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逍遥王 » 第四十三章 解怼怼与李不叫

第四十三章 解怼怼与李不叫

    朱高煦说的这一番话,有理有据,有些大臣开始认真思考其可行性。

    可解缙不同,他是坚定的太子党。

    他也不知道,如今朱高炽、朱高煦哥俩儿,其实关系不错。

    但他解缙,不止一次怼过汉王殿下了,自然也不差这一次。

    “汉王殿下,不知为何对倭国如此熟悉?”解缙虽一时间没有想出反驳朱高煦的观点,但不妨碍他提出不同意见。

    朱高煦对解缙印象很深,他穿越过来的第一天,就是这家伙一直在横跳。

    “本王为何对倭国熟悉,这碍不着解学士什么事儿吧?只要本王所言,句句属实,也就是了。”朱高煦笑眯眯的,可也没有正面回答。

    我堂堂汉王,你不过一个区区内阁首辅,犯得着跟你解释?

    这个时候的内阁首辅,可与明朝后期的内阁首辅大不相同,才五品官。

    要知道,朱元璋借助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就是觉得相权太大了,已经影响到了皇权统治。

    自秦朝有丞相之始,相权与皇权的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

    于是,朱元璋罢去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丞相的权利分给六部,由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可这样一来,皇帝可就太忙了。

    因为原本很多丞相做的事儿,都归到皇帝一人决策了。

    朱元璋是当之无愧的劳模,史书上有记载,他曾经在八天之内,审理批阅奏章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就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每个奏章按5分钟来算,光是批阅就得花费16个小时,劳模朱元璋愣是坚持了十余年,最后积劳成疾。

    朱棣登基以后,虽然也很是勤勉,可毕竟比不上他老爹精力旺盛。

    于是,朱棣设立了内阁,把当时的几个大学士选入文渊阁,帮助自己来处理政务。

    朱棣的想法很好,文渊阁大学士不过是五品官,决策权牢牢把持在皇帝手中,内阁只有参政议政的权力,至于具体的行政权,则是分给六部。

    并且,即便是作为助手,内阁审阅的奏章,也需要得到司礼监的认可。这就是内阁的票拟与太监的批红。

    为了降低内阁的权势,朱棣在内阁设立之初,就做出了“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的规定。

    只是到了永乐后期,内阁的权利才急剧上升,兼管六部尚书。

    所以,如今的解缙,不过是个小卡拉米,朱高煦根本没在怕,该怼就怼。

    什么档次,也配跟我一个亲王反复横跳?

    可解缙是谁?

    当今永乐大帝跟前的红人,《永乐大典》的总编纂,朱棣立个太子都要征求他意见的存在。

    而且,他自诩是个口舌便给的聪明人,怎么能在言语上被人怼下去?

    “殿下对臣,自然是没必要解释的。可如今陛下当面,太子殿下当面,又有六部尚书,诸位文渊阁同僚,难道也不值得汉王殿下开金口?”解缙很容易就抓住了朱高煦话里的漏洞,当即回怼。

    而且是用了文化人惯用的伎俩,扣大帽子,强行拉同盟。

    朱高煦呲了呲牙:“解大学士,我们今日讨论,乃是征倭,或者不征倭。解大学士若是对这方面有意见,尽管提,何必扯别的有的没的?”

    “臣以为,既然殿下对倭国如此了解,更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方可为陛下、为我等讨论征倭话题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意见。不知殿下以为如何?”解缙笑眯眯看着朱高煦。

    论耍嘴皮子,他还没怕过谁。

    朱高煦小拇指掏了掏耳朵,一口气吹出:“解大学士,你只是个文渊阁大学士,你能代表父皇,代表大哥,代表各部尚书的看法?不,你不能,你只能代表你自己。”

    “若是父皇想听,父皇会问咱。若是大哥想听,大哥也可以问咱。”

    “若是解大学士想听嘛,咱不乐意说,你奈我何?”

    解缙闻言,顿时有些噎住了。

    以往他与人辩论,那都是引经据典的,都是有理有据的,与他辩论的人,也都是讲道理的。

    滚刀肉解缙也不是没见过,可那些滚刀肉,江湖地位没他高啊。

    他还可以居高临下啊。

    可如今被朱高煦这番话一堵,朱棣在呢,朱高炽在呢,六部尚书和各位大学士同僚在呢,有些话,朱高煦说得,他解缙说不得啊。

    这时候,朋友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李至刚轻咳一声,对朱高煦恭恭敬敬行了一礼,面带微笑,缓声道:“汉王殿下,解学士之言,臣不敢评论,只是臣从本心来说,也想知晓,倭国如今到底是何境况?为我大明江山社稷,请殿下详谈。”

    解缙五品官不如你汉王殿下地位高,我李某人,李钢,礼部尚书,可以吗?

    而且,我不是解怼怼,我很恭敬的。

    你朱高煦可以当面得罪解缙,因为解缙先怼的你,而且不止一次怼过你。

    咱老李,可没有吧?

    你若是再不给面子,那就不是不给我李某人一个人面子,而是不给我李某人代表的六部尚书的面子了。

    好朋友们,可都在这儿看着呢,小兄弟!

    可你若是回答了,那你,可就失了面子咯!

    朱高煦自从知道李至刚暗中阴谋害他之后,自然是对这货没啥好印象。

    如今一看,果然是咬人的狗不叫。

    不愧是礼部尚书,礼貌的很!

    “倭国之事,咱确实了解一些。不过嘛,如今讨论的是征倭或者不征倭的话题,而不是讨论如何征倭的话题。咱了解的那些,再说下去,那可就是涉及征倭大计了。若因事不密,导致征倭失败,那可是谁也担不起的责任。李尚书,确定想听?”

    朱高煦也是笑眯眯的,看着李至刚。

    小样,你只要敢听,我就敢说!

    这时,一直没发言的朱高炽,打了个哈哈,道:“二哥儿所言极是,如今我们仍是要讨论是否征倭。依咱看来嘛,这倭国屡屡犯我东南边境,打还是要打的,至于怎么打,那是后续要谈论的兵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