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从连城诀成就武林神话 » 第36章 神照功、太极剑(二合一)

第36章 神照功、太极剑(二合一)

    战斗经验这一节,风逸从小说人物中多有了解。

    譬如中原五绝、郭靖、杨过等人都能将灵智上人、李莫愁、霍都、小龙女、尹克西、尼莫星、潇湘子等一流高手戏弄秒杀,修为不亚于他们的金轮为何不行?

    无他,就是因为战斗经验严重不足。

    金轮进中原之前,生平对敌,就是三招两式解决战斗,那言下之意,固然是他厉害,可他的对手有多弱,也就不言自明。

    对于这样的人,他的实战能力自不能抱有期待!

    可风逸纵然经验欠缺,一般的武林人物一出手,也能一眼发现其破绽所在,一击而成。

    因为神照经一旦大成,内功便到了入神坐照之境界,便是“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只凭精神便能感知对方来招。

    所以他对付那些武林人物围攻,以及汪啸风、水笙这些家学不凡的后辈好手,都是一招秒败。

    他们在风逸眼中,破绽太多了,而这也是武学中“避实击虚,批亢捣虚”之要领。

    不管武功多强,破绽之处便是他的最弱之处。

    当然,道理谁人都懂,只不过关键的问题,在于怎样发现对手破绽,捉住对手破绽。

    神照经讲究“以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窍,因其固然。”

    只要有招,则有形,有形就有破绽,破绽就是你招数上照护不到的缺点。

    外功招式如此,内功亦是如此,

    因为内功有它的气门。

    哪怕是毫无破绽的高深内功,可好多人内功修为不够,内息运不到某些经脉中的某些穴道,这便是破绽。

    这瞒不过神照功大成的风逸,他只需以“庖丁解牛”之法破之。

    而这也是原剧情丁典达到的境界。

    好多让狄云断然难敌的好手,面对丁典,躲不开他的一抓,原因就在于此。

    那时狄云虽说武功全失,但眼力尚在,他可是身具击败万门多弟子围攻的武功,那神照功大成的丁典有多恐怖,可想而知。

    如今的风逸“神照功”业已大成,内力不在原剧情中的丁典之下,丁典更是将自己多年来的所有武学心得倾囊相授。

    一般的武林高手在他眼里破绽百出,要真一拿不死,反而会如原剧情中丁典一样,先寻思自己是不是神功没练成,不会先去怀疑对方是不是有什么防护措施。

    神照功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么的离谱,这么的自信!

    当然武学修为越高,破绽就越少,乃至于没有破绽。

    那么就需要去引诱对手,犯错误,给他制造破绽。便是“诱之以势,趋之以利”的道理。

    不过全无破绽的高手,武学修为已臻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妙境,你懂的,人家未必不懂。那时谁能胜谁,就看各人运气了。

    风逸自忖当今天下难有此人物,而他只能先从“南四奇”这些高手下手,先提高自身能力在说。

    适才他与水岱、花铁干先后交手,于对方武功修为已了然于胸,落花流水的武功均在伯仲之间,那么面对刘乘风也好,陆天抒也罢,只要单打独斗,以空手迎敌,也不算是犯险托大。

    况且他的兵刃功夫不是上乘武学,丁典对他说了,自己不会连城剑法。

    因为梅念笙说连城剑法本就及不上神照经,而且那会的他命不久矣,也没有时间传授丁典武功。

    那梅门三弟子所学的“唐诗剑法”,本就是套错漏百出的剑法,以及被他们弄走的“唐诗选辑”也只藏有连城宝藏的秘密,根本没有武功秘籍。

    故而风逸的兵刃功夫只是丁典随意传授了一套剑法,也不怎么精妙,如何比得上“落花流水”浸淫数十年的绝学?

    风逸深知动兵刃,在招数上绝对比不过对方,取胜之机,只有凭借内力硬来。

    可他深知遇上修为不如自己的对手,以力胜之,自无不可。

    然而一旦遇上内力修为旗鼓相当的对手呢?这世上焉能没有比肩神照功的内功?

    旁人或许不知道。

    但风逸知道,一定有!

    譬如九阳神功、太玄经、易筋经之类的。

    面对这种人物,那就要以巧而胜了。

    若在遇到不如自己的人,就只会凭力量碾压,那结果就会成长为金轮那种人物一样。

    遇到不如自己的,随便打。

    遇上同档次的,一个都打不过。

    遇上不如自己的小龙女,也会受伤,非实力不济,也是战斗经验太差!

    竟然会以己之短,对敌之长,这是新老五绝这种一路打出来的高手会干的事?

    风逸身怀系统,又修成神照功,他若走向这条路,他会自己羞死!

    这典型就是吃饭坐小孩那桌,太侮辱人了!

    他要面对任何高手,都能保持不败!

    所以他才选择赤手空拳应对“落花流水”长剑,增长见识一方面,更要体悟无影神拳中的精髓。

    在巧,不在猛!

    毕竟盈不可久,乃是最基本的道理。

    一理通,万法皆可通。

    以拳对剑,既能提高自己应变能力,未尝不能从对方的招式中将他的剑法学过来。

    以风逸的内力,只要通晓了窍门,世间任何武功都是一练即成。

    更重要的就是,在风逸眼中,以兵刃对兵刃的功夫练与不练,尚在其次。

    以空手对兵刃,是必须要经历的,也是必须要精通的。这“空手入白刃”必须熟极而流。

    因为只要活着,手脚怎么也不会离开自己身体。

    兵刃,则就难说了。

    谁敢保证,随时随地都有兵刃可用?

    难道跟令狐冲一样,空有一身雄厚内力,手边没剑,立马歇菜。

    遇到敌人,第一反应是去找剑,这不扯淡嘛!

    风逸与刘乘风以快打快,转眼间拆了一百多招,劲风所至,店内桌椅,碗筷瓶壶,诸般陈设无不粉碎。

    在众人眼里,这一百招拆得快不可言。但江南四奇却似经历一生一世,哪怕身处其间的,只有刘乘风一人。

    风逸神功全是一蹴而就,本来雄重有余,沉稳不足,可他随着不停与人交战,武学见识自会相应而增,于神照经内的要义领会益多,

    此际经刘乘风这等一流名家激发,以神照经的武学道理一一加以印证,出手越犀利神妙,越斗越是得心应手。

    神照经中的心法诀要,在脑海中如小溪般汩汩流淌,周身内力如江湖大海,无穷无尽,只赤手空拳,面对刘乘风的长剑也是见招拆招,见势破势。

    无论刘乘风剑法何等诡怪变幻,风逸都对他的破绽一清二楚,信手之间便将其瓦解。

    而刘乘风却愈加骇异,他自负剑法,久斗无功,心中暗生烦乱:“莫非真要用太极剑方能匹敌?”

    只听风逸笑道:“道长这路剑法迅捷凌厉,又不失细柔,一刚一柔,相反相成,是否才有了‘清风柔云剑’之名?”

    刘乘风淡然说道:“足下好眼力!”

    风逸又道:“素闻刘大侠乃是太极剑高手,怎不让风某领教太极剑的几手绝学。”

    刘乘风这次已经不言不语了,因为他面色通红,头上渐渐冒起了白气

    这时全场目光都盯着两人,陆、花、水暗暗着急,须眉掀动。

    他们已经看出刘乘风白气蒸腾,笼罩如雾,这是将内力发挥到了极致,再也不敢开口说话,以免内息走出岔道,否则非死即伤。

    反观风逸仍然游刃有余,还在剧斗之中开口说话,内力怎会如此深厚?

    刘乘风乃是太极名家,最擅长久战,可风逸每招每式都蕴含神照功内劲,刘乘风内力与他相差太远,每化解一招,内息都难以收回,

    只是说了句话,便面红耳赤,心跳气喘,哪敢如风逸一般继续说话。

    风逸眉头微蹙,心想:“他挺身而出,为的是为兄弟解围,但瞧这样子是宁愿落败,也不愿意让太极剑输在我手里。以免让无知之人,小看了张三丰!”

    当即说道:“武功本无高下,全在各人修为,纵然道长输了,又能代表什么?”

    刘乘风心想:“你赤手空拳,我若用出太极剑也不能胜,世上总有无知之人,说三丰祖师所创的太极剑法浪得虚名!”

    蓦然间,风逸一声大喝:“小心了。”右拳送出,一股大力沉凝如山,奔涌直来。

    刘乘风脚踩奇步,避开正面,长剑一闪,横削对方拳劲。

    风逸跟着跨出一步,左拳直奔刘乘风胸口。这一拳有如疾雷,快如闪电,却无一丝风声。

    刘乘风左掌斜出,想卸开对方拳劲,可两劲相交,刘乘风手臂一热,笃笃笃后退三步。

    风逸左小臂画一个半圆,只听嗡的一响,刘乘风长剑被这拳风震开。

    风逸再一跨步,右拳呼地击出,刘乘风再次出掌,抵挡来拳。

    二力一触,刘乘风便觉不妙,一股无匹大力从对方拳头迸发出来,循着手臂冲向他的胸口。

    刘乘风借着拳劲,一个跟斗向后翻出,本想借以消劲,谁知“神照功”雄厚无比,后劲无穷,刘乘风身不由己,再次一个筋斗翻了出去。

    风逸飘然赶上,再次出击,刘乘风急将长剑舞成一个圈子。

    众人耳中只听得“铮铮铮”一阵疾响,有似雨打宫漏,快如电光石火。

    陆、花、水旁边看的暗自心惊。

    刘乘风向后疾退两步,气息急促,手中直颤。

    风逸高叫:“看来张三丰也就是浪得虚名而已,否则他的传人,何至于都不敢出手一会我的神照功!”

    他故意给了刘乘风喘息的机会,待话音一落,又连出四拳,一气呵成,快不可言。

    无影神拳但求一个快字,处处力争先手,所谓不见影,力已及身。

    而他已经与刘乘风过了百招,摸准了路数,对方抬手耸肩便知他要出什么招,这几拳先发制人,逼得他想再用“柔云剑”,那一招半式也别想递出来。

    刘乘风平生于武功一道佩服者也只寥寥数人而已,这时却不禁两个手心都是冷汗,心道:“这小子话都说到这里了,只能祖师保佑,希望太极剑能挽回颓势。”

    手中招数一变,长剑轻飘飘划出一圈绕身银虹,似轻实重,似重实轻,刹那间已深得“以静制动,动静相合”的武学要旨,所使的正是武林绝学“太极剑”。

    这太极剑法乃是武当祖师三丰真人百岁之际所创。神髓是以意驭剑,重剑意而轻剑招,倘若心有拘圃,剑法便不能纯,当年张三丰传授明教教主张无忌之时,便要让他忘记招式。

    可刘乘风之所以迟迟不用,一则是因为他乃是武学大行家,心想世上武功断无一蹴而就之理,风逸内力如此深厚,固然是内功心法乃为上乘,可必有奇遇,或许辅食过什么异兽内丹、千年灵芝之类的东西。

    然而武功确要精学苦练,层层递进,愈上愈难,若非天姿过人、又有名师指点,自身又具大毅力者,万难习成上乘武功,更别说风逸如此年轻。以为只凭“柔云剑术”尽可抵挡。

    毕竟柔云剑法虽然不及太极剑法的奥妙精奇,以柔克刚的作用都是相同的。怎料风逸越战越勇,越打越厉害!

    二则是因为太极剑乃是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大宗师张三丰创出来的。

    刘乘风虽然苦修太极剑多年,对剑意理解颇深,武学修为却未臻登峰造极之境,倘若被风逸所破,难免被一些无知之人说太极剑压根不如神照功!

    人家风逸只用一双拳头就给破了。

    这干系太大!

    奈何风逸步步紧逼,刘乘风不得已之下,也只能施展出太极剑来。

    刘乘风手中剑只在身前大划圈子,大圈,小圈,正圈,斜圈,他就仿佛顶着一团青茫茫的剑光,在朝风逸步步紧逼。

    风逸连出几拳,这威猛绝伦的拳劲,却好似石沉大海,消失得无影无踪。心中不胜凛然:“这太极剑果然厉害,今日若是大意,只怕求荣反辱了。”

    当下连退数步,想要看清虚实。

    刘乘风见极得快,当即划着大大小小、正反斜直得各式圆圈,再次推进,剑圈如滚雪球一般,越划越大。

    风逸只见剑气森然,拂体而来,

    刘乘风这些圈子划得似是平常,可势道甚奇,剑尖划成大大小小的一个个圈子,竟看不清他剑招指向何处,只有一大团青光在自己眼前滚动,没有丝毫破绽,而剑气所至,毛发皆寒。

    风逸不禁又后退几步,

    众人见风逸一直都是轻松裕如,这次却是被逼的退了好几次。

    汪啸风看得舒服,不由赞道:“刘伯伯厉害!”

    水笙不禁问道:“爹爹,这便是张真人流传下来的太极剑法吗?”

    水岱道:“不错!”

    水笙喃喃道:“也不知道能打赢吗!”他口中念叨,双眼却转也不转,盯着斗场。

    风逸退出几步,心想如此,摆脱不了剑势,这时他也确定了,太极剑的破绽必然就在这圈子里。心想:“我若拔剑插入剑圈硬破,震飞他的兵刃,自是不难,可那是以内力取胜,非我所求。

    但若不用兵刃,再猛的拳劲发出,也会被消于无形,若想近身而斗,一个失手,胳膊岂不是被绞断了?”

    正自思忖,突然脚下一顿,原来他又被逼的退后几步,恰好踏在了一具尸体上。

    风逸心念一转,大袖狂舞,掀起一股罡风,脚下这具尸体直扑刘乘风剑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