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支教三年,你告诉我这是大明? » 第13章 朱家庄

第13章 朱家庄

    “好!”

    “一切听先生的。”

    朱元璋忐忑,咬牙。

    他看得出来,那两个孩子在小先生心中,挺重要的,估计就是小先生来支教的原因。

    可惜,小先生注定找不到那两个孩子的,都来错地方了!

    朱元璋暗暗摇头。

    朱元璋反复劝说,李伟按捺心中冲动,返回营地。

    只是两个灾民被带回来。

    锦衣卫指挥使二虎,跟灾民交代两句,灾民看李伟的眼睛彻底不一样了。

    灾民向李伟磕头。

    二虎连忙搀扶:“你们注意点,先生不喜欢这种礼节,我再给你们说一遍,宁可不说话,不要说错话。”

    “否则……”

    二虎低声,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灾民浑身一颤,茫茫点头。

    李伟过来。

    朱元璋挥手:“给先生,杀马,重新备饭。”

    李伟白了一眼朱元璋,眼睛微湿。

    “我说老朱,你这不是折磨我吗?”

    李伟指着要易子而食的灾民,以及吃草的百姓,撇了撇嘴。

    “我怎么吃得下。”

    “就这吧。”

    李伟拿起馒头,推开刘伯温端来的粥。

    “这粥就算了,是真不能喝。”

    李伟摇头。

    刘伯温作揖:“让先生受委屈了,村长跟我们说了,朱家庄以后一切,唯先生马首是瞻!”

    朱元璋身后大臣皆鞠躬。

    这次朱元璋亲自把李伟请回来,可把老朱气坏了,差点提剑把一众锦衣卫大臣砍了,半路遇到外来村民。

    差一点,他们就暴露了。

    李伟摆手:“严重了哈,是我不习惯,不至于,你们坐下吧。”

    李伟挠头,尴尬。

    李伟看向两个灾民,询问:“你们这是?”

    灾民:“先生这怎么吃啊?”

    灾民捏了捏手中的方便面。

    李伟:“……”

    连方便面都没吃过?

    李伟的手颤抖。

    抖音上的食人族,都吃过方便面吧?

    李伟看向众人:“你们这水不能喝,我教你们一种取水的方法。”

    取出一个碗,埋在土里,要了一个植物类做成的管子,插在土里,下面连接到碗中。

    “这里昼夜温差很大。”

    “白天能达到40-50度,晚上2-4度,利用温差取水。”

    “当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悬挂剑,剑尖放一碗,第二天就会有一碗干净的清水。”

    李伟看着蓝玉腰间的剑,介绍道。

    “至于你们这种水,得蒸馏一下才能喝。”

    朱元璋眉头紧皱,作揖:“小先生这温差是啥,何以有温差,就能取水?”

    刘伯温、蓝玉、李善长等大臣亦看向李伟。

    出兵漠北。

    干粮,他们还有点办法,可水源他们真是抓瞎。

    三天碰不到一个水池,喝不到一口水都常见。

    李伟嘴角抽搐。

    “行了哈,这都听不懂,再解释你们更听不懂,都有时间,我在课堂上,详细再给你们解释。”

    蒸馏了两碗清水。

    李伟把方便面放进去,加入调料。

    咕噜……

    一众大臣,闻着方便面的味道,肚子咕咕响,情不自禁舔了舔嘴巴。

    李伟把方便面端到给两个灾民。

    灾民惶恐:“给我们吃的。”

    李伟点头。

    朱元璋:“先生,有如此美味,自己怎么不吃?”

    朱元璋看着狼吐虎咽的灾民,眼睛都移不开了,要不是李伟在这,要维持形象,他都想尝尝了。

    李伟:“不想吃。”

    朱元璋,笑道:“先生谦虚,我辈不如,有佛祖割肉喂鹰之壮举。”

    诸臣,赞叹。

    李伟翻了个白眼。

    “你们好了啊。”

    “我是真吃腻了,一路上连个饭店都没有,一天三顿,顿顿吃这玩意,谁受得了。”

    李伟从书包取出两袋方便面,扔了过去。

    “最后两袋,你们要吃,就吃吧。”

    “我是一点也吃不下了。”

    朱元璋接过一袋方便面,把另外一袋方便面给刘伯温等人分食。

    一碗面下肚。

    一口汤入嘴。

    朱元璋不禁闭上了眼睛,仔细回味。

    “怪不得先生吃不下我等准备的饭食。”

    “这实在是,比乏味的鸡鱼,还要鲜美。”

    朱元璋感叹。

    刘伯温等人微微点头。

    汤过舌尖。

    他觉着,这至少有十种不同的调料,不像他们只有苦哈哈的泛黄的盐。

    无法比拟呀。

    可是就是如此人间美味,这小先生都难以下咽。

    想把小先生留下,难啊!

    饭后。

    朱元璋恋恋不舍地放下,舔得干净不能再干净的碗,看向李伟,似乎在说……

    李伟:“老朱,真没了,我这小书包又装不了了多少东西。”

    李伟没说。

    车上还有一箱,这方便面他是不想吃了。

    朱元璋尴尬:“先生,误会了,咱是请先生建那啥……厕所、化粪池,还有化肥的。”

    一顿饭吃得,连他都忘记了请李伟来的初衷了。

    李伟:“这个简单,不过厕所啥都是小事,这个你们得修一条从南到北,到县里的路。”

    刘伯温一脸难色。

    “先生,你有所不知,这里土质疏松,北边还有漫天沙尘,根本不可能修路啊。”

    一众大臣纷纷点头。

    不只是没有条件,而且在这吃饭都困难,用啥修啊?

    即使修出来,也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朱元璋一个眼色扫过。

    众人息声。

    朱元璋:“先生,你说,就行,我们这些大老粗,给你打下手。”

    李伟点头,开始指挥众人。

    “先制作水泥,你们准备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按我说的做,碾碎、搅拌……”

    “砖头这懂吧?”

    “红砖就可以!”

    众人:“红砖,这个我们知道,先生何不用木材,方便,快捷。”

    李伟:“木头,承受能力有上限,容易腐蚀。”

    众人:“……”

    刘伯温、李善长、蓝玉等大臣,本不想参与进去,可看到朱元璋、李伟都在搬砖,无奈加入其中。

    厕所建成。

    化粪池建成。

    排污管道埋好。

    一众大臣士兵,上了个厕所后。

    “这个厕所,干净没有异味,坐着还舒服,不错。”

    刘伯温赞叹道。

    他都想一边蹲着,一边看书了。

    朱元璋则看着排污口,若有所思,这化肥,别说提高五成,就是一成,也能活民无数啊。

    整个营地清新,再没有一丝臭味。

    一众大臣感叹。

    这厕所,比他们营帐,好多了,

    有种待在厕所办公的冲动。

    “诚意伯,你死厕所了吗?”

    “没看到外面在排队啊!”

    左丞相李善长催促道。

    刘伯温从厕所中出来,见到朱元璋,作揖:“上位,这两天,小先生吃不好,睡不好,盯着倆熊猫眼,催促要进村。”

    “我以为,我们可以仿照这厕所,使用水泥建个村子。”

    朱元璋深以为然点头。

    这小先生前几天,还跟他立誓,这两天又有走得冲动了,连教学都没了心思。

    这边。

    大军日夜操劳,一个现代化二层,三层朱家庄落成。

    朱元璋看向朱棣。

    朱棣:“父亲啊,你放心,我这几天跟先生同吃同睡,他心目中的朱家庄就是这个样子的,不会错的。”

    朱元璋点头:“好,请先生!”

    刘伯温看着建好的村落,身体颤抖。

    难以相信。

    在水泥和柏油的加持下,一个村子,都比应天府,还要好上数倍,干净的路面,整齐若宫殿的房屋。

    锦衣卫等士兵震撼。

    刚开始还没有感觉,等房屋建成,一眼观之,缥缈若仙城。

    以后他们都要住在这了。

    这一刻,他们有些不想回去了。

    回去干啥?

    住茅草屋,泥巴房?

    这戏要能演一辈子就好了。

    锦衣卫指挥使二虎,捧着一个方方正正的方块,躬身:“上位,我们好像找到了先生东西,第一个字我认识是充,后面两个字不认识。”

    “臣询问诚意伯刘伯温,左丞相李善长,上面的字都不能完全辨认。”

    朱元璋颔首:“好,等先生归来,侧面试探一下,看看是什么东西,不要让先生看出马脚。”

    朱元璋开怀大笑:“先生的马车说不定,就在附近,接着找!”

    朱元璋心在颤抖。

    这现代化朱家庄给了他一个大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