临时集市,而日本军内的派一些翻译过来。

    第二天,张信就通知全军可以去临时集市买东西,但只能每次去5000人,每次3个时辰,一共5天,如果你早上睡过头了,只能明天再早点起来吧。这次的日军这次的抚恤和奖赏来的特别快,从汇报到下来也就10天。最差的一个小兵都有三四贯的赏钱或者战利品

    第一批5000人很快汇集好了,在当地明军的带领下来到几里外的临时集市,而这边张信也派了自己人的政工干部过去讲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告诉大家不要带武器,不要跑出城镇,不然都会按照逃兵论处。

    这群士兵也不傻,自己是来买东西的,谁没事当逃兵玩啊。

    连续4天都很正常,很多士兵买了日本见不到的好东西,顺带也变卖了一些战利品。

    张信闲了4天,第五天也想带着身边的人过去看看。

    这个集市感觉更像那种农村搞的集市,只是东西更丰富豪华一些。价格上也比一般集市贵,但大明商人没想到的是,即使加价了也比日本便宜老多了。丝绸、布匹、各地的工艺品是买的最多的,但文房四宝和蒙学的书籍也出奇的在这些足轻们之间卖的好,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回去了让孩子们读书,不过更多的中下层的士兵也就买一些布匹,其他都是把钱要带回家。

    张信带人走在这种街道上,感觉没什么太新鲜有趣,最多也就是觉得小日子没见过世面。走累了的张信找了个面馆坐下来吃面,可谁知刚坐下一名士兵和面馆老板吵了起来。

    原来是老板说士兵吃了两碗面却只给了一碗的钱,但士兵说自己就只是吃一碗,还让旁边的士兵作证,但老板就是不承认。

    这时候一个足轻组头过来帮士兵把另一碗的钱付了:长次郎,走吧走吧,这店黑以后别来了。

    没想到这个老板懂日语,立刻拿着一把菜刀出来:rnm,小x子,你活腻味了吧,说tm谁是黑店,给你吃面是朝廷的赏赐,就应该给你们吃屎。

    这时候一名附近负责风纪的政工士兵过来说:老板,你这说话多难听啊,日本军这次帮大家消灭了倭寇是有功劳的啊。

    老板:功劳,tm都是倭寇,老子看你们早就不顺眼了,老子砍死你。

    说着这个老板就举刀看向那名日本小兵,那边都是一群当兵的怎么可能被一个老百姓伤到,直接躲了他的刀,然后一群人把老板打了一群就走了,风纪士兵也不好办,只能去找集市上的当地明朝官员处理,神操作来了

    明朝官员定性为抢劫、聚众闹事,直接带人把打人的几名士兵抓了起来要砍头,这一下惹了众怒,很多士兵就围了过来直接官员的不公平。

    而作为军官的秦经国还没劝诫,就被官员扇了一巴掌:你个丘八,这些人是不是你煽动的,你要造反吗。抓了一起处斩

    而本来是做维护治安的秦经国直接冲了进去抓住明朝官员就打:我们前线卖命,打赢了被人欺负了,你们这些狗官竟然要我们的命,我先要了你的命,秦经国的那些部属也一起开始与来抓他们的明军打了起来,逐渐日本日本也加入打架行列中。

    最后张信只能调集军营中的军队和明军一起弹压。

    第二天,南镇抚司的锦衣卫来找到张信:张大人,昨日被打的是南直隶的一名御史,人没回到松江就死了,这打死朝廷官员需要重罚,日本人那边我们管不着,但秦经国是大明的人,锦衣卫要抓走。

    张信:你先告诉我一下,会怎么处理。

    锦衣卫:十有八九会处死吧,我们也不想但南京的大人们非常气愤这个,兄弟们无奈,南直隶的刑部要下了公文让锦衣卫处理这事,弄死秦经国。

    张信:锦衣卫?这是500两银票,几位兄弟能不能把秦经国交给东镇抚司处理?这不也算是交给锦衣卫吗?

    锦衣卫悄悄收起来了银票:可是。。。

    张信:十有八九就是要把他充军,死不了。。充军现在不都是交给东镇抚司吗

    南镇抚司的锦衣卫一想也是,就把转交公文让张信盖章后,拿着钱就走了。

    锦衣卫一走,张信就让人把秦经国和他的福清卫下属都叫了过来。

    张信:秦经国,你们这群人昨天打死了那个官,现在南直隶刑部要抓你们杀头,最次也是充军,我用东镇抚司的名义要下来了你,大明你们待不了了,晚上跟水军押送俘虏物资的船去日本吧,留个地址和信件,我让人把你们的家属也接过去。

    秦经国:经国,多谢大人。

    几天的休整,南直隶的兵部也给这边做完最后一次补给后,日本军就要准备回去了,只是张信还需要给朝廷复命,,于是留下武藏号和两艘福船外加400士兵后其他人都由宇久纯久带领回去了,这次回去的时候所有人都喜笑颜开,因为奖赏的太多了,有的普通将领都拿到了几百贯钱或者布匹,这下直接退休都可以了,他们心中也对张信感恩戴德。

    张信这次留下的大部分是突骑或陷阵营的人。

    十月十七,张信登上通州港

    张信选陷阵营开道,纯粹为了装x,他让陷阵营全都外面套着南蛮甲或步人甲,手持长刀长斧,带着全裹的顿项或者全面盔,一股肃杀之气让即使见过大场面的京城人也都纷纷为之侧目。

    张信第一件事还是先回家,因为叫他来京城的还是嘉靖皇帝,说是奖赏。其实张信很不愿意来,自己砸了那么多大人的饭碗,现在估计京城现在是最危险的地方,自己过来送死的意味更大。

    不过圣旨叫你来你能怎样,计划是领旨结束以后,立马跑路,一天都不多待。

    倒是老爹张溶比较开心,儿子又回来了。只是张信一进家门看到的却是之前那个熊大姑娘夏英

    这段时间夏英一直住在英国公府里,张元功、张元德对她那是殷勤的很,想着张信要是不娶,他俩就要上了。

    但张信的凶名,从小他们就知道,也不敢多造次。

    张信直接带护卫们进去了,而陷阵营则是一半卸甲跟着家将去休息,另一半还是守在府里。

    今天张溶摆了大大一桌酒席,桌子上只有张家男丁吃饭,其他的女性和小孩都在一旁偏厅吃饭。

    只是今天偏厅多了一个人,千代。。。

    她本来只是张信的贴身护卫,但英国公府的都认为这就是张信的贴身侍妾,也可以上桌。

    倒是夏英有点尴尬,张信不拿下她,她也没主动找张信。

    这时候突然大门口走进来一群锦衣卫和太监。

    圣旨到。。。。。

    来念圣旨的还是吕方,张家人不敢怠慢立刻都跑过去跪下: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齐恒奠疴攘狄先得管仲鲍叔牙,勾践霸越隽吴而得范蠡大夫种或以奇谋妙计以恒用雄姿,如左右手缺一不可尔,爵下。。。。张信。。。。。。。。。。。。。。。。。。。。。。。。。。。。。。。。。。。。。。。。。

    张信差一点睡着了,突然精神来了摄江户市舶司,张信担任提举。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东西存在

    吕方:先别起来还有呢奉天承运。。。。。。加张信长子张信胜正六品,承直郎,嫡子信忠则是挂了一个正六品,昭信校尉

    吕方还有第三个:封张信之母足利氏为一品诰命夫人,其妻斋藤氏为三品淑人,媵妻佟氏、上杉氏为四品恭人,钦此。

    吕芳:小公爷,恭喜了,不过明儿你还要去大内谢恩去哦,不要忘了规矩,赏赐、官服、礼服、诰命服什么的我都给你带来了。

    张信:吕大哥,既然来了就一起吃饭,这是家宴你拒绝不了。

    吕芳:可是皇上说了不能结交外臣,我还是算了。

    张信:外臣?我爹和皇上是一起玩大的兄弟,你又是皇上的家奴,哪里是外臣,你说说都是自家人。

    吕芳很明白这是嘉靖间接去抬高他的身份背景,也是让他和张家绑定,有勋贵身份的太监大明朝他独一份啊,关键是吕芳有家了也就是有依靠了。

    第二天,张信被抓去了给皇帝谢恩,不同于其他大臣会去金銮殿(皇极殿),张信只能去武英殿,谁让他专门替皇帝干灰色产业还是个白手套

    嘉靖:张信,你知道到为什么给你封个江户市舶司提举吗。

    张信:你想现在就开始把日本变成汉土咯,但我现在不抗揍啊。

    嘉靖:所以啊,我准备封毛利元就为日本国王,挑起武田信玄和他的战争。

    张信:这又是谁的鬼主意。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嘉靖:不错,你要不猜猜后面朕要做什么

    张信:我猜猜,你会让我去宣旨、送装备吧,然后刺激武田信玄来干我?挑起日本的乱象?

    嘉靖:你说对了一半,我会表明武田信玄是叛贼,让日本各大名群而取之。到时候你取而代之。

    张信:我。。。你这太狗了

    嘉靖:注意你的言辞

    张信:对不起,臣孟浪了。

    嘉靖:日本拿下了一年能产多少金银,

    张信:300-400万两吧(其实仅佐渡岛(现属新潟县)上的银矿产量,就可达每年6万公斤(162万两)以上。在日本海外贸易的全盛期(1615—1625),日本每年出口白银高达400万两左右。《白银资本》第三章,日本1600年到1640年,每年生产和供应150吨到190吨,最高峰的1603年为200吨也就是640万两,这还不算黄金等产物。)

    嘉靖:那就一年你上缴100万两,再兑换100万两过来吧。

    张信:陛下,我有个小要求。日本地小人多,还多地震。南洋那么多岛,住的都是土人,我想。。。。

    嘉靖:不属于大明藩国的,你可以占了,到时候报过来就行,大明就给你划做你的领土。

    张信:那就行,我最近想迁移一批投降的倭寇海贼去吕宋,让我的人看管着,同时也算给大明开疆拓土。只是路途遥远,能不能借东番(宝岛)作为中转。

    嘉靖:也行吧,回头我会让人跟福建衙门说一下。你要那个地方中转。

    张信:北面的淡水、鸡笼,南边的打狗港。

    嘉靖:算了,都划拨给你吧,你要管的好,东番给你做封地也可以。

    张信:谢陛下

    嘉靖:那就回去先弄100万两白银过来,回头我让浙江那边给你运100万的货物再换100万

    张信:最后一个我有异议,若是我大量投入搞好一个地方,朝廷要过去了,我的损失怎么算,以后还有谁积极去开发,我守在日本待着就行了。

    嘉靖:你说怎么办。

    张信:算我自治吧,名义上归朝廷,是汉土,未来视情况加朝贡吧。

    嘉靖:就这么办了,你是不是还要问朕要什么,快点吧,我的一炉丹要开了。

    张信:除了犯官外、流民也给给我吧,南洋诸岛没人可不行,另外建州女真给我,我要些干脏活的。

    嘉靖:建州女真,要那些干嘛,总共也就一万来人能干点什么事儿?

    张信:给我就行了呗。

    嘉靖:行吧,回头让吕芳把圣旨给你。

    张信:多谢陛下,那我就走了啊。

    百度告诉我:1442年(正统七年)叔侄发生建州左卫“卫印之争”,即争夺领导权。明廷为了平息纷争,析建州左卫为左、右二卫,以童仓为猛哥帖木儿正嫡,掌左卫,凡察掌右卫。自此,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建州三卫”。建州三卫中,据朝鲜史籍1451年(景泰二年)的记载,时建州卫有1700余户,左、右二卫合计才600余户,共计2300余户,以建州卫人户数最多。如按每户5人计算,时建州三卫共有人口还不到12000人。

    但是啊,野猪皮的父塔克世这时候已经在了,野猪皮过几年也要生了。张信必须早点把建州这个祸害变废为宝,就像对待日本一样。

    下午,吕芳就把圣旨送过来了,调建州卫归张信管辖,同时铁岭卫负责此次搬迁。于是张信又开始了新的一轮作死之事,去辽东看看,最起码把人都给安排妥了。

    于是张信派了人给江户送信,信里大概内容就是立刻安排人去永明卫建城,并按照当地人的习惯,改那边叫海参崴府,并调建州卫过去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