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四章(和谐版)

第四章(和谐版)

    “临时议会万岁!”

    日本民兵们组成了新的进攻部队,伴随着作为主力的第三军一起,冲向了大阪。

    第十五次进攻,李贶生不知道兵团还希望在大阪城下留多少具尸体才肯罢休,但说实话,李贶生其实并不愿意把自己手上仅存的四千民兵拿去参与这种送死的进攻行动。

    他原本是希望依靠着这四千民兵,在兵团撤退后组建起日本本土的民兵体系,挡住未来幕府可能的反攻的。

    这些人不应该在这里死去,他们本应该有着更大的作用。

    当然,这种话没有什么意义,第三军的副军长,一位将门出身的骄傲男人同李贶生做了次交易。

    他承诺等到兵团撤离日本的时候,会将大部分受到损坏的武器装备留给李贶生手底下那些民兵,以此交换到了两千名民兵参与到这一次的进攻。

    民兵们的士气到底很高,他们并没有被此前十四次的进攻失败所吓到,而是充满着了激动的准备参与下一次的进攻。

    这些人大多都是青年,在他们所生活的地区被李贶生接管了行政后,进行了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们的父辈及兄长被授予了土地后,进入了地方组建起来的临时议会,第一次得到了监督和审查本地行政机构的权利,而原来由兵团所授意组建的行政机构,也在改组后变成了由临时议会所推选的人员组成了临时管理委员会。

    那是他们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也拥有着某种权利。

    四千多名民兵,他们的背后,本质上则是两千到三千名议员以及那些议员所代表的,得到了土地的自耕农所渴求的,保卫自己财产和利益所付出的血税。

    李贶生对这一幕并不陌生,同时他也清楚,这样组建的临时议会的背后这样太多的隐患和不稳定。这一批自耕农议员们,大概会在接下来十年来迅速腐化,成为新的地主吧,之后议会会出现几次变动,改组。

    这样的一幕,在天朝过去六十年的历史里已经被记录下不知道多少次了。

    时间有限,他最多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临时议会万岁!”

    远处,民兵们随同着第三军发起了冲锋,大阪方向的攻击也随着他们的接近而猛烈起来。民兵们用着高呼临时议会万岁的口号,尽可能维持着自身的士气在火铳和大炮的射击下不至于崩溃,而大阪的方向,李贶生也隐隐约约听见了另一种口号。

    “大日本议会万岁!!!”

    李贶生叹了口气。

    对方用的也是汉话。

    实在是让人笑不出来的事情,在大阪方面,那些幕府义兵们同样用着汉话,和正在进攻的日本民兵一样,喊着议会万岁。

    甚至都让人有些分不清楚,这到底是在海外打异族国家,还是在国内打内战了。

    在大名们的军队和兵团在长久的战争里几乎损失殆尽之后,新加入幕府的义兵即作为战争的主力承担了大多军事责任,同时也成为了幕府之中迅速崛起的政治力量。他们借用草莽的名义,要求幕府在抗击兵团的同时,必须进行天朝化改革。

    也就是李贶生在北九州所实行的那一套,经济上进行土地再分配,确保自耕农的生存,政治上建立起地方临时议会,强化以自耕农为首的日本农民的地位和权利,军事上则以政治,经济建立起新土地经济和临时议会政治后,以农村为基础成立地方义兵队伍。

    基本上是完全照搬天朝的改革,甚至比起幕府仅限于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上的改革而言,更加激进及深入的改革。

    到现在,兵团的一部分高层仍然认为,他们的敌人是以足利家族为首的幕府和日本各地大名,而实际上,李贶生早已经调查清楚,幕府在过去数年中已经完成了天朝化改革,模仿天朝议会建立起了大日本至高议会。不愿意改革的大名被当作了炮灰,在兵团傲慢的进攻下灰飞烟灭,残余的大名都在接受了改革后,加入了新的大日本议会。

    兵团的敌人早就不是什么足利家族了,而是大日本议会,可兵团相当数量的高层连这一点都不清楚。

    再放任他们在日本打下去,李贶生甚至觉得,憋个十年,说不定国内之后受到兵团全军覆没的消息。而日本也将会借助兵团的进攻彻底清除内部的保守派,完成天朝化改革。

    看看那群日本人,那群幕府义兵们,他们全心全意的相信着,自己已经学到了最好的东西,他们竭尽全力的推动着日本的天朝化,他们为了保卫自己,自己的父辈,兄弟和同乡的土地而战,他们已经不再信任兵团,坚定的认为,只有大日本议会才能保护他们的生活和财产。

    就算打下了大阪和京都又有什么用呢?现在的幕府,大可以在任何一个建立了议会的地方征集起成百上千的义兵们,除非兵团将整个日本一两千万人至少杀光十分之一,也就是杀死一两百万日本人,否则,日本已经绝无可能被兵团所征服。

    兵团还不明白,他们根本不是在同足利幕府作战,他们是在同一个完成了天朝化的日本国家,至少数百万的日本人民作战。

    如果真想征服日本,在李贶生看来,纯粹的军事征服几乎是最为糟糕的选择,它使得日本人的内部矛盾被成功的转移为了外部矛盾,为了生存,再保守的大名也不得不同义兵们合作,选择了改革,而最保守,保守到宁愿死去也不愿意改革的那帮人,则被兵团消灭了......

    征服日本最好的办法,反倒应该是在察觉到义兵已经开始进入幕府并形成政治集团推动改革后,立刻停止一切军事进攻,保持最低限度的军事威慑以确保幕府仍然保留最低限度的改革欲望,同时在控制区如同李贶生一样做出模板式的政治,经济改革。

    然后,在幕府改革到一定程度后,直接撤出日本地区,主动消除幕府的外部矛盾——并借此引发幕府的内部矛盾的激化。

    在外部军事威胁消失的情况下,外部矛盾将会得到极大的缓解,而内部矛盾将重新成为主要矛盾。已经得到了一定改革成果的义兵们不可能放弃,而尚未被完全消灭的保守派则不可能允许一群底层草莽,还是从兵团控制区过来的,有过‘背叛’经历的平民分割自己的权利。

    当幕府的内部矛盾爆发后,天朝插手的余地只会更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进不得退不得,面对着逐渐确立了新合作秩序,内部矛盾被外部矛盾彻底压制的幕府集团,只能采取最为愚蠢的军事进攻。

    一群蠢货!

    “临时议会万岁!”

    “大日本议会万岁!”

    听听!这些用汉话喊着议会万岁的日本人,他们本该是新的天朝子民,是推动日本融入天朝秩序,加入中华帝国体系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可是现在呢?!

    他们拿起武器,互相屠戮着。

    民兵们将大阪城外的凸角堡内部义兵全部清理了,但他们无法将其占领下来,专门将背面镂空,以至于面向城内方向完全暴露在城墙上守军视野和火力范围内的凸角堡对于进攻方而言就是屠宰场,没有人会愿意在里面待着。

    两侧的由大阪城墙所凸出的棱角上,义兵们毫不吝啬的向敌人倾泄火力,这一套城防模板已经完完全全是天朝式的了,他们学来了棱堡的设计理论,将大阪城彻底改造。外围大量的防御工事,靠近城墙的壕沟,独立的凸角堡和贴近城墙的凹角墙将所有敢于进攻敌人放干血液,吃掉血肉。

    第十九步兵旅的作战兵力几乎消耗殆尽,伤亡人数已经超过了四千人,即使按照标准的攻城作战记录来看,这也是相当巨大的损失了,第三军本不应该在这样的损失下,仍旧坚持发动第十五次进攻的。

    兵团希望能够带着胜利回国,而不是僵持不下后灰溜溜回国的屈辱......

    但他们注定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