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深层心理学 » 第五节 症状成因之—人格偏离

第五节 症状成因之—人格偏离

    通过上述几例的分析,我想大概可能了解了疾病的初步成因——退行满足。

    下面就要进入第二阶段:退行满足的成因——人格偏离。

    为便于展开这个论点,必须引出另一种心理病症——抑郁。

    前面说过,几乎没有单独存在的抑郁,也没有单独的强迫。

    强迫和抑郁往往是共存的。

    还是上面那个案例中的男子L。

    除了强迫,但还有一种严重的抑郁情绪。

    强迫症状:一、总是莫名地想推翻自我,让自己疯掉。

    二、幻想攻击别人,尤其是最爱最亲近的人。

    这两种强迫并无严格区别。

    抑郁症状:厌世,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当他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时,抑郁会有所好转。一旦离开,抑郁就会加重。感觉将他连根拔起,失魂落魄。

    归根到底,这种心理问题来源于他特殊的家庭关系:

    他的母亲多愁善感,父亲暴燥而神经质。偶尔会迸发出一种歇斯底里的怒吼。他怜惜妈妈的忧愁,讨厌爸爸的神经质。

    他的童年多是在父母关系不和中度过。他的快乐来自于一种退缩的满足——一种落差快感:父母冷战让他阴郁,父母和好让他快乐。

    男孩的潜意识都是无条件恋母的。

    所以,他认为只要爸爸不在家,亲情不和就不存在,他一样也可以获得快乐。实质却是一种逃避的、病态的快乐。

    渐渐的,这种落差快感已经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不可撼动。也并没有让他产生疾病。

    当有一天,当他发现母亲出轨时,这种快乐才出现危机。

    关键就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出各种矛盾和痛苦是如何演变并胶着在一起。

    如果他对那个第三者发怒,事情闹大了,父亲势必会知道。那么父母可能离婚,他所依赖的家庭快乐就会荡然无存。

    所以,他只能压抑愤怒,顾影自怜。

    非但如此,他还必须永远保持缄默,时刻用强大的理性在内心提醒自己守住这个秘密。

    否则,凭借妈妈多愁善感的个性,她也许会羞愧自杀。

    凭借爸爸的个性,他也许会发疯伤人。

    关键又出现了!

    如果要守住这个秘密,他必须牺牲一部分自我,压抑内心真实的愤怒,体谅妈妈的痛苦,制止爸爸发作的后果。

    这样一来,他迷失的那部分自我就有迹可循了:一部分与妈妈羞愧自杀的想象后果胶着在一起;

    一部分与爸爸发疯伤人的想象后果粘在一起。

    形象来说:如果自我是一面墙,那他就是他分离一部分自我,从自我中拆一些砖去阻挡这两种后果。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与这两种想象的后果胶着在一起。

    虽然迷失,但事实上还是属于自我的一部分,所以能感知这两种痛苦。

    抑郁的时候,一般不会强迫。

    因为如果妈妈羞愧自杀,爸爸一定不会愤怒伤人,而是悲伤。

    强迫的时候,一般也不会抑郁。

    因为如果妈妈不羞愧,爸爸一定更加愤怒,发疯伤人的冲动更强烈。

    这种抑郁和强迫的症结,可以投射到一些外在的事物上,起到暂时的缓冲作用。

    他可以把对妈妈的感情转移到了所爱的女孩身上。

    女孩爱他,他就会觉得妈妈仍然爱他,没有背叛家庭。

    女孩离开她,就等于母亲离开他。

    所以,他的抑郁厌世,其实就是对妈妈羞愧自杀的想象。

    他的爱欲无处发泄,由爱生恨,对女孩产生了怒气。

    但是,对女孩发怒,就等于对母亲发怒。

    他不喜欢像父亲那样神经质,不希望父母不和导致离婚,所以强行压抑了怒气,导致以后的强迫。

    但在此时,强迫还没有完全成型,还需要一定的诱因来激发。

    因为即使母亲在他心中的形象破灭,他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意义的“转移”来维护。

    就像他能把对母亲的形象维护转移到别的女孩身上一样;

    他也能把维护母亲形象转移为认真学习。换句话说,他能以“认真学习”来维护母亲的形象。

    此话从何说起?

    还要看他的第一种强迫源自何时。

    原来,他发疯强迫的”导火线“是源自一次重大考试的失利。

    可以说在他看来,这次考试能够决定他的前途和命运,尤其是父亲的希望。

    一旦考试失利,最后一个试图讨好父亲,来转移注意的屏障就破灭了。

    换句话说,母亲的不雅事件暴露,父亲势必会为之疯狂。

    所以,他的发疯、攻击强迫,就是对爸爸发疯伤人的想象。

    以“认真学习”来转移维护母亲形象,并非牵强附会的说辞,而是患者曾经真实的记忆。

    原来,在当时母亲形象破裂地那一时,他说他内心想要“认真学习”的想法激烈剧增,并信誓旦旦向父亲承诺一定要认真学习。

    这种骤然的关联和转变或许是一个难解的谜,但一旦深藏的记忆恢复,或许能呈现出一幅完整而连续的画面。

    ……

    强迫和抑郁的感觉不同。

    强迫的时候极力抗拒;抑郁的时候几乎无从抗拒,似乎完全失去了抵抗,陷入无尽的低落。

    之所以有这种区别。

    那是因为男子天生的“恋母仇父”情结。即使害怕母亲多愁善感、忧郁,也无法抗拒,也只能臣服于这种忧郁。

    而害怕父亲的暴燥,则是强烈对抗的。

    一言概之,他的病只有一个单纯的目的-----维护妈妈的形象和地位。

    正如弗洛伊德曾经提到的一个病例:一位女人总是在临睡前,强迫在餐桌前停留一会,若有所思;然后去端一杯水,送到卧室,却又不喝。

    原来,她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曾经有个佣人,因为端水的问题,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这个错误就是:那个佣人在女主人新婚之夜,端水进她卧室的时候,看到床单是洁白的,根据当地习惯自然认为她的丈夫在某方面无能,并宣扬了出去。

    为了维护丈夫的尊严,女主人只有在潜意识中再次重现当时的场景,代替佣人来端水。把佣人的错完全归责于自己的大意。

    由此可见,”退行满足“的背后,都是为了过度维护心中所爱之人。

    这个维护的对象往往是父母;丈夫也只是父亲的一种象征。

    并且,所要维护的人,往往是弱势的。

    L所维护的妈妈,是多愁善感的,隐忍的。

    女主人维护的丈夫,也是怯弱自卑的。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感染上维护对象的阴暗面。

    就像前述几例所说的那样:维护所爱之人的缺点和阴暗,就会吸纳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使自己也变得自卑怯弱,不敢进取,只能“退行满足”。

    这就是导致“退行满足”的----人格偏离。

    对于男孩来说,偏离向阴柔的母性这面。

    当然,这种阴柔是指女性天生普遍具有的,几近生理性的,与某些女性强悍的个例并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