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如意郎君传 » 《如意郎君》第八章 烟酒入喉

《如意郎君》第八章 烟酒入喉

    转眼间,终于放假了,郎如意和韩乐两个人同样也尴尬了四个月,不过这一切总算结束了,升了初中分了班,两人见面的机会都少了,应该也就慢慢释怀了,当时两个人应该都是这么想的吧。

    今年的暑假,郎如意没有了往年的活泼,也许是因为年龄越来越大了,还是没有了河边那个人会出现的期待了,连着好几天。郎如意都是宅在家里睡大觉,任由周灿他们多次来叫他出去他也是无动于衷,只不过在没人的时候,他总会一个人跑去河边转一圈再回来,也许是想再遇到她吧,自然,从来都没有遇到过!

    这天,郎如意实在是在家里待的也腻了,主动出门去找了周灿,两个人去找周峰,周峰带着他俩来到了另外一个同村的男生家里玩,这个男生就是周双卡,他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爷爷奶奶照顾他,今年他已经是初一毕业了,这段时间他一个人住在他家里面,他爷爷奶奶住在隔壁老宅里。

    郎如意和周灿跟着周峰来到周双卡的家里,刚进屋子掀开门帘,浓浓一股白烟扑面而来,呛得郎如意他们三个连连咳嗽。

    原来,这周双卡几个人躲在这屋子里抽烟喝酒呢。周双卡看到这三个人进来了,连忙起来招呼他们坐下,顺手递过来一支烟。那个时候,香烟已经基本普及了。当然,这些学生们抽的都是最便宜的烟。三块钱一包的“散花”烟是当时那些不良少年们的标配。

    郎如意连忙说“我不抽,我不抽,头晕”。周双卡笑了笑也没说什么,找出来三个疯子分给他们三人让他们也坐下,又拿来三个洗干净的碗筷递给他们说“吃点,喝点总可以吧”。郎如意他们也不好拒绝,只好坐下吃着凉菜喝点啤酒。

    大家可能有注意到。我们故事里基本上都是姓周的,没错,这牛庄村一家姓牛的也没有,反而基本上都是姓周的和姓张的,彼此之间还都有点亲戚,总之都是一大家子人,我们的郎如意前面也有说到,是从古城迁到这边来的,这村子里姓郎的,自然也就这一家而已!

    就这样,一屋子年轻人有模有样的推杯换盏,酒过三巡,几人开始吹牛了,这周双卡讲的起劲,一直在讲自己在初中混的是如何如何,用他的话说“自己就是校霸”,还放话说郎如意他们上了初中跟着他混,带他们收保护费之类的话。

    这边郎如意酒量也不大,几瓶啤酒下去晕头转向,也开始倾诉自己“失恋”得事,说着说着是泪流不止,这事旁边一个男孩子顺势递过来一支香烟,此时郎如意神智已经不清了,就着气氛点燃了香烟,也顾不得自己连连咳嗽,一口烟一口酒就这么往喉咙里送!

    要说着给郎如意递烟的这个男孩子叫高洋,父母也是常年在外面打工,自己则是一直寄宿在亲戚家里,在别的镇上读书,也该上初中了,开学也打算在本镇上读书。

    几人越说越起劲,越喝越大,直到最后横七竖八的倒了一地。

    一直到晚上七八点钟的样子,几个人才缓缓醒来,一看几人从一大早出来到现在都晚上了,家里不知道找了他们多少圈了,回去肯定挨训,再看一个个的一身烟味,酒味的,这种情况肯定要挨揍的。于是几人偷摸从村子后面跑到河边,干脆在河里又泡了一个多小时,等散干净了身上的味道,一个个才各自回家,串通好了理由来应付家长的盘问!

    自此之后,周双卡家就成了郎如意一干人等的聚集地,几乎每天都要来“聚会”,整整一个暑假,郎如意等人成功的学会了,抽烟喝酒!

    转眼两个月的暑假就这么过去了,郎如意等人也如期到初中报了到,初中的校园远远要比小学的教学楼要大的多,学校内部设有食堂和宿舍,像郎如意这样的村里的学生大部分都选择了寄宿在学校,每个礼拜的周日下午来学校,星期五下午回家。

    这个时候的周灿还在读小学五年级,因此每当星期五的下午郎如意回家的时候会顺路到小学等周灿放学一起回家。

    话分两头说。郎如意初一分到了七年级一班,而韩乐则是分到了七年级七班,这下两个人直接都不在一个楼层了,七班在四楼,一班在三楼,二楼六个班级是八年级,一楼四个班级是九年级,初中教学楼班级的分布如此。也就是从此开始,郎如意和韩乐这对四年的欢喜冤家从此陌路,再无交集!

    郎如意刚来到初中,我不敢出头,整天也就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他哪里不知道这学校里混混特别多,打架斗殴的,收保护费的,比比皆是,虽说有周双卡为他们撑着腰,然而此刻的郎如意还是很安分的。

    不要以为这郎如意在学校不惹事就说明他变乖了,那不可能的,那时候学生们一个礼拜家长给二十五块钱的生活费,他能省到一天只吃中午一顿饭,那剩下来的钱干嘛用呢,存起来,买烟,在宿舍里偷偷的抽,再有就是存起来等到星期天的时候几个人把零钱凑一凑到周双卡家“聚会嘛”。

    再来说说这郎如意到了初中之后的成绩吧,原来小学的时候。只有两个课程,语文和数学,现在初中一下子变成七个课程,语,数,英,物,理,化,生物,再加上小学课程有他爷爷郎宗贵补习,现在这么多的课程就算他爷爷,也是没有接触过的。不过还好。郎如意学习的能力还是有的,虽然上课也不怎么认真,总体成绩还是可以位列班级前十的。

    也就是在这一年,郎宗贵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嗜睡,精神不振,毕竟也是七十九岁高龄了,家里人也都清楚什么情况。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郎文学两口子出来搞幺蛾子了,说老爷子退休金都用来给他买药了。自己一分钱落不着,不愿意伺候了。郎文平是个实诚人,也不愿意跟大哥家争辩,只说了句“他养我小,我养他老,这是应该的,以后老爷子我自己养活”。当下,郎文学夫妇立誓“活不养,死不葬”。这也成了后来多少年乡亲们不愿意跟这家人来往而且诟骂的原因。

    当时郎如意听着父亲说的话,看着父亲毫无怨言的照顾老父亲,心里暗暗认定老爹就是自己的榜样,以后自己也一定要好好孝顺自己的父母。

    其实村里人都知道,这郎家老大做的这件事确实不地道,谁不晓得,兄弟俩分家的时候,家里用的上的缝纫机了,牛车了什么的,都分给了老大,就连房子也是把最好的两间分给老大,这弟弟郎文平就分了一间屋子而已,这么多年来老爷子的退休金也大部分都是花在了老大家里。这不,老大家在村边新盖的单门独院的小平房马上也要完工了。这些事郎文平怎么能不知道,他只是不想说,也不想争而已!

    同年冬天,郎宗贵无疾而终,享年正好八十周岁,据说去世的前一天晚上,郎文平给他把饭端到床前的时候,郎宗贵还觉得饭菜不好吃动手打了郎文平一巴掌,第二天早上郎文平叫老父亲起床时发现,郎宗贵已经奄奄一息,夫妻二人赶忙为老人擦洗身子,穿上寿衣,事罢,老爷子郎宗贵安然而去!

    正在学校的郎如意听到这个消息,飞奔回家,哭的昏天暗地,毕竟爷爷郎宗贵从小带着郎如意长大,不管爷爷对父亲那一辈如何如何,起码对自己,确实尽到了全部的责任和宠爱!一家人将老爷子风光大葬,原先说“活不养,死不葬”的郎文学一家迫于舆论的压力,也参加了老爷子的葬礼,而后,一家人搬出了老院!

    下一章《牛庄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