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四十四章·卫君使者

第四十四章·卫君使者

    鲁定公十一年,卫国朝歌。

    原本姬龄还在担心自己的计谋是做无用功,可能姬龄完全过于保守,因此低估了这些贵族对于人才的渴望。

    虽然上门的大多都是三流四流小国的贵族,可是他们还是按照士人之礼,上门递了拜贴,备了厚礼,虽说姬龄都拒绝了他们厚礼,可姬龄还是将书简、粮食、衣物等物品收下了一些,对于过于昂贵的礼物,姬龄只能以无功不受禄来回绝了他们的厚礼。

    他们以礼相待,姬龄自然也按照礼仪来迎接他们,虽说他不知道该用何种礼仪去迎接他们。

    但以真诚之心,还有处处照顾他们情绪,姬龄认为这就是礼仪的真谛。

    奉迎几里,扫榻相迎,以清水代酒,以主人之心待远方之客,等他们上门后几人又相谈了一些。

    期间,他们纷纷请姬龄入仕本国,而本国国君比以高官厚禄以报之。

    姬龄只能又以自己年尚未加冠,且在求学阶段,因此不便前往他国入仕。

    既然姬龄这样说了,那只能转而还姬龄请教目前一些局势的看法。

    姬龄只能接下来,诸侯之间纷争只会进入更加激烈的地步。

    姬龄以“大国并小国,小国相杀”来形容此后的发展趋势,此言一出,众人先是不信,可待姬龄为他们详细讲述了大国之间现在已经无法在发动战争,而现在的看似平静,实则陷入一片僵局,既然大国无法再互相发动战争,那么接下来就进入大国为提升自己的实力,而去不断吞并小国,以此来强大自己。

    使者听闻脸色顿时变得苍白无力,口中直呼道:“苍天啊!我虞国何罪啊?”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弱小就是如此的无奈。

    姬龄也是弱小的一员,所以他深刻知道自己的缺点,以及自己将来的计划。

    在面见叶国使者后,此后的一段时间内,虞国使者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来向姬龄讨教拯救小国的计策。

    可姬龄不想过多干扰历史发展,因此自那日起,叶国使者在来,姬龄虽接待了他,可却只他说道:“龄才德寡薄,且出身、年纪上不能使百官信任,下不能使百姓归附,实在对此现状无能为力。

    如今之计,只能让他赶紧回国,劝谏国君爱惜民力,施行仁政,广纳人才,广修水利,发展农业,或许能在十年内使得国家由一个小国变成一个中等国家。”

    其实姬龄有一个更好的办法,但是那个办法只能缓解即将到来的危机,可最更本的办法姬龄并不打算透露,因为如果透露了出去,一下子惹来更多的麻烦,和大国的暗杀、算计,那绝对不是姬龄能够应对的。

    况且,姬龄给方案虽然看着像糊弄叶国使者,可是姬龄曾经给使者说过,他绝无轻视敷衍的意思在其中。

    正如这个世间一般,看似最简单的道理,才是千古未变的真理!

    如果叶国只想走捷径,强行将自己变成一个大国,那绝对只会找来更多贪婪之人,瓜分叶国。

    一个建在云上的阁楼看似漂亮威严,可是它却没有坚实的根基,这是空有漂亮的外面,而无捍卫自己的实力。

    姬龄给他的是无数先贤圣人走过的路,如果不知道方向,他们走过的路,绝对是一条有方向的康庄大道。

    此事出后,叶国使者并没有再来了,而是在拜别姬龄后,赶回来了自己的国家。

    而姬龄为了答谢使者和叶国的厚爱,还特意给叶国国君带了一句话,以示感谢。

    “龄曾听闻远在洛邑的老子说,富者赠人以金,智者赠人以言,他虽德智不比老子,可面对叶使的似海般的厚爱,他便冒死向使者窃智者之言,转赠叶君,望他不要嫌弃。”

    使者也不管姬龄说得是什么,但他依旧按照周礼先谢过了姬龄。

    “为人之君,当以民为本,务之以实,真心待人,宽处容人,如此国危,民敢死战,诸侯莫不相侵。”

    姬龄的一番虽看似是在告诫叶君要宽待臣民,但实在姬龄已经在话中,暗自将强国之法告诉了他,剩下的就看叶君自己意会悟性了。

    至此以后,姬龄算是彻底在中原诸国扬名了,而此后,原本还在观望的大国,却是赶紧派出使者前去拜访姬龄。

    可姬龄至此却以闭门读书为由,拒绝了所有人的请见拜访。

    叶使也是一个极为讲究的人,在得到姬龄的一番苦心良言后,他便逢人便说姬龄的好话。

    这也导致姬龄在士林、诸侯之间更加出名了。

    甚至又一位小国使者曾对人说,姬龄未见他们是小国使者而轻视他们,反而真诚相待,这一点颇有真正的君子风范。

    而且与姬龄相谈,其学识广博,见识非凡,为人谦虚,是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俊秀青年。

    渐渐的,姬龄便有麒麟佐才,麒麟君子之美名。

    光靠着这个美名,这两月,来拜访姬龄的人就已是络绎不绝,更何况其中还不乏卫国权贵。

    但是姬龄都未曾见过他们,只是在令山收了一些书简。

    不得不说,自姬龄出名以后,他走到那里,那里便会自动涌现一大批人邀请姬龄参加各种宴会。

    但姬龄深深知道自己局限,所以他并不敢去参加任何人的邀请。

    只是凭借着出名的机会,姬龄上门拜访,极大的方便了他阅览一些书籍,靠着良好的记忆力,和不断练习,姬龄终于初步掌握了春秋时期的礼仪、文字。

    虽说不是孔丘那般熟悉诸国文字,但周国、卫国的文字已经掌握了三分之一。

    当然了姬龄也并不是一味的求学,浪迹贵族之间的府邸,还深入卫国众多地方,考察了卫国的国情现状。

    随后,姬龄将自己的这些见闻,或多或少的一一记录下来。

    姬龄还在整理自己记录,并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实质。

    可随后一声不男不女的高喝,却是打断了他的思路。

    姬龄只是隐隐约约听到山正在和某人争吵,只零星听“国君”、“国君夫人”等字眼。

    姬龄便不由喜上眉梢,随即又转而发怒,对外面喊道:“山!何事!”

    山连忙上至门外,对姬龄道:“回禀主上,来人是国君使者,说是要见主上。”

    姬龄没有说话,而是停顿了十分钟,而后又道:“即是国君使者,我们又身在卫国,那便请使者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