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日本战国当领主的日子 » 第六十七章 夕阳下的帝国(二)

第六十七章 夕阳下的帝国(二)

    就在张信被软禁的那几天。

    大明南边出事儿了。

    出生在饶平县上饶乌石村下仓的张琏,出身贫寒,他本来是饶邑库吏,朝廷腐败,税赋苛刻,张琏当时是木棉寨的副寨主,起先过着劫富济贫的日子,后来因为粤北贪官当道,勾结倭寇,鱼肉乡民,故其愤而下山,揭杆而起。与大埔郑八、萧晚组织“白扇会”起义。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张琏率义军千余,攻打湖雷后从县南退走。张琏善战多谋,郑八死后他被推为义军首领,势力日益壮大,并与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的林朝曦、大埔的萧晚、罗袍、杨舜,小靖的张公佑、赖赐,白兔李东津等各部联合,聚众10万人,歃血为盟,被拥为统帅。嘉靖三十七年五月,张琏在今饶平和平和交界柏嵩关称帝,自称“飞龙人主”,国号“飞龙”,开科署官,封罗袍等为王。在乌石埔筑皇城为大本营,在张巷田建“朱城黄屋”为宫殿,其周围依山筑小寨数百环列,并在饶平、平和和大埔等3县毗邻山丘一带开荒,垦植薯粮,以充军饷。自是附者益众,各据营寨,势成犄角。

    嘉靖三十九年七月,飞龙军部将萧雪峰进攻龙岩,失败被知县汤相督兵杀死。

    八月飞龙军分兵三路出击闽、粤、赣和浙等4省。令林朝曦带兵3万人,攻打今梅州、大埔、兴宁、龙川、和平等地;又以萧晚、罗袍为首带兵3万人,直捣福建的永定、上杭、武平、长汀,后转战于江西的瑞金、宁都、兴国、万安、太和等地;

    十二月张琏则亲率义军3万人于五月攻占平和县城后,陷云霄城,趁势打漳州镇海卫。

    嘉靖四十年一月破南靖,夺取龙岩。以后又再陷南靖,图永定、连城,绝官军饷道,乘胜取长乐、兴宁以及宁都、瑞金、泰和,直攻浙江的龙泉县。先后陷城数十处。三路义军先后陷城数十,飞龙军由十万人扩展至二十万人,威震闽粤赣三省

    东南农民大起义的烽火,引起明朝的严重关注,福建巡抚游震德,奉旨调动、指挥王豪统三军,与福州通判彭登灜领乡兵联合征讨张琏起义军,均被义军打的落花流水。

    三省巡抚为之惊愕,商议结果,认为长期出没山林、以强悍凶狠著称的西南边陲的狼兵宜征宜战。结果狼兵也被打得大败。义军在三省边区相互呼应,在海上也有张琏党羽骚扰,如张琏命令王伯宣带领海上义军进攻潮州城。

    后又一直打海丰县,造成“山贼方炽,海警频仍,首尾牵制,时事艰难”。张琏义军所向披靡,如汹涌的大潮,猛烈冲击支撑明朝的南天之柱,甚至危及嘉靖的统治地位。

    嘉靖传旨三省征讨,可是兵部、户部都上表没钱。

    自从开关后,嘉靖朝光商税就收了五六百万两,这比没开关前,全年200万两收入强了不是一点两点,可是大部分钱都被严嵩父子贪污,剩下一些也被嘉靖拿去修炼炼丹,导致到军队手上的钱比之前也没多多少。

    二月朝会

    嘉靖:现在南边那个张飞龙你们说怎么解决。

    兵部尚书张瓒:江西、福建、广东三省倭寇之乱才去没多久,地方还在恢复,朝鲜新附国内民生凋敝,并且朝廷给地方发展的银两真正用到实处的十不存一。而且微臣算了下剿灭飞龙军起码要3-5万军事士,2个月时间,军费全部需要80万两,如果要再算上安抚地方和安置百姓估计要200万两

    嘉靖:钱钱钱,我朝不是现在一年七八百万两吗,倭寇也没了,军队也裁撤了不少,怎么还是没钱。钱去哪里了。严嵩,这事情交给你去办吧。

    严嵩:遵命。

    严嵩家

    严世蕃:爹,你是不是老糊涂了,这事情你怎么能答应呢,这个钱从哪里来,你不要说咱家出啊,我没钱。

    严嵩:下面那些人这两年吃的够多了,该让他们吐一些出来了

    严世蕃:让他吐钱,我还不如去求求菩萨更靠谱点。

    严嵩:不是还有那些海商吗,你通知一下他们每百料交百两,一个月给我凑齐送到福建去

    严世蕃:这些人都靠着咱家呢,这样做不太好吧

    严嵩:不太好那就你去吧。

    朝鲜南部海域,十几艘浙江出发的海船准备直接到平户调整然后去界卖货,这次可是准备了大量的铜钱还有书籍、字画、工艺品,可刚过一崎岛就被日本九州水军给拦截了,一看公文是大明发的而担保却是严家,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给扣了。

    船老板也是老生意人了,看到这样认为日本水军是在敲竹杠,立马拿来了一小箱子铜钱递过去。没想到被一个水兵中佐直接给扣下了:日本内阁有令,大明不辨是非宠幸奸臣、软禁我王,今日起非张记的明国船只全部扣留,人员全部送去石见国挖矿。

    很快天津市舶司就收到了消息。提举周一群:这已经是这月第几个了

    小吏:咱们这边是第六起,但其他市舶司听说都几十起了,皇上为了一个卖国的奸臣得罪日本干嘛呢

    周一群:小声点,不要命了啊。。。。

    说着就有一群锦衣卫进来:是不是你刚才议论皇上了,跟我们去昭狱吧。

    三月,徐阶带着几百锦衣卫士兵还有一众文武官员就去江户接管日本朝政,刚到江户就把圣旨拿了出来,内容除了冗长外还有一条:罢免张信的日本国王,让武田义信继任日本国王。

    现场很多文武大臣直接拔刀相向。

    没想到武田信玄拔刀走向徐阶:日本虽然也是华夏之分国,但日本王是谁让大明任命是给你们面子,但不要把面子当理所当然,给你们一个月时间,不放我王,朝鲜我们再去一回。别以为劫持我王就能让我们屈服,王有王子多人忠臣无数,还怕你们。滚~~~

    徐阶这时候却拿出一个圣旨说:大明借与张信之明臣今日全部调回,甄乙调回南京吏部任员外郎、张居正调右春坊右渝德兼国子监司业兼任裕王侍讲侍读、于岳调任松江卫千户、于嵩调任台州卫千户、李成梁调任金州卫副千户、方就调任南镇抚司西司房主事、姜江东调任上右千户卫所校尉、吕调阳调南京户部任员外郎、海瑞调用为尚宝丞、凌元翼调江西九江府任通判、马芳任宣府游击将军、贺齐、董夫回北镇抚司、蒙古锡伯部全体搬迁至奴儿干都司下洮儿河附近划定牧场、建州卫回建州原属地。。。。。。。。。。。。。。。。。。。等一干271人一月内悉数回国

    听完这些很多和臣看向汉臣队伍,这几年的相处他们对于这些在大明不受待见的汉臣已经佩服的不得了,可怎么说人家都是借调而来,理应还回去

    足利义显、武田信玄、毛利元就三人走向汉臣,行了大大一礼后说:日本有如此太平年岁,殿下能一统天下让百姓富足各位居功至伟,今日各位如果要回大明,日本大开方便之门,他日若回来,我等也扫榻相迎。

    徐阶看向汉臣人群,没想到哦啊这些人根本都不动,其实很多人才不想回大明,去大明有什么好,以后升官发财估计跟自己没关系了,而且在那边政治腐败,以后日子也难过,哪里有这边这么受重视。

    徐阶走向海瑞:海刚峰,你最忠君爱国,你说说他们。

    海瑞:海瑞忠君爱国不假,但更爱民。大明爱民吗?爱钱吧,海瑞全家都在日本,不怕你们给我穿小鞋。

    张居正:张某非常感谢朝廷的厚爱,但徐大人会放着一王相不做去做一个另一王侍读,这是降职啊。

    眼看局面徐阶直接先离开,等着明天再来聊。

    徐阶一走,足利义显就发布命令:召集全城500石以上人员立刻来议事,同时领几大军区长官开始军事戒严。让影卫首领们速速来江户,调集全部忍众、212众、亲眷家臣去保护几位王子。

    一个时辰内江户及周边200多位大臣都来到了议事大厅

    足利义显:今天大明天子正式否决了主公的合法性,让武田义信大人任日本国王,各位怎么看。

    这一句虽然有点多余但也能看透一些人的想法

    马场信春:日本刚刚承平不能再打仗,除非张信大人是个昏君弄得民不聊生,不然大明现在这样弄就是挑拨离间,我第一个不答应

    武田胜赖:父亲有过交代,武田家只会在对付外敌和内部有暴君情况下才会拿起刀枪,不然只做霍去病不做霍光(霍去病为君主打天下,霍光废了皇帝专横跋扈)

    原虎胤、武田信友、高坂昌信、山县昌景等一阵武田家旧臣率先表态愿意支持张信的国王地位。

    马场信春:但现在殿下估计已经被大明软禁,并且随时大明会对日本动武,还请内阁早做定夺。

    武田义信:我主张,义显公暂时摄政,他是国王的外公合情合理

    足利义显:我就不要了,我谋反过,并对张信发誓不再去做日本的当政者,所以我提议谦信大人吧,他即是主公的首席大臣、也是主公的妃子,还育有大王子,于情于理都是最合适的。

    一众大臣这时候都知道怎么回事了,立刻附议。

    上杉谦信也知道不好推辞了于是下令:即日起非张记的大明船只来日本都必须扣留,九州、关西、四国方向的军队进入戒严,所有民兵都需要向最近的卫所报道,江户的各郡也要开始戒备。

    这就是当初为什么会扣押大明船只的原因。

    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时候,为了限制官员对驿站的滥用和私用,朝廷采用“温、良、恭、俭、让”五字作为勘合字号(官方凭证)。“温”字五条,供衍圣公(孔子后裔)、张真人在孝陵之间的往来;而“良”字二十九条供文武百官到地方出公差所用;“恭”字九条供文武百官公差从地方到京城出差使用;“俭”字二条用在照顾在战争中牺牲和伤残的士兵及其家属,并付给一定的抚恤金;“让”字六条用来安抚远离家乡的士兵和属国。而军事情报的传递则有专门的火牌专门的戡合——火牌,专供兵部和边镇间飞报的传递,其他人非奉旨不能使用。

    随着时间的发展,上述政策的执行又有多有松懈,后来诸多官员私自乘驿,滥用、伪造、买卖勘合(火牌)。朝廷为了支援朝鲜战事,征兵征粮,内外战乱频繁,而官吏滥用驿站资源的情况有增无减,无疑增加了很多的财政困难,驿站的继续运行面临诸多困难

    随着南方三省及其他省份农民起义频发,国库里的银钱已是入不敷出。此时,驿递已经成了大小官员享受外出旅游的一种免费服务,勘核也被用于买卖,中饱私囊,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也就只有嘉靖皇帝不知道了。工部左侍郎严世蕃给嘉靖帝建议,阐述裁撤驿站之后一年可以省几十万两白银,正在为财政伤脑筋的崇祯听了非常高兴,立马下旨裁驿,对滥竽充数、贪污受贿的一律罪不可赦。

    虽然御史林润、裕王朱载坖、翰林侍讲学士高拱等大臣劝阻,但嘉靖帝还是为了眼前蝇头小利答应了严世蕃的请求。

    虽然裁撤驿站能够节省了大批的支出,出发点很好,但是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当时大明西北的百姓人力充足,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耕地供百姓耕种,所以西北百姓很多选择做驿卒,虽然驿卒深受官员盘剥压榨,但总能混口饭吃。如今驿站被裁撤,大量驿卒失业,朝廷又无抚恤措施。加之不久西北就闹起了饥荒,粮价上涨,民不聊生,最后甚至就连草根、树皮都被人吃得干净。

    五月,嘉靖帝正在为陕甘旱灾愁钱的时候,突然严嵩火急火燎的来报:陛下甘肃镇总兵襄城伯李应臣反了、而且宁夏都指挥哱拜杀了守备郑印相应叛军,现在叛军已经有十万多人连下甘州、宿州、凉州、陕西行都司、西宁卫,叛军现在已经包围了临洮

    嘉靖立刻命侍郎李越,兼都御史巡视经略总管陕西三边镇,辖区内的镇守太监、巡抚、总兵全部听从其调遣,京营、大宁等处军马暂时不必调动。同时下令宣府、大同、山西三镇策应陕西三边。

    而这时候陕西米脂县李继迁村的李鸿基因为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

    李鸿基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本来当驿卒还能赚点钱还债,但现在失业了,债主秀才赵艾直接上门讨债,其妻金韩儿其实也在就与赵艾勾搭成奸,于李鸿基一怒之下,杀了二人,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改甘州投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