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三十六章 没有中间

第三十六章 没有中间

    野战军动用了大炮,干净利落的摧毁了街道上靠着杂物推挤起来的简陋防线。

    似乎是放开了什么约束似的,野战军不再谨慎的使用大炮,而是在每一条受到阻击的街道上都动用了大炮。在那些有纺织工民兵藏身的楼房中和院子里,他们也索性直接使用炸药破坏了整个建筑物。

    冲突的烈度猛然的上升了。

    一队纺织工民兵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在防线被大炮轰开后选择了直面迎击而非撤退,因此被军队包围在了一处小型的工坊之中。野战军在清除了周围的易燃物后放火开始焚烧工坊,二十多名被包围的纺织工民兵在阵亡了一半后,剩下的人不得不主动投降。

    不投降其实也没什么意义了,残存的十二名民兵中,几乎全都受了伤,其中四个人甚至失去了作战能力。

    但是,野战军没有接受他们的投降。

    在那处被包围的工坊之中,没有任何外人所看见的,野战军处决了所有投降的民兵。

    消息没有流出,此时,大部分人也最多只是感觉到军队的手段变得更加激烈了,却还没有人真的将军队视为不死不休的仇敌。

    在失去了二十多人的联系后,葛凌召也只是认为这些人大多应该是被俘了,而不会觉得有什么什么生命危险。

    甚至葛凌召现在还想着要不要将一批受了重伤后因为缺乏治疗而生命垂危的人交给野战军,至少保住一条命。

    卓后人下意识的感到了怀疑,并且以险恶的心思揣测着所有人,第一个提出了野战军到底可不可信的问题,却被葛凌召及其他民兵用怪异的眼神看着。

    “那些陛下的军队。”

    葛凌召用这句话作为了回答,仿佛这句显得有些意义不明的话语里带着什么古怪的魔力,能够约束住军队的行动似的。

    卓后人此刻在起义纺织工当中也许已经有了不低的地位和颇高的名望,但他仍然没有实际上的权利,也指挥不了任何人为自己去调查野战军——不如说,现在的情况,想调查也没办法。

    因此,卓后人只好将自己的怀疑藏在心里,继续安心的当起了吉祥物的形象,为每一个来投靠他们的外来劳工或者支持者讲解他们的路线和目标,以及为什么他们能够胜利的解释。

    这让卓后人感觉自己都快成了一个新闻播报员了,就像是那种前世他在电视上看见过的新闻主播一样,念着充满了样板戏式的说词。

    不过他很快发现,哪怕是大量的采用了那些样板话,也足以让他眼前这些古人感到兴奋了。卓后人突然意识到,那些在前世被他们视为了纯粹的谎言和敷衍之词的样板话,实际上仍然受到了他的祖国的那位建国者的影响,直到很久之后都没有消解。

    对于他来说敷衍无趣的样板,至少仍然做出了一副‘自己是为了民众好’的态度来,而在这个时代,哪怕是最为亲近民众的新文官们,也往往是一种‘民众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因此,民众需要我们来管理,领导,才能更好的生活’的态度。

    这已经足以被称之为亲民了,至少相比起那些旧文人而言,新文官至少承认了民众并不愚蠢,他们能够感受到什么叫做幸福。而旧文人则是彻底否定了民众的智慧,认为民众所感受到的不能叫做幸福或者悲惨,民众的生活应该由我们所制定的规则,或者说礼仪来约束,那才叫做幸福。

    这两方都很烂,其中一方稍微比另一方好一点,就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好处,卓后人的那些官话......那只是相比起好的东西而言显得很烂而已。

    卓后人承认这种感觉还不错,但他也突然有种,自己是不是和曾经那些自己所厌恶的人一样,只是凭借着出身带来的信息,或者说生产资料优势在一群真正值得尊重的人面前肆无忌惮的表现着优越感。

    ......好吧,其实他也没那么在意这一点,主要还是卓后人清楚自己的能力并不强,现在靠着这一套在这帮人之中把自己的地位抬高,也意味着他和这群人被绑死了,当他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是,卓后人担心自己会暴露出其无能的真是面目。

    他还是有羞耻心的。

    在李贶生即将到来的消息和卓后人的鼓舞下,外加上对于野战军决心认知的不足,民兵们仍旧保持了高昂的士气。他们将投降和被俘的同伴认为被野战军转移到后方治疗了,这样的想法也让不少民兵免于对死亡的恐惧。

    因此,在基础据点被野战军攻破后,大部分民兵仍然没有陷入觉悟之中,他们收集了各种杂物和家具,利用制砖工坊的储备砖块封锁了街道,加固了侧面房屋的墙壁。

    卓后人隐隐约约感觉到不安,可又说不出来是什么原因,他不懂打仗,冒然插手反倒可能导致防线崩溃,因此只能在一旁看着,最多对葛凌召和那些不知道为什么仍旧相信军队的人反复强调还是要靠自己,不能完全相信野战军最终会选择中立。

    在葛凌召等人看来这反倒是奇妙的事情。

    五月二十六日,除了卓后人等人所在的这处最大,也是最坚固的据点以外,其它大大小小的据点几乎完全被攻破,没有一个民兵成功逃出后同卓后人这边汇合。

    随着军队开始慢慢朝己方集结,而卓后人则发觉今天配给的食物变少了之后,卓后人似乎隐隐约约察觉到了什么。

    “今天只有两个馒头?”

    “嘿,我可听我爷爷说过,五十年前的时候,白面馒头可是大地主老爷才吃的上的,他们村子里的富农和小地主都不敢随便吃。你一天能吃两个白面馒头就咸菜已经很不错了。”

    “我说的不是这个。”

    卓后人有些气急的对眼前负责伙食的人说到:

    “但以前咱们的粮食是够的吧,至少四个馒头还是供得起的。”

    “这不是打了这么几天了吗,之前咱还以为咱们撑不到十天呢。”

    最开始准备抵抗的时候,民兵们一天的伙食是两顿,每顿给两个馒头就咸菜,外加一碗肉汤。

    可以说是还算标准的伙食了,并且在之前两个月扬州几乎没有粮食出入口,完全吃存粮的情况下,有这样的伙食已经很好了。

    那么,问题来了。

    “那些进攻我们的军队在吃什么?”

    卓后人对葛凌召提出了这个问题。

    一开始葛凌召以为卓后人是觉得军队补给充足,感到了害怕,便安慰卓后人说军队有朝廷补给,吃得比他们好也是正常的。

    可卓后人想要说的却正好相反。

    “我观察过,他们的人在吃杂粮窝头,一群南方士兵,吃窝头。”

    “......那是在和我们对峙的士兵吧,他们肯定会轮换起前线军人回去吃点好的吧。”

    “那粮食从什么地方来?扬州现在可没有那么多粮食供应给几千人的军队,供扬州人自己吃都得严格配给,还要削减一部分不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的标准才能供应。”

    作为手工业中心,扬州城虽然并不靠长江,但仍然有着一条太平河作为扬州的河运基础存在。因此,扬州过去的存粮其实一直不多,大概能够供应五十万人在扬州粮食彻底断绝的情况下吃一个多月就是极限了。

    毕竟现在扬州也不怎么可能出现被包围的情况,不如说,要是扬州被围到连粮食都运不进来了,那么,大概大明也差不多要完蛋了。

    军队入城后,也许扬州能够恢复一定的粮食供应,但卓后人严重怀疑供应速度真的有这么快吗?之前在起义纺织工的配给制度下,粮价虽然涨了点,但应该也不足以让那群商人在军队入城的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运粮食过来吧。

    “你是怀疑,对面已经快要吃不起粮食了?他们快要妥协了?”

    “不,就他们的进攻强度来看,还有这些天和我们失去联系的同伴数量,他们完全不像是要妥协的样子,情况可能更糟一些。”

    卓后人看着葛凌召,酝酿着语言,将自己的推测缓缓说了出来:

    “要么,就是对面完全没有同我们妥协的意图,因此急于在粮食吃光之前剿灭我们,这也就意味着对面和我们之间失去了谈判基础,哪怕之后他们吃光了粮食,不得不暂停进攻,恐怕也只会想着等待下一次进攻的机会,而不会真的和我们谈判。

    要么,就是更加糟糕的情况,在我们被包围的期间里,外界已经没有任何我们的支持者和同情者了,朝廷已经决定要将我们完全绞杀,因此全力供应了扬州的物资,保证军队能够继续进攻而不需要担心扬州粮食的问题。”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算不上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