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代昏君,请上朕身 » 第21章 忠臣是不是太多了

第21章 忠臣是不是太多了

    怜心殿内,文思宁、程卫国和郑太后三人并排侧立,斜着眼瞥视正门,上半身纹丝不动,仿佛已经化成了望夫石,下半身则在激烈运转,脚趾处甚至出现了残影。

    他们面前高高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白板,两名内侍运笔如飞,将三人书写的内容誊抄上去。

    “怎的还没到?莫不是又生出了什么事端?”

    “太后莫急,方才太监来报,说是已经入了宫门。既入宫门,定然插翅难飞,文相,你说是也不是?”

    “文相?”

    “……抱歉,臣方才头晕眼花,思虑迟钝,先帝的气息太过浓郁!”

    “文相,这还有些上等薄荷脑,可以清心明神,咱帮你抹上。”

    “多谢……等等,不必劳烦程公亲自动脚!”

    正纠缠之际,突然听到门外传来清越的鸣鞭声。

    皇帝已至。

    三只脚齐刷刷缩了回去,六只眼睛恶狠狠地盯向门口出现的身影。

    报仇雪恨,就在此时此地!

    ……

    姚勉一马当先,阔步走进宫殿。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先帝的梓宫,也就是棺材。

    皇帝的梓宫理应用名贵的金丝楠木或者梓木所制,四周再刷上金漆。

    看着已经被腐蚀干净的棺盖和四面镂空的棺体,姚勉心知原装货多半已经被挪为他用。

    此刻,浓重的臭气仿佛已经化作实体,如同无尽的墨汁一般,从梓宫的四壁不断涌出,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静下心来,依稀还能听到沙沙的蠕动声。

    故而姚勉只上前走了几步,便明智地站在三丈之外,遥遥躬身行礼。

    至于抱着尸体嚎啕大哭什么的,就着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不过在场诸人无不以袖掩鼻遮面,甚至于带上面纱绢布,只有他面色如常,落在其他人眼里,已经堪称极孝。

    “尔等到了黄泉自会相见,陛下何必多礼。”文思宁奋笔疾书,脚底板都散发着得意劲,就连入口的肉粥都似乎少了几分腥臭。

    他还要再多嘲讽几句,不经意瞥到身旁的起居舍人同样在挥毫,心中顿时一个咯噔,忙问。

    “你在写什么?”

    “永安五年九月三日,帝入怜心殿,寻崩。”起居舍人老实回道。

    皇帝肯定是要死了,所以要提前记录,免得届时局势混乱,脱不开身。

    他是正经的史官,有骨气的,即便迫于压力无法尽数记录,但是职业态度还是要体现出来。

    “不妥!”文思宁面如寒霜,在白板上落下重重一笔。

    史官的话外之音他岂能听不出来,皇帝进了怜心殿,然后死了。

    后世读史书的人岂会不生疑?

    他虽然已经做好背上骂名的准备,但能少一点总归是好的。

    “重写!”

    起居舍人梗起脖颈,一名太监当即抽刀架在上面。

    他知错能改,即刻修正:“帝哀切过重,嚎哭不绝,呕血三斗而亡。”

    文思宁思虑再三,满意地放下脚,郑太后却又抬起了玉足,愤然书写。

    “此皇帝岂能是孝子?改!”

    脖颈处冰冷的感觉重现,起居舍人开始怀念上古时期。

    那时候的权贵即便对史官挥起屠刀,也依然有后继者秉笔直书,兄死弟及,父死子继。

    现在的权贵则大为不同,直接诛当事人九族,压根就不给你及继的机会。

    于是他又改成“帝面无戚状,泪不垂脸,将拜,左右觉其色变,频言‘儿不敢’,遂遇疾,寻病终。”

    先帝显灵,将儿子带走,可见这儿子妥妥的不孝!

    郑太后面色稍霁,但却并没有放下脚,似乎仍未满意。

    “不如改成【大行在殡,帝嬉笑自如,出,行未半里,雷击电下,堕地死。】”

    郑太后闻言顿时大悦。

    还有什么比遭雷轰更能说明问题的呢?

    即便是乡野匹夫也会骂人“天打五雷轰”,连天都厌之,皇帝的品行可见不堪,如此方遂了她的心意。

    郑太后循声望去,正欲褒奖发言的大臣,却赫然发现,出声的是自己名义上的儿子,姚勉。

    “还不满意?”姚勉叹了口气,“那朕也没办法了。”

    “……”

    郑太后满心的喜悦全数化作了愤怒,一脚踹开写字的白板,芊芊玉足狠狠向下挥动。

    杀!

    大臣们知机向后退去,给禁军留足位置,数十只长矛齐刷刷举起,指向殿中心独自站立的姚勉。

    “陛下恕罪!”

    领队的禁军右护军拱手行了一礼,勉强抑制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将长剑狠狠向姚勉的心脏刺去。

    “噗~”

    鲜血从伤口喷涌而出,瞬间染红了铠甲。

    是右护军本人的铠甲。

    飞溅的鲜血同样落在了姚勉的身上,在素衣又留下一道妖艳而又鲜亮的血痕。

    殿内百余人看的分明,剑尖明明都已经触及了姚勉的胸膛,下一个瞬间,它却扎在了右护军的身上,直贯心脏。

    这是,自刎?

    可好端端的,他为何要自刎呢?

    右护军死的干净利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也无需多言,此等举动让众人不禁想起了方才殒命的左铮明。

    “国家昏乱有忠臣,此言诚之!”姚勉感慨道。

    他的话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心声。

    真是人不可貌相,谁都知道右护军平时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下作程度就连同党都为之掩鼻。

    没想到他内心却是如此的火热赤忱,真是无小节而有大义也!

    将领以如此惨烈的方式阵亡,余下军士们不知所措,手中长枪摇晃不定,大臣们也纷纷低下头,羞愧难当。

    只有文思宁等人还在催促:“杀!再杀!一起动手!”

    长枪如林,犹豫而又参次不齐地攒刺出去。

    这一次护住姚勉的是兵部左右侍郎和一名禁军将领。

    在君上性命攸关的时刻,他们发挥超人般的速度,推开众人,闪电般地冲到姚勉身前。

    三个人身上被扎了无数个窟窿,血出如浆,立毙当场,可也成功挡下了攻击,让皇帝安然无恙。

    看到眼前这一幕,众臣不由得泪洒当场,不过感动之余,心中不免升起疑惑。

    咱们之中,有这么多的忠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