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如意郎君传 » 《如意郎君》第二章 二月郎君

《如意郎君》第二章 二月郎君

    1994年初朗文平中午历经重重困难结了婚,虽说过程有点见不得人,结果总是好的,皆大欢喜。小两口过得倒也是和和睦睦,时间长了,外人也自然不好再说什么,虽然这刘荣不是那么机灵,但是为人处世方面还是说得过去的。

    说话间,俩人结婚也有几个月了,这婚也结了,年也过了,男人们也该出去工作了,那个年月正赶打工狂潮,流行这个。这朗文平就出门打工去了,临走还特意去了一趟刘荣娘家,去见了刘梅,几个人坐一起吃了饭,说了话,倒也没什么过不去的坎,都看开了,朗文平还特意留了自己一张照片给刘梅家,那时候流行收藏照片。算是留个纪念,那张照片现在还完好无损的在刘梅家里收藏着!

    就这样,朗文平外出打工,刘荣则留在家里和郎家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这里介绍一下当时郎家大院的架构:院子里堂屋加东屋是一共七间房子,朗文学一家四口占着两间,郎宗贵一间,这郎宗贵有个亲弟弟郎宗举,这八间房子是老兄弟俩当时一起建的,现在郎宗举一家子差不多都已经搬出去。还剩下他的三儿子郎文海占着三间房子,还有一间本来是放杂草的,朗文平结婚的时候收拾了一下,现在刘荣就住在里面!

    这里再介绍一下这位郎宗举的家庭构造,妻子曹氏,两人育有五个子女,大儿子郎文安,膝下一子叫郎如长;二女儿郎文秀,嫁到外地;三儿子郎文海,有两女一男,郎如清,郎如爽,郎如涛;四儿子郎文宽,有一男,郎如勇;五儿子朗文广,有两女一男,郎如慧,郎如茹,郎如聪。当然,我们的故事主要讲述郎宗贵一脉,上述人物在此不做重点介绍。

    言归正传,俗话说,春种一粒子,,,,,朗文平外出没多久,刘荣便发现自己有了身孕,那个时候电话也都还没有普及,所以朗文平在外面一时半会的也不知道这个消息。马上又临近年关了,郎宗贵特意给在外地的朗文平写去了一封信,说了刘荣怀孕的时并让他过年一定要回来,因为按着日子算,这孩子也就过年的时候生呢。

    年底,朗文平兴冲冲的赶回来,想着自己也要当爹了,高兴的很。专门在外面买了好几包叫不上名字的一包一包的香烟(那时候在农村的人大多都是自己卷的烟抽)拿着到处串门子,分享自己的心情吧。

    虽说这年关的时候刘荣也差不多七八个月身孕了,但是这肚子看起来反应不大,看着也就四个多月的样子,朗文平高兴归高兴,这心里头也犯嘀咕了,这什么情况,小孩子有啥问题不成??这不,大过年的,两口子憋不住了,特意去镇上卫生所做了个检查,小孩子问题但是没有,就是太小了,医生也说不一定能活。朗文平听罢这话倒也看得开,说道“都到这份上了,生下来再说呗。”

    按道理这过了正月刘荣就该生了,事实是那个时候没有一点反应,能走能跳,肚子还是见涨起来。怎么办呢,这也不是急得来的事儿呀,等呗。这朗文平我不敢外出了,也在家里侯着。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大家仿佛也就习惯了,也不知道刘荣啥时候会生,就这么等着。转眼时间就来到了农历二月十九的晚上半夜,这个时候朗文平出去串门子还没回来呢,刘荣一个人在床上睡得正香,突然感觉一阵剧痛,这样子恐怕是要生了,郎宗贵赶紧爬起来敲开了邻居屈奶奶家门,这老太太不少替人接生。也就稍后十来分钟的事儿,等到这屈老太太和郎宗贵回到家的时候,只见刘荣已经把孩子生下来了,脐带还连着呢,屈老太太一看这不行啊,眼下又没有工具,正好门前放的有那个苞米杆子,拿过来一棵,把那个皮剥下来当刀片这就么把小孩子脐带给割了。

    相传这小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才三斤,也不哭,屈老太太照着屁股拍了得有五分钟,这才听到了一个哭声,大家悬着的心总算是落地了,孩子小点是小点,起码是活下来了,话说这头的朗文平还在邻居家推杯换盏呢,不知不觉的,就当了爹了!

    隔天街坊四邻的也都听说了刘荣生了个儿子,也都带着面呀,鸡蛋呀什么的来家里慰问,据那些邻居们回忆,当时看见这小孩儿的时候,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差不多可以放到大人们的鞋子里,你说说得有多小啊。

    不过最让郎家人意外的是,小孩子满月的时候,刘梅托人送来了很多她亲自做的婴儿鞋子,衣服之类的。这也看得出来,刘梅这人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恩怨分明。后面这小孩子从小到大的衣服,鞋子,基本上都是他大姨刘梅做的,遗憾的是刘梅始终还是没有亲自来过郎家一次!

    孩子刚满月,刘荣的母乳基本上就没了,那时候奶粉也不是很普及,再说也不是这样的家庭能消费的起的,为此,朗文平放弃了外出打工,借钱买了一头母牛和几头羊,就这样,小孩子就着牛奶,羊奶,鸡蛋羹等,慢慢的,成长着,,,

    转眼间,小孩子都一岁了,还没个名字呢,农村人有规矩,得孩子爷爷给起名字,起个什么名儿呢,这郎宗贵也犯了难了。郎文学的大女儿名字叫郎远,儿子叫郎满,有了,就叫这个小儿子郎二满吧。瞧瞧这名儿给起的。于是,这小二满的名字就这么被大家一直叫着!

    时间长了这郎文平心里也不舒服了,平时里有点什么事郎宗贵就有点偏向郎文学,平日里小事儿也就算了,怎么小孩子起个名字还的比他老大矮一截儿呢??这不爽是不爽,这朗文平没啥文化,自己也起不上来什么高大上的名字,眼看小孩子也该到了读书的年龄了,不能老二满,二满的叫呀。终于有一天朗文平带着小二满到邻居家串门的时候,又说起来这个事儿了,邻居也是随口一说“既然不爽,那你干脆叫他如意吧,咱万事如意,多好!”朗文平一听先是一愣道“那不乱辈分了嘛,我太爷一辈是如字辈的呀”这么一说倒还把邻居弄的不好意思了“我就是随便说说,没事,再想一个,再想一个。”

    谁知第二天,这朗文平可就真带着小二满去了派出所户籍处,拿回来户口本给大家一看,这小二满的名字赫然改成了郎如意,郎宗贵先是起的几天吃不下去饭。不过后面也只好妥协了,因为慢慢的大家都叫习惯了嘛。

    有没有发现??郎文学是郎家最大的文字辈的人,他的大女儿叫郎远,排行老二的是郎远,咱们得郎如意在家族里排行老三,后面出生的孩子跟着就是郎如长,郎如清,郎如爽,,,,,,,,

    这可真是:

    春种晚结果,秋迟豆苗稀。

    三斤小二满,越辈成如意!

    下一章《学前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