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十三章 日本天朝化

第十三章 日本天朝化

    还是有人愿意修补这个破破烂烂的国家的。

    也许是自己想多了,说到底,如今在自己看来习以为常,甚至嫌弃不足的事务,如果放在一百年前,那也足以称得上是盛世才会有的景象了。

    只是李贶生自己嫌弃不足而已。

    他说军队腐化,但腐化的军队仍然能够攻破敌国,一度将一个足足一两千万人口的国家逼得国灭。

    他认为农村的发展接近停滞,但哪怕是发展停滞的农村,也是人人每天都能混上一干两稀,吃饱饭几乎是没有问题的,逢年过节沾点荤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他痛恨于新文官集团的垄断特权和对于底层劳工的压迫,觉得城市工会已经堕落,同新文官集团勾结,沦为了底层劳工的锁链——但即使这样,若是放在过去,民与官对上了,那是连说话的地方都没有的,而那些堕落的工会至少愿意说说话,在明面上弄得干净点。

    他只是不甘心而已,说是大明远迈汉唐,此前不过是吹捧,而到了如今,已然变成人人深信不疑的结论。于是文人们作诗写文高歌盛世,于是官员们每年在行政纪录中写上国泰民安,于是民众安乐,于是大儒翼赞。

    他们满足于现在的盛世。

    而李贶生不满足,只是这样而已。

    除了他以外,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多。徐元朴他们更乐意于在如今的国家身上缝缝补补,认为未来总会变得更好,当年和他一起在宫中学习的同伴们也大多是这样的想法。

    他们是更好的人,他们从伟大的天子那里学来了更多的知识和更好的思想理论,他们坚信着自己能够改变些什么,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于是他们在铁屋之中醒来了......但却没有尝试着打破铁屋。

    他们看见黑暗的铁屋里,已经有一个老人点燃了蜡烛,那温暖的,沁人心脾的蜡烛所散发的光芒,在黑暗之中宛如太阳一般耀眼,让他们甚至忘却了自己正在慢慢的窒息。

    他们觉得,他们要点燃更多的蜡烛,让更多的人在铁屋之中感受到温暖。

    一时间,铁屋里点燃了更多的蜡烛,仿佛要将铁屋里面照的宛如外面的世界一样。

    让人忘记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李贶生合上了笔记,一路走来,他又在这份笔记上写下了更多的东西。

    该去向老师交作业了。

    这样想着,李贶生进入了顺天府的城门。

    ......

    细川氏,三好氏,德川氏,毛利氏......诸多的大名们心惊胆颤的看着这些过去同他们在这小小岛国上争夺‘天下’的家族被杀得一干二净。

    毫无反抗之力。

    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受到,时代变了。

    上杉氏的上杉政虎阴沉着脸,正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位古板而传统的大名就要拔刀斩杀那些叛逆之人时,上杉政虎最终却选择了离开。

    这位以坚守传统和忠义而闻名的关东管领最终还是向现实妥协了,五年战争,日本以岛国之力硬生生抗下了天朝的征讨,说起来是慷慨激昂,可实际上,他们自己也损失惨重。

    如果有和平的机会,即使是这位忠义之人,也不得不选择抛弃自己的一些执念。

    在上杉政虎离开后,幕府内部的保守派大名们几乎完全失去了主心骨,武田信玄面对着幕府改革派的大势,果断的选择了倒戈,而剩余的保守派大名里,勉强还有实力与资格担任领导之权的,是北方的伊达家——可伊达家甚至没有派人来参加会议。

    结果已经注定了。

    或者说,在那些保守派的中坚力量被出卖,被兵团歼灭的那一刻,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以岛津-义兵-织田所组成的幕府改革派是相当年轻的团体,岛津家的家主岛津义弘三十一岁,织田家的家主织田信长三十二岁,而义兵的领袖李权三甚至才二十四岁。

    太年轻了,年轻,热血,朝气蓬勃,委实让人感到嫉妒。

    嫉妒到让不少人下意识的想要给这些年轻人找点麻烦的程度。

    例如武田家,又例如北方的诸多家族。

    而归根到底,还是经济问题。

    “若是唐人大军退出日本,我国是否还有必要遵守条约?”

    带着某种恶意的话语被提出,这是一部分不愿意放弃的大名们在做最后的尝试。

    毕竟,按照幕府和天朝签订的条约,其中最重要的几条,就是幕府必须加入天朝的贸易体系。本质上,这就是江淮系的新文官赌定了日本的改革会产生大量的需求,因此做出的交换。

    但问题就在于,加入贸易体系,本质上只会让南日本得利。

    天朝的贸易体系中,海运极为旺盛,而在海运之中,渤海-东海-南海贸易则是其中的核心。

    那么问题来了,加入贸易体系之后,大批的天朝商品涌入日本,会从那几个地区进入呢?

    长崎,萨摩,摄津,土佐,安艺。

    长崎现在在天朝手中,原本控制这一地区的肥前国守护少贰氏,还有地方大名大内氏及大友氏都被兵团清理了。

    安艺被移交给了义兵们控制。

    萨摩,土佐被岛津家控制。

    摄津在织田信长选择了岛津-义兵一系加入后,被织田家连同义兵占领,原本控制这里的细川氏和三好氏被出卖,交由兵团清洗。

    也就是说,一旦天朝化改革开始,大批天朝商品涌入,岛津,义兵和织田三方势力倒是可以通过单纯贸易港口的职能,一方面收取大量廉价手工业品,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将农产品和原材料更方便的出口,换取资金。

    而别的地区,诸如关东地区,北陆地区,中部地区乃至更加遥远的东北地区,基本上都只能在被唐人剥削的同时,还得受到这群南方人的剥削。

    这是一个简单的利益链条,总结下来就是,唐人吃肉,九州-西国-关西为首的一部分南日本人喝汤,而他们北日本的大部分地区则只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归根结底,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形成是建立在他们各自的经济基础上的。义兵,岛津和织田,都是依靠城市或者地方土地改革后的新经济体系作为基础的势力,而保守派们则大多还保留着传统的土地关系。

    一边是以新兴市民阶层,工商业作为基础的变革派,一边是保留着传统小农经济关系,以土地人身束缚作为基础的反变革派。

    两者之间的矛盾不会说是什么相互直接某几个人互相交好就能阻止的,这是直接涉及到根本利益的东西。

    只不过,面对着诸多保守派大名们的敌意,织田信长露出了一副感到无聊的表情,岛津义弘挑衅的对视了回去,李权三则沉默着低头看向地面,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无论如何,都看不出他们是要妥协的样子。

    主持着会议的足利义辉叹了口气,在大半个日本被逼到团结起来对抗唐人大军后,曾经没落的足利家作为某种幕府的象征再一次被推举了出来,足利家也因此一度重新掌握了大权。

    平心而论,足利义辉甚至有些感谢唐人,当然,这话是不可能说出来的。

    也许是因为这一原因,他对于天朝化并没有太多的抵触,更何况,这位征夷大将军也清楚,别人或许都可能后退或者妥协,但对于已经被捧为了幕府代表,甚至是在征日战争结束后一度成为了日本独立象征的足利家,是没有资格后退的。

    要么主动变革,浴火重生,要么什么都不做,迎接着唐人下一次的入侵。

    而他们真的有可能撑得过下一次吗?

    足利义辉叹了口气。

    最让人感到沮丧和讽刺的是,此时此刻,真正能够对日本局势造成决定性影响的,其实可能在这里。

    而在西方唐土的那座皇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