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八十章·领治乡里

第八十章·领治乡里

    在成功的俘虏卫宜军后,姬龄立刻让人收缴马匹、兵器,回援游村。

    卫肴比卫壶更加理智,在见到被绑在马车上的家主卫宜后,他立即下令投降。

    卫肴这边损失不如卫宜这边惨重,马匹、马车、弓弩等保存比较完善。

    姬龄一方阵亡一百零四人,伤四十二人,卫宜阵亡共三百七十九人,卫肴的前锋阵亡八十九人,伤一百六十二人,章恪阵亡五十二人,伤三十五人。

    虽然姬龄一方伤亡惨重,但收获颇丰,而且姬铎还率领四百人,不战而胜,一举拿下了卫宜的三处封地。

    收拢人口近三千的人口,还夺得了土地、粮食无数。

    而考虑到游村已经容忍不下这么多人,姬龄反而选择彻底吞并卫宜的封地。

    卫宜被抓了,姬龄原本是斩了卫宜的,可考虑到春秋时期的战争规矩,是没有斩杀俘虏的习惯的,所以姬龄只是把卫宜关押了起来。

    并且按照礼仪,优待卫宜,没有对其严刑拷打,也没有侮辱卫宜,不过姬龄却在与章恪商量后,向卫宜索要了大量的粮草、布匹、耕牛等物资作为赔偿。

    毕竟此时有“刑不上士大夫,礼不下庶人”之说。

    哪怕姬龄作为一个现代人,依然要被这条潜规则束缚。

    章恪上书卫君,说明损失,在信中极力买惨,请求卫君做主,另一边,又通过南子,向卫君施压,这才使卫君免去姬龄出征,并提拔姬龄为乡宰。

    虽然爵位小,仍封地却变为领治一乡。

    卫宜也知道姬龄不会杀自己,所以在写完让人筹措赎金后,便毫不客气的指摘姬龄,让姬龄向他一个败者行礼。

    而且其姿态丝毫没有作为败者的意识。

    不过姬龄作为一名公士,而卫宜作为一名大夫,从礼法上,卫宜的确是他的上级,而作为下级,在考虑到自己的实力后,发现在俘虏了卫宜,既不能打他,又不能杀他,只能当祖宗一样养着。

    姬龄实在是心里憋火,就底下的村民、士卒也开始不断劝谏,让姬龄杀了卫宜为战死的士卒们报仇。

    不过在姬龄的反复衡量下,考虑到杀了卫宜会落人口实,备上“以下克上”、“谋逆”的罪名,被公子蒯聩一系的借此机会,大举兴兵。

    所以姬龄没有同意村民们、士卒们的请求。

    攻打的邻地还需要占领,战死、伤残的士卒还需要抚恤,这些都是足够姬龄忙活的了。

    战后,姬龄与众人们一起将战死的士卒们一起安葬,并当着所有牺牲战士亲属的面,他站起身来,转过身对众人慷慨言道:“今日伤亡之士卒,都是为了护我家园而死,我会一一收敛其尸身,以上士之礼厚葬之。其父母兄弟姊妹,便是我之父母姊妹,我自奉养之!”

    士卒们齐齐言谢,称主上仁义。

    姬龄抚摸着一个个哭泣的孩子头顶,继续道:“你父奋勇当先,斩杀了三人,这是勇士之后,我决定授予这位孩子士的称号,今后他便是跟随于我,由我亲自教导他,并且抚养他,教他知识。”

    游村士卒自从练成后,还从未受过什么实战,不过遭受了这么大的损失,这深深打醒了姬龄,没有强大的武装,是无法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的。

    山、刺和器义都十分悲愤,三人随即请命,要率领士卒,将已经投降的俘虏们赶尽杀绝。

    然而,却被姬龄否决了。

    “不,俘虏绝不能杀,此时杀俘,无异于彻底与卫宜开战,势必会刺激卫宜的士兵,并且我方已经遭受不小的损失,此时若是在开战端,只会让我们陷入更大的危险之中!”

    “难道兄弟们仇,就不报了吗?”

    “怎么能不报呢,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不过卫宜的赎金必须,要再加上赔偿人口一千。”

    “不光这样,传姬铎将粮仓内的粮食发放给当地百姓,剩下的粮草、武器等辎重,全部带回。”

    现在摆在姬龄面前的问题,很严重,他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占领打下来的领土,反而会面临其他领主们的侵入。

    与其这样,到不如将粮食分给当地的百姓,以换取一定的民心,另外撤出这些领地,即是买给公子蒯聩一个面子,同时也让南子应对朝堂的压力小一些。

    不过,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游村,还没有条件去管理那些占领的领地。

    既然如此,还不如该舍弃就舍弃,以游村为中心,四处攻打地盘,选一个地形险要的地盘,重新建一座军事、行政中心。

    经历这一次战争,姬龄也看清楚了,虽然游村在农业上有许多区位优势,可在在当下,它扔不能作为大本营。

    在此时时期,更多则应该考虑军事价值,像秦国建设迁都咸阳一样,六国虽然多次合纵连横,但秦国据守函谷,六国仍然无法攻进秦国境内,反而是魏国大梁,因处于平原地形,屡次被人攻打到家门口。

    可见地形对于战争来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的。

    战争太危险了,哪怕是姬龄在亲手斩杀六人之后,他近一段时间来,都被噩梦惊醒,一段时间内连肉都不能直视。

    反观山他们,在第一杀人,除了害怕以为,心脏剧烈的跳动以外,第二天依旧活得没心没肺。

    战后,安抚战争所带来伤痛不是一时之间,就能淡化的。

    不过扩张领地,以战练兵却是迫在眉睫的。

    卫宜家臣在赔偿姬龄索要的赎金以后,姬龄亲自礼送卫宜回家,虽然姬龄很是愤怒,但谁让他没有人家实力强大的呢?

    不能与卫宜作战了,不过周围的土匪、强盗可就惨了,在姬铎一次次用缴获的大型攻城器械下,很快一座座山寨便被姬铎攻下。

    而姬铎也在一次一次战斗中,俘虏了近千人。

    这些人当过土匪?

    不要紧,思想教育、劳动教育要跟上,凡首恶者、大小头领,皆论罪而诛。

    有了人口、土地、粮食,姬龄的发展一日千里。

    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姬龄也学会许多阴谋诡计,譬如以缴费的名义,说某某村、某乡与土匪勾结,残害乡里,他为解救此地百姓,兴兵讨伐不仁不义之徒,替国君清理朝纲。

    姬龄竖起国君这一面大旗,果然好用,在姬龄友好仁义的“磋商”之下,这些人都一一认罪,对于主动认罪的乡吏,姬龄自然责令退还侵占贪污的土地、财产。

    虽然这些人都谈不上什么大人物,可对于基础来说,他们在一村一乡盘踞多年,无异于村中的恶霸,人人憎恨的存在。

    毕竟谁家没有被他逼死,强征粮食的地方。

    不过一棒子打死,也不是姬龄的风格,做到好的,没有残害乡里村里的,姬龄自然没有理由打杀人家,反而是拿出一些粮食赐予他,让他继续努力,造福乡里。

    就这样,在大义的名义,最终还是达成了,姬龄找到了一块适合的军事要地。

    虽然已经是冬天,但在日头下赶了半天的路后,游村士兵们的额头、脸上都出了不少汗水。

    姬龄也一样热,只因为这身宽袍大袖实在是有些闷。

    他有些羡慕地看了看有遮阳伞盖和帷幕的双辕牛车,里面坐的是女眷侍婢。

    不过现在不是追求安逸的时候,姬龄要是腆着脸跑去里边跟着姑娘们一起乘凉,他刚刚有点起色的班底估计要心凉跑掉一大半。

    他收回目光,继续观察沿途的情形,这还是自狭道之战后,他第一次离开游村,出征接收新领地。

    章恪作为一名“游学士子”,对卫国边境乡邑发生过战争、事情,他都能引经据典的为姬龄介绍一二。

    据他介绍,按周制,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可以让行人喝水歇脚。

    垣乡距离游村有十多里,这一路过去,过了第二个庐舍后,则从官道岔入了较细的野道,只能容一辆驷马战车行驶。

    “龄君,从这儿开始,就进入垣乡地界了。”

    姬龄点了点头,举目望去,野道两侧是大片已经收割完毕的黍稻之田。穿后,姬龄就发现,现在的气候比后世暖和多了,而且雨水湿润,人口较少,天朝百万人口的地方,现在可能一万不到。

    地方上的山林、草泽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所以在后世干旱的山西,此时偶尔还能见到灌水的稻田,当然,还是以耐旱的粟田居多。

    不过今年的年景不好,四季都遭了灾,而且垣乡山多地少,几乎没有修建任何水利工程,亩产低得惊人。

    地势慢慢爬高,上坡道上有零星的枸杞从,粗衣陋服,衣不曳地的在野氓民在采摘今年最后一批果实,正如诗言:涉彼北山,言采其杞。

    的确是像卫宜等贵族出行一样,路人面露菜色,见到姬龄一行旌旗招展的车队,他们都慌忙让到田埂里拜倒叩首。

    也有零星几个带剑的国人站在路边朝姬龄拱手行礼,他们是前往都城朝歌的旅人,在听姬龄要去垣乡上任后,面面相觑,神情古怪,却也没什么。

    在章恪讲述下,姬龄还了解到,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六乡六遂。

    可到了春秋时,情况有了一些变化。

    因效法同为姬姓大国的晋国,所以卫国从穆公时开始,便如同晋国一样设置县制,经过一百五十多年发展,县反倒成了最基的地理单元。

    所以目前卫国的地方行政区划是这样的: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乡(又称乡邑,百户之邑),五乡为邑(又称中邑,千室之邑),五邑

    为县。

    当然,这也是理想数字,实际哪有这么规整。

    姬龄所在的县名为长垣,长垣邑治下,共有六个邑,分别被南子、卫公子蒯聩等底下的士卿把持;

    长垣邑则是属于南子治下,共有七个里,户三百七十,口二千二百余。(邻、里、乡、邑、县)分别设邻长、里胥、乡宰、邑大夫、县大夫。

    这里果然比游村还要贫瘠不少啊,姬龄看着远处黑乎乎的石头山,若有所思。

    章恪则有些奇怪地道:“在恪想来,龄君带上那么多的牛马,大概是想用近年来在晋鲁开始出现的犁来耕地。但侨不解的是,龄君为何要将游村的麦种几乎都收集带来了,在垣乡这种干旱贫瘠的地方,想要增加收成,只有多种粟才行得通啊。”

    姬龄听后默然,虽然游村种植得有大量的小麦,可这东西实在是太金贵了,但除了国君、南子等贵族,一般人还不吃起。

    而姬龄之所以考虑在这里种植小麦,则是因为它的价值更高,用来换成其他商品则是更加保值。

    况且卫国地处后世的河南地区,这可是种植小麦的农业区。

    所以姬龄下意识的便将这些地方,在心底划上了等于小麦。

    姬龄是南方人,他更多的是想吃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不过这玩意此时在北方可不好种植,所以也就没有考虑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