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六章·弟子

第六章·弟子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却只有七十二人。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里仲村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陵暴过孔子,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

    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

    子路性格急躁,为人实在,常直言不讳。

    这一日,孔子自鲁国宫出来以后,心情很是沉重,路上夫子一言不发,倒像是在思考着什么,而戴着鹖冠的子路却为夫子赶着车,简朴的颜回侍奉在孔子身侧,曾被孔子骂成“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则带着几个中都邑卒,护卫在夫子周围。

    宰予,姬姓,宰氏,名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儒客先贤。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孔门十三贤”之一,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和楚国。鲁悼公九年,去世。

    宰予,鲁国人,字子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记载其年龄。口齿伶俐,擅长辞辩。

    拜在孔子门下以后,问道:“一个人的父母死了,守孝三年,时间不是太长了吗?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义必定会毁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败坏。一年间,陈旧的谷子吃完了,新的谷子又成熟了,钻木取火的木材换遍了,守丧一年也就可以了。”孔子说:“只守丧一年,你内心安不安呢?”宰予回答说:“心安。”

    孔子说:“你既然感到心安理得,你就这样做吧。君子守孝期间,即使吃美味的食品,也感觉不到甜美,听到动听的音乐也感觉不到高兴,所以君子才不这样做呀。”宰予退了出去,孔子说:“宰予不是个仁人君子啊!孩子生下来三年,才能脱离母亲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礼仪啊。”

    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是不能雕刻器物的,腐秽的墙壁是不能够粉刷的。”

    坐在四轮马车上,孔丘思索良久方道:“天下何时才能归于平静啊!人们何时才能守礼而不越矩呢……”

    颜回没有说话,宰予也不敢轻易搭话,反而是子路却直言道:“夫子何必想这些,我等只需作好自己,向夫子学习就事了,只有从我们自己开始做起,这天子总归会太平的。”

    孔丘闻言,对着颜回、宰予道:“子路初心不改,一颗赤子之心,余可学矣!”

    颜回与宰予拱手向孔丘行礼道:“诺,谢夫子教诲!”

    比起这时代的腐朽贵族和尚未开化的庶民来说,孔子及其门徒的确是新兴士子阶层里最有知识和求学的一批人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个的旧世界的公族衰落,而新兴士人起,是历史大势。

    百家未兴,儒家却占了先机,在百家未能自己培养的人才长大成人,那此时的儒家将成为今世之名学。

    虽说,此后的儒家发展是注定要走进礼法的死胡同里的。

    可现在的孔孔丘及其弟子,却是赫赫有名的学者、名士,而各国无不想招揽孔丘与其弟子。

    人才难得,尤其在知识匮乏,缺少文化传播、交流途径的春秋,孔丘能培养出七十二名贤人,可见其教育水平与能力。

    在回到家中,孔丘不愿打扰家人,只是随着弟子们来到一侧的庐舍休息,孔子和颜回也有一番对话。

    孔子接过颜回双手捧着递过来的水罐,饮了一口,擦拭干净卷须上的水珠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子渊,你心思不宁,可是最近读书有了什么疑惑?”

    子渊是颜回的字,颜回下拜顿首:“回不以贫贱为耻,却以无知为耻,虽然一如子路所说的,我们自需做好自己就行了,可弟子始终觉得这天下不知何时才能安定下来,而六国百姓们终于不用再受战乱之苦,苛政会真的随着天下重归于和平而消失,回思考良久,却始终还是看不到和平的希望,请夫子教我,告诉我,我该怎么样做,才能使天下重归太平?”

    颜回,别称:颜子、颜渊,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论语》编撰者之一。

    其14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孔子赞其好学、仁人。公元前481年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

    孔子苦笑着摇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该怎样做才能使天下重归于太平,这一点我也不知道。”

    “不过你能有此思考,这很好;这是你思考你天下关系的开始,当你得到答案时,想必你在学问一定超过了我。”

    颜回连忙拱手道:“弟子不敢!”

    孔子却笑道:“弟子在学问上超过了老师,这是老师的幸事,也是成功。”

    颜回连忙止住了,又拉回话题,遗憾地摇了摇头:“连夫子也不知道吗?那何人才能使天下太平呢?”

    诲人不倦的孔子说道:“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之。你与其思考无得,不如向他人多多学习一些吧,虽说不一定能得到答案,但学问是不会闲少的,学无涯,知亦无涯。”

    颜回又顿首:“回只有夫子一个老师,怎能再向他人拜师求学?”

    孔子大摇其头道:“谬矣,我年轻时卑贱,曾入太庙,每事问,从鲁国诸位司仪处学到了基本的礼仪。待年长时又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夷君郯子教我夷礼和少昊之国的史事典故;苌弘教我天文地理、推演星象历法和《易》;齐太师襄教我弹琴和音律,三月不知肉味;老聃则告诉我人生天地的大道,所以人们常常说我无常师。今日见了子泰大夫,虽然他年纪尚幼,却后生可畏,在格物之道上足以做我的老师,也足以教导你,不要因为年岁长幼,出身贵贱有什么顾虑。”

    见此颜回思想有些偏颇,孔子索性招来三位学生,对他们公开宣称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汝遇到比你等厉害的,甚至是比我厉害的,你们要多多向他学习,学习你们不如他的地方,学习他的长处,如此一来,一日一日你们只会更进一步。”

    颜回若有所思,子路重重地点头,宰予拱手一礼,拜谢孔子的教诲。

    就连一向思想活跃的宰予,也在此时觉得,夫子此言甚是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