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支教三年,你告诉我这是大明? » 第5章 学生名额争夺

第5章 学生名额争夺

    “先生,是谁夺走了华夏正统,明亡于谁之手,之后,我汉室江山如何,百姓如何?”

    朱元璋本不想接着问的,可这几个问题不问出来,他实在睡不踏实啊。

    李伟撇了撇嘴。

    “满清吧,别问我满清是谁,满清就是满清,之后华夏民族陷入了至暗时刻,尊严被踩在地上,具体我不想说了,那是一段让人闹心的历史,还容易把你们带到沟里。”

    刘伯温看向李伟,他觉着他们可能已经掉到沟里了。

    管中窥豹,摸的是象,还是簸箕都分辨不出来的。

    见李伟有些不耐烦。

    朱元璋这边不再追问,给朱棣使了个眼色:“老四,你在这好生服侍先生,我们统计一下村里的适龄儿童,给先生准备一下学堂。”

    朱棣秒懂。

    这是让他继续试探李伟,关于朱家庄的情况,若是出了差错,他们可就白干了。

    李伟听到学堂,嘴角抽搐。

    这得多古朴,多落后。

    之前。

    在抖音刷到食人族,他不信。

    现在他信了。

    李伟撇了一眼朱棣:“我那么大个人了,几千里路都走过来了,不需要人伺候,服侍。”

    “我一个人就行了。”

    李伟挥手拒绝道。

    朱元璋点头,就怕你一个人乱逛。

    “先生,你不远千里,舟车劳顿,就让我们尽一下地主之谊。”

    “一旦有什么问题,可以吩咐小四,联系上我们。”

    朱元璋宽慰道。

    监控,监视,还不能明说,一旦这先生觉察。

    他感觉这没有城府的小年轻,会爆炸的。

    朱元璋摇了摇头。

    有时,这初出茅庐的书生,比混迹在庙堂上的老油条,还难管理。

    李伟想着。

    制作炸药,搜集当地信息,准备教案,一大堆琐事,没有当地人在身边还真不行,就留把朱棣留在身边。

    朱元璋一行人离开营帐。

    便衣锦衣卫跟在其后。

    朱元璋来到地瓜种植田地,蹲下身躯,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地瓜苗的长势,眉头紧皱。

    “怎么还没发芽,你们是不是偷懒了?”

    朱元璋冷声,身后的侍卫大臣浑身一颤。

    刘伯温俯身作揖:“上位,这苗刚种下,要长出来,据臣经验,要月余才能长出嫩芽。”

    朱元璋龙目,冷眼看着身后的锦衣卫。

    “苗少一颗,咱拿你们一颗人头。”

    “苗全死。”

    “你们殉葬!”

    噗通!

    锦衣卫等大臣跪在地上。

    “陛下放心,臣等必竭尽全力,照顾好幼苗,伤一颗幼苗,臣等自刎于奉天殿前!”

    诸臣立下军令状!

    朱元璋有多看重,这不起眼的瓜苗,这一刻他们有更深的体悟。

    真是比他们的命还重要!

    苗死,不用他们自刎,奉天殿,都会血流成河!

    朱元璋冷哼一声。

    朱元璋目光落在跪在的刘伯温身上。

    “一月?”

    “七日不出芽,这只能说明苗被你们种死了。”

    “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群酸书生!”

    他被李伟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心里一直憋着气呢。

    可又不能对李伟发。

    只能拿这些大臣撒气,抒发心中的闷气。

    秦皇汉武,上至皇帝,下至百官,就找不到一个比他还了解农物的人了。

    父亲饿死、母亲饿死、兄弟姐妹皆饿死,生生死在他面前,那种感觉……超脱生死的痛!

    没有人比他更能体会粮食有多重要。

    “找几个干过农活的百姓看着。”

    “你们咱信不过!”

    朱元璋对锦衣卫吩咐道。

    锦衣卫:“是,上位。”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刘伯温身上。

    能被后世拿来与诸葛武侯相比,证明这刘伯温对大明赤胆忠心。

    这刘伯温,不看重官位,可对爵位一直耿耿于怀,若是可以,往上提一提,封侯,一个诚意伯对于开国功臣着实低了点。

    只是……刘伯温心气太高。

    朱元璋摇头。

    “伯温,你说这苗亩产,当真能产万斤?”

    朱元璋用手轻轻捏了一下瓜苗,还是不敢相信。

    刘伯温沉思。

    俯身作答:“上位,难说,臣观李伟其人,手白皙稚嫩,一看就是常握笔杆子之人,对于农物了解,可能仅限于书本,尚不如陛下亦。”

    “书上,多夸张。”

    “纸上谈兵,多是赵括。”

    朱元璋颔首。

    他也觉得,这李伟,细皮嫩肉,还说他四体不勤,在座抡起大刀,每一个都能暴虐李伟,包括他。

    朱元璋:“你是说咱被骗了,地瓜不可能亩产万斤?”

    刘伯温眉头直跳。

    句句都是坑啊?

    感觉怎么回答都是死啊!

    他想辞官归隐了。

    刘伯温思虑良久道:“上位圣明,怎么会被骗呢,臣只是觉得万斤或许夸张,但是七八百斤,千斤还是有可能的。”

    朱元璋点头:“有八百斤也是好的。”

    朱元璋起身,看向李伟营帐眉头紧皱,不知道朱棣在里面跟李伟谈了什么,看起来他们谈得来。

    还得是同龄人呀。

    朱元璋轻叹一声,对身后锦衣卫吩咐道:“暗中保护标儿的护卫,再增加三成,把皇后给咱接来。”

    锦衣卫指挥使二虎,躬身:“上位,这里距离战场很近,把娘娘接来,恐怕不合适,臣担心刀剑无眼,伤到娘娘。”

    “而且娘娘身体,还不太好,需要太医贴身照顾。”

    朱元璋冷声:“咱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锦衣卫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听命就行了。”

    朱元璋心中不安。

    马皇后若崩,他若不在身边,他会后悔一辈子。

    失去亲人的痛苦,他再也不想体会了。

    锦衣卫指挥使:“是,上位。”

    朱元璋在大营中走来走去,郁闷不已。

    刘伯温似乎看出了朱元璋的想法,说道:“上位,不必担忧,臣尚有两子,可以让他们来学堂,听先生授课,若是学生不够,臣可以让臣族中后辈都过来。”

    “臣之后生,演技颇佳,定能满足陛下之所需。”

    李善长嘴角抽搐,对着刘伯温翻了个白眼。

    “诚意伯,算盘打得挺响的。”

    “合着先生学生名额,全给了你刘家,还让上位与我们对你感恩戴德?”

    李伟讲得啥重要吗?

    重要,也不重要!

    对他来说,只要后辈能从李伟只言片语中,打听出马皇后怎么死的,他怎么死的,还有这孤傲清高的刘伯温怎么死的,比啥都重要。

    没看到,上位都急得抓耳挠腮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