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鬼谷之开元盛世 » 第35回“李隆基册立皇后,张暐败露贬峰州”

第35回“李隆基册立皇后,张暐败露贬峰州”

    楚临风携赵灵儿与张暐入了长安,各自安顿好后,李隆基私下设宴,宴请了张暐与王毛仲、陈玄礼等人,席间李隆基论起了朝中局势,李隆基感慨道:“朕今日能承继,从潞州至长安,全由各位相助,今日乃私宴,席上之人皆是朕之亲信,诸位不必过于拘礼。”

    张暐道:陛下入长安之时,臣并未跟随,未立寸功,陛下知我喜舞枪弄棒,如今便将我破格提拔,从一小小县令官官拜羽林将军,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李隆基道:“在潞州之时,屡次到张将军家中叨扰,还专门为赵丽妃另起行宫,朕不胜感激”。

    几人谈至太平公主,在宫中勾结各方势力,滥用职权,太平公主所提拔之人时刻想着如何作乱时,无不深恶痛绝。

    张暐道:“如今太平公主一众祸乱朝纲,臣愿请命为陛下扫清道路,铲除祸党”。

    李隆基道:“如今父皇就就只剩一个妹妹,暂先忍让些吧”。

    楚临风建议道:“陛下如今已经即了帝位,当立皇后,贤德仪表天下”。

    李隆基道:“朕早有此意,只是不知册立谁最为适合”。

    楚临风道:“陛下此时不可犹豫,臣知赵丽妃深得陛下喜爱,但是立后一事不可逾越传统,当立首任王氏为后,并将长子许昌王李嗣直封为郯王,将次子真定王李嗣谦封为郢王。

    择了吉日,旭日初升,皇宫内繁花似锦,彩绸飞扬,李隆基身着龙袍,丰姿英伟,立于宫殿之中,面含微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因今日乃册立王氏为后之大典。

    王氏着凤袍,戴凤冠,仪态端庄,婀娜多姿地迈向李隆基。其容颜娇美,气质高雅,尽显皇后之威仪。

    礼部官员捧诏书于前,声如洪钟,宣读册立之诏。其辞庄重,赞王氏品德高尚、才情过人,宣其为大唐之后。

    这王皇后有一外戚王琚,曾参与李重俊兵变杀害武三思一事,兵变失败后逃出了长安去了江都,以代他人抄书为生,王氏当了皇上后便回了长安任命为中书侍郎。

    王琚秘谏李隆基,二人在李隆基行宫之中。

    微臣参见陛下!

    李隆基道:“免礼”!

    王琚道:“陛下,当日韦后之乱,虽然已被诛除,如今太平公主又勾结大臣作乱,致朝民不稳,不知陛下如何打算?

    李隆基道:“王大人当年跟随太子李重俊欲诛杀韦党,事发后这些年一直躲藏在民间,定受了不少苦头,若当年事成,如今也是国之功臣,不过武三思被诛,斩断韦后膀臂,也应有功。”

    王琚道:“陛下,臣受这些苦头算得什么,只要能让国家安稳,若是再回当年,臣依会如此。”

    李隆基道:“王大人果然是刚毅果敢。

    王琚道:“当日韦庶人弑帝为逆,人心不服,除掉韦党是件易事。

    只是这太平公主是武后的女儿,再加上她无比的凶狠狡猾,大臣们大多秉承她的旨意办事,此事深感忧虑。”

    李隆基道:“现在父皇的兄弟姊妹中,就只有一位太平公主,如果把这些事禀告父皇的话,恐怕会让他老人家伤心,可如果不去禀告,又担心她所造成的危害会越来越严重,如何是好?”

    王琚道:“天子所讲究的孝道,与平民百姓不同,应当考虑的是宗庙社稷的安危。

    陛下可曾知道,汉朝时,昭帝之姐盖主,将昭帝从小养大,后盖主有罪,亦除之,治理天下之人,怎可拘于小节,置江山社稷不顾?

    二人相聊甚欢,彻底打消了李隆基的顾虑,随即叫了张暐前来!

    张暐道:“我虽来长按不久,但我知道朝中宰相十有七八皆是太平公主的党羽。窦怀贞、崔湜、岑羲等人都是依仗太平公主才官拜宰相,他们无时无刻都在谋划如何作乱。

    只望陛下早日除掉他们,一旦事情有变,太上皇如何平安!臣请陛下早日下令,诛杀他们,臣已制定好计划多事,只求陛下下令。”

    偏偏太平公主势力过大,耳目众多,李隆基虽然为帝,可太上皇任会管理部分朝政,太平公主便在李旦面前谗言。

    “皇兄,此人从潞州而来,一入长安便离间你我兄妹二人关系,当处死罪”

    李旦道:“张暐随皇上而入长安,直接判处死刑,恐会将嫌隙扩大,寡人只愿看到国富民强,朝局稳定,不愿看到你姑侄二人相争,暂且收监吧!”

    李隆基得知此事后,心中焦急万分,去了楚临风屋内!

    楚临风道:“公子勿急,张将军初入长安,为感谢公子提拔之恩,立功心切,凭空上任避免属下将士不服,如今事情败露,皆因小人进了谗言,只是这事情尚未实锤,张将军暂且无恙。”

    太平公主之势虽大,附势的却多是文臣,文臣诡辩多诈,虽无兵权,却最容易导致政局紊乱,当下太平公主与公子尚不敢撕破脸皮,不会轻易妄动公子之人,只要公子去太上皇面前求情,将张将军安置在长安外吧!

    说完李隆基立刻进了李旦行宫之中。

    儿臣拜见父皇!

    李旦问道:“皇儿可是为张暐之事而来?可知那张暐欲诛杀太平公主与宫中大臣,罪不可恕。”

    李隆基道:“孩儿知道,张暐乃我亲自提拔,如今张暐之事只是传言,并未实锤,并无实际行动,如此便要治他死罪,孩儿与那张暐在潞州之时,常常抵足相眠,与儿臣相交甚好,实是正直忠良之人,还望父皇饶恕了他这回”。

    李旦道:“如果这么轻易就放过了他们,又怕太平公主与大臣不服,在朝廷中难立皇威,日后再有人如此,又当如何?”

    李隆基道:“父皇,此事尚不难,陛下只需宣称张暐初入长安,因性情直爽,误信传言,今将其贬出长安即可。”

    李旦道:“也只好如此,便将张暐流放至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