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外公魏忠贤 » 第33章

第33章

    当林盛说出杨涟这个名字之后,杨清琳就知道,将来有大麻烦了!

    因为,杨涟和魏忠贤,是不共戴天的死敌。

    熟悉明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杨涟是那种无法用金钱、权势和女色收买,只认死理的铁骨之士。

    杨清琳暗暗庆幸不已,幸好,杨涟不是他的师傅。

    天地君亲师,林盛是杨清琳正经的恩师,他推荐杨清琳去杨涟那里继续深造,杨清琳完全没有拒绝的理由。

    师徒之间,闲聊了几句,林盛忽然问杨清琳:“令尊还在京城吧?”

    杨清琳赶紧拱手道:“回恩师大人,家父昨日回东光老家去了。”

    林盛凝神一想,是了,杨清琳中了举,官府的捷报必然会送去杨举人的老家杨家庄。

    以林盛对杨举人的了解,肯定是怕耽误了独子的前程,就留下杨清琳继续在京城里读书。

    这时节,对于广大书香门第而言,再大的事儿,都要给考中进士让路!

    杨清琳和张霆拿着推荐信走了,林盛刚回到后院,就见周夫人在房里等他。

    “老爷,妾身左思右想,始终觉得,杨清琳的家世太弱了。”周夫人这么一说,林盛便明白,老妻不同意把女儿嫁给杨清琳。

    林盛拈须想了想,叹息道:“你堂兄虽然官居四品,可是身陷党争之中,就怕将来有大麻烦啊。”

    周夫人被戳破了心思,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争辩道:“老爷,妾身的堂嫂一向很喜欢咱们家芸儿,几次试探着问妾身,咱们家的芸儿打算许什么样的人家?”

    “哼。”林盛闷闷的一哼,说,“人家那是和你假客气,你却当了真。实话说,真要谈及婚事之时,人家堂堂四品高官,怎么可能瞧得上咱们这种七品御史之家呢?”

    高门嫁女,此言确实不虚。

    但是,四品京官和七品京官之间,门第相差太过悬殊了。除非两家是互相提携的世交,才有可能彼此联姻。

    杨清琳和张霆约好了,明天早上,一起去杨家拜见杨涟。

    见杨清琳回来了,顾秋盈快步迎上前来,笑嘻嘻的说:“恭迎举人老爷回府。”

    杨清琳不由哑然一笑,颇有些西门庆把潘金莲彻底收服之后的爽快之感。

    诚意伯刘荩臣一直关在北镇抚司的诏狱里,顾秋盈打着照顾老父镇远侯的幌子,索性不回伯府了。

    杨清琳明知道顾秋盈这么做不太妥当,却也没有管她。

    既然,杨清琳已经给刘荩臣戴上了绿油油的帽子,就不可能再让刘荩臣活着离开诏狱。

    哪怕刘荩臣再窝囊,毕竟是堂堂诚意伯,他怎么可能忍得了,正妻红杏出墙的奇耻大辱?

    杨清琳敢当西门庆,就绝不可能让刘荩臣像武二郎一样,逮着反砍一刀的机会。

    要么不做,要做,就把事情做绝,这是杨清琳的一贯作风。

    杨清琳拉着顾秋盈的小手,邪魅的一笑,故意调侃道:“日后再说。”

    顾秋盈不禁羞红了粉颊,低头轻啐道:“呸,尽说不着调的混话,不理你了。”提起裙子,扭头就跑。

    日后再说,已经成了杨清琳摁住顾秋盈时的口头禅了,她岂能不知道其中的无边荤意?

    杨清琳望着顾秋盈妙曼的背影,不由翘起了嘴角,心里多少有些得意。

    想当初,初恋女友趁杨清琳出差的机会,只留下了“别来找我”这四个字,就悄悄的带着她的所有物品,狠心的走了。

    后来,杨清琳成了省里的大秘之后,在同学会上,居然又见到了初恋女友。

    这时的她,不仅是房企的副总经理,住着豪宅,开着保时捷,居然一直未婚。

    令人恶心的是,她竟然还有脸邀请他一起共进夜宵。

    杨清琳中途就走了,压根没给她任何勾搭的机会。

    后来,杨清琳偶然听说,她的那位老男人带着老婆和儿子,携款逃去了灯塔国。而她却成了彻头彻尾的弃子,代替老情人蹲进了班房。

    首次登门,必带礼物。

    但是,给杨涟送礼,却是一门大学问。

    因为,杨涟是天下闻名的大清官。

    在本朝,官场上明目张胆的送礼名目叫作“三节两寿”。

    三节是指春节、端午和中秋,两寿是指官员本人和夫人的生日。

    同时,还有季节性地送礼,夏天太热,要送礼,叫“冰敬”(降温费),冬天太冷要送礼,叫“炭敬”(取暖费),上级来视察时叫“程仪”(路费),下级到上级衙门办事要送“使费”和“部费”,上级出书,下级送的银子叫“书帕”等等不下二十来种。

    和海瑞一样,杨涟也收官场上约定俗成的一些“陋规”,比如说,给事中衙门发给的饭食银。

    地方官害怕给事中们穿小鞋,特意掏公款,承担了给事中衙门的饭食银。

    本朝的在京实权衙门,他们的饭食银,都是地方官们集体掏的银子。

    所谓饭食银,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贿赂。

    事实上,京里的部寺衙门,都提供朝食、午食和夕食的一日三餐。

    很多穷京官,不仅自己吃饱了,还打包丰盛的夕食,带回去给孩子们打打牙祭,尝尝肉味儿。

    这种事情,肯定不符合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制。但是,从宣德朝开始,已经执行一百多年了。

    别的衙门公厨,吃饭都不给钱,官员们也都是习以为常的白吃白拿。

    唯独,都察院的言官们,每顿饭都必须给三文钱。

    三文钱,就可以大碗的肉吃到饱,这种好事情,上哪里去找?

    给杨涟送礼,肯定不可能送银子、送值钱的古董和字画,必须另外想法子。

    不过,这难不倒杨清琳,他从装雕材的大箱子里,找出了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

    杨清琳拿出雕刀,在石头上刻了两个行草的字:慎独。

    慎独二字,恰好是杨涟最缺乏的保身之策。

    纵观杨涟的一生,一根筋的认死理,其实是悲剧之源。

    在大明朝的古玩市场上,大家玩的都是字画、书帖和古董。

    奇石,顶多也就是买来搁进盆景或是后花园的装饰品罢了,本身并不具备太大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