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山海奇闻异事录 » 第十四章 共工来袭颛顼得神射手翌

第十四章 共工来袭颛顼得神射手翌

    渌图道:“我料想共工一定会先攻打帝丘,夺取了帝丘之后必然会长驱而来。我们所处这里靠近荷泽,而水攻正是共工的长项,我们必须注意。”

    他用指关节敲击了下桌面,若有所思。

    颛顼帝说道:“这一层我也有想到,早上就命令水正玄冥师昧去做了相应的准备了,应该可以无忧。”

    柏亮父说道:“共工从帝丘到这里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从菏泽的北面而来,一条走菏泽的南面过来。岂不是我们要做两手准备?如此分兵怕是不妥,我们还是需要提前做出决策,以做最合理的兵力分布。”

    大款说道:“我觉得北面那条路一马平川,是纯粹的平原地带,布防不易,难守易攻且;南面那条路东边有绎山,西边就是菏泽,中间只有一个狭窄的隘口,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按照通常情况来看,敌人往往从北方进攻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根据多年来探子收集的情报来看,浮游这个人诡计多端、变化无常。绝大的可能他会从南方进击,以突袭我们的虚弱之处,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赤民说道:“用兵之道,有备无患,讲的是稳扎稳打,少用险着,我们必须做好完善的布局,真正做到万无一失。

    柏亮父的担忧大可不必,我们可是不缺兵源。

    陛下辅佐少昊先帝之时,无时无刻不把百姓放在第一位,登基以来更是以仁德厚待百姓,百姓皆感恩戴德心系陛下,个个都愿意为陛下献出生命,如若陛下号召,绝对不从者无数,得千军万马轻而易举。”

    柏亮父说道:“这倒是可行,不过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少征调民力为上。如果敌人从北方来,我们可以在汶水南面布下阵势,等到他们一半的人渡过水时,我们突然发起攻击,让他们顾头不顾尾,手尾自顾不暇。

    如果他们从南方而来,我们可以引诱他们进入隘口,并在山上设下埋伏,到时候共工军进入隘口以后,趁机封堵隘口,滚石从天而降,然后我们的兵士群起而攻之,准叫他们有来无回。”

    正在大家商讨之际,墙上传出两道清亮的龙吟之声,向北方极速飞出化为长虹,许久之后又自动归鞘。原来是颛顼帝拥两把宝剑,其中一把叫做腾空、另一把则叫做画影或曳影。

    两剑皆已通灵,神异无比。

    当年颛顼随少昊四处征战之时,这两把剑常伴颛顼左右,此二剑会指自动剑指敌方,并必定带来胜利之势,被视祥瑞之兆。

    如今两把神剑突然离鞘,并剑指北方,则说明共工氏必然兴兵来犯,并且必定会被击败。

    大家见到这一幕,无不欣喜无比。

    柏夷父再次向颛顼帝陈述:“陛下,我之前向您推荐的那个人,昨日已经到达,是否应该召他前来?“

    颛顼帝兴奋地说道:“快快召见!“

    柏夷父立即命人前去传唤。

    不久之后,侍卫带着一人前来觐见,并弯腰向颛顼帝行礼。

    颛顼帝仔细一看,只见这个人面容方正、耳朵大而身材高大。他的臂膀伸展开来像猿臂一般长。尤其是左臂似乎更加突出。这个年纪看起来只有二十左右。

    颛顼帝问道:“你是叫羿吗?”

    羿回答道:“是。”

    颛顼帝说道:“柏夷父向我推荐了你,说你善于射箭,射术天下无双。”

    “射箭是一种强大的技能,我也经常练习,却总是不得要领,不能做到例无虚发。”颛顼继续问道,“你是怎么做到百发百中的,是不是有什么秘诀?”

    羿答道:“秘诀当然是有的。我给陛下讲一个故事:

    听说从前有一个名叫甘蝇的人非常擅长射箭,不仅百发百中,而且只要拉满弓,走兽就会伏地不动,飞禽也会闻声立刻坠落。

    这种技巧真是神奇至极,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将这个秘诀传给别人。

    他收了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同样擅长射箭,据说他的技法比甘蝇还要精妙。

    这个说法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他确实有一种方法流传了下来。

    他的弟子纪昌问起射箭之道,飞卫对他说:“你想学习射箭吗?首先你必须学会眼睛不眨。”

    纪昌听后便去学习了起来。然而保持眼睛不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无论如何眼睛都会自然而然的眨动,而且往往发生在瞬间。

    纪昌非常努力地躺在妻子织布机下面仰面朝上,注视着织布机上下运转着织布,在那样的情况下保持两只眼瞪大盯着看,几个月之后,终于学会了凝视之术。

    然后纪昌去问飞卫:“想要学习射箭,还有其他的秘诀吗?”飞卫回答道:“你现在要学会观察,观察微小的东西,等到微小的东西在你眼里变得很大;观察遥远的东西,等到遥远看不清的物体看得很清楚,这样你就能射中目标了。”

    纪昌听后立刻想出一个方法。他抓了一只虱子,并用一根细细的牦牛毛将虱子捆住,然后挂在南面窗户上。他自己站在屋内,在日复一日地专注地观察着。起初并没有什么感觉,但过了几天竟然发现那只虱子渐渐变大了。

    三年之后竟然看虱子犹如车轮般大小。于是他用燕角制作弓弦,并用孤蓬制作箭杆,在射向那只虱子时恰好命中目标中心位置,而牦牛毛却依旧摇摇欲坠。

    纪昌非常高兴,并从此以后无论大小事物都能像山丘般巨大地看待,在射箭时也没有不命中的情况。

    这就是传说中的诀窍。”

    颛顼帝听完点点头说道:“这就是古人所说志向集中于神灵之上所带来神奇效果啊!这个人竟能如此坚持不懈,我真是难以企及。但是不知道他后来的事业如何?是否还有其他传授弟子的经历?”

    羿回答道:“说起这个人,实在是个忘恩负义之徒!他既然得到飞卫的传授,本应该感激飞卫。可谁知他不但没有感激飞卫,反而想要杀害飞卫。

    有一天,师弟两人在野外相遇。纪昌趁着飞卫疏忽之际射出一箭;而飞卫大惊闪身躲过,并以为纪昌射错了目标。

    谁知纪昌第二支箭又朝着自己射来,这才让他明白纪昌心怀恶意。于是立刻拔出箭与其对射。

    为了展示自己技艺给纪昌看,并等待着纪昌的箭到来时朝其箭头发起攻击,在两支箭头即将相撞时将它们击落在地面上并扬起灰尘。从此之后每一支都如此,在场观众都目瞪口呆。

    最后只剩下了最后一支弓箭,飞卫已经射完了,而纪昌还剩下一支。旁边的人都为飞卫担心。只见飞卫随手拔出路边的一株小刺,等纪昌射来时他将小刺头轻轻一弹,正好弹落在地上。在场观众无不欢呼雀跃;而纪昌则羞愧难当,丢下弓跑到飞卫面前跪下,并流泪悔过,并用刺臂流血发誓。

    看到他如此表现,飞卫也原谅了他,并不再计较。

    你想这个人岂不是忘恩负义至极吗!”颛顼帝和柏夷父等听后都说:“天底下竟然有这种背信弃义之人!真是可恶至极!事实上当时的情况是飞卫不应该原谅他。”

    颛顼帝又问羿:“你的师父是谁?现在身处何地?他目前如何发展?”

    羿回答道:“我的师父名叫弧父,在荆山地区出生并居住。据说他是黄帝后裔。

    从小时候起就喜欢使用弓箭,在这方面天赋异禀,自学成才。

    他在荆山专门从事打猎,所有的飞禽走兽都无法逃脱他的箭矢。

    跟他学艺以后,我的射箭技艺与过去相比确实有了天壤之别。”

    颛顼帝说道:“现在正是需要人才之时,既然你的师父拥有如此绝技,请问他是否愿意出来一同辅佐我?”

    羿回答道:“我的师父在出生时就因为战乱失去了父母。

    我师父从小没有见过自己的亲人,平日里总是非常悲伤,他非常痛恨战争,不愿意参与任何与人战斗的事情,也不愿和他人多生瓜葛,情愿躲在荒山野外捕猎为生。

    我曾经向他提起陛下召见之事,但是被他严正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