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一百一十一章·商事

第一百一十一章·商事

    垣乡面临着财政危机,为此姬龄只能在不加征税赋的基础上,想办法开源节流。

    在姬龄的意识中,节流只可以治一时之病,最终要想解决财政问题,就必须发展经济,并且提高生产力。

    管仲说:“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出自《国语.齐语》)就是把全国的人口按照他们的职业士、农、工、商四大集团,各集团成员及其家庭必须按其职业共间居在一个指定的区域。

    士农工商四农互不干扰,相互为发展国家、拱卫君王而努力,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士先天垄断政治,通过国家机器、排斥其他三民,甚至哪怕是到了隋唐开科举,他们也极为鄙视其他三民。

    商人虽然处于地位最低层,可他却可以通过经商获得财富,从而过上比其他三民优越物质生活。

    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曾经说过:资本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就会活泼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百分百的利润,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现如今,姬龄只是为缓解财政压力,他的心思就敢抛弃名义上属于自己的领导的南子。

    时间慢慢到了四月末,一股风潮在南子行宫周边席卷开来。

    南子行宫设有集市,虽说是行宫,可也比垣乡的乡市大,较朝歌五市又小得多。

    是周边十余个邑的交易中心,每月逢二、四、八开市。

    先是一位手持南子特发的免税符节的卫人行商来到了市上,他还执有垣乡计吏的亲笔简册。

    行宫的市吏们过目之后,顿时了然,知道此人是有垣乡乡宰姬氏子派出的商人,于是市吏就为他安排了一个上好的位置,方便他第一时间进城。

    众人也好奇那商人从半年前还穷乡僻壤的垣邑带来了何等货物。

    结果当那些葛麻袋子打开后,他们一看,可了不得。

    那细腻如河沙,黄白如云雪的麦面,顿时引发了一阵轰动。

    “这是雪吗?”

    “大热天的,不可能是雪。”

    “那这是那传说的雪盐吗?”

    还是一位等待进城的老商贾,一眼便看出来了。

    “不!若老朽没有看错,这应该是上等的麦面吧~只不知这得让多少隶臣妾执棒、槌舂捣,再用葛布细筛,才能得出如此精细的麦粉!”

    感叹归感叹,众人好奇之下,凑上去问了问,被告知价钱后,顿时勃然大怒。

    “一斗换三石粟米!?”

    “汝为何不去山腰抢劫!”

    “这东西真能吃么?”

    子贡虽然受夫子影响,自称言义而少言利,不取不义之利。

    但他商人天性所在,对于讨价还价极其在行,此刻只是保持着儒雅的微笑,根不为所动。

    这是子贡第一次为姬龄做事,虽说商事也是子贡最擅长的事,可在子贡心里,只有出仕为官,治理一方才是大道。

    若不是姬龄向子贡说明垣乡此时的困境,那子贡绝不会再次操弄商事的。

    子贡即答应了姬龄,那他便会做好,所以当姬龄备好第一批麦面以后,子贡就匆匆上路,拉至南子行宫市集上。

    子贡是卫人,他自小便跟随着家老到处行商,所以自然知道只有南子行宫的市集,才有可能让“姬氏麦面”打出名堂来。

    此时的子贡,见商人纷纷破口大骂,也不急不恼,等众人口干舌燥时,他才缓缓道:“此物除了我这摊位外,诸位还曾在何处见过,天下独此一家!一旦错过,悔之晚矣!”

    这就是姬龄形容的“奇货可居”了,以子贡的话来论,其实卖三石都已经算良心价了。

    子贡待周围嗡嗡的议论声稍歇后,又继续道:“这里还有麦粉制成的烤饼等物,各位自行品尝,愿买者买,绝不强贾。若是一次购买超过一石,在下还会附赠一块简牍,上面写有粉食的十余种做法。”

    这自然也是子贡的主意,姬龄不由得感慨,在商言商,子贡能成为一代巨贾,儒商之祖,果然也是有几分商业头脑的。

    此时,众人已经将摊位围了里三圈外三圈。

    在子贡的随从端上早已准备好的食物后,他们各自掰了一块白面炊饼,或麦黄色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放进口中细细咀嚼,眼睛顿时都亮了。

    “善!大善!”

    “此物胜却麦饭藿饼无数倍!”

    “何止呢,传说中的不周之粟,阳山之裸,也不如此而已!”

    他们赞不绝口,但仍然在和子贡讨价还价,想压一压。

    “这黄色麦粉与淡白麦粉做出的食物,区别也不是很大,为何差价多达两石?”

    一旁的人也跟着起哄。

    子贡应对娴熟,他笑着道:“诸君可闻,夏禹之白盐,做成虎形供奉国君、卿大夫,其价钱是普通青盐的十倍,物以稀为贵,更难得到的白麦粉比黄麦粉贵些,有何好奇怪的?”

    “更何况此为乃食中精品,非高官贵族不可食,诸君想想,这麦粉极为难得,难道不正是诸位这样的人才能食用的吗?”

    众人顿时哑口无言,而且,还有人根不在乎这毫厘之争,没多会,人群便从外面被推攮开来。

    一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家的绛衣皂吏挤了进来,纷纷出手向子贡购买麦粉,其中几人,一次性就购了一石。

    而他们身后,有十多辆牛车,拉着百余石陈年的粟麦,或者由马匹驮着鲜艳的布匹。

    原来,这还是临行前,子贡想出的主意。

    他在鸡鸣后,就以姬氏之商贾的名义,差人将一些面食和半斗有余的麦粉,送至隶属于南子家臣的士大夫们府邸中,作为礼物。

    那些贵族在朝食时一尝,食髓知味,又听还有更多的麦粉提供,便立刻派人前来抢购。

    已经没人再讲价了,再不抢,就是有价无市。

    于是,到傍晚时分,子贡就将携带的四十多石麦粉抛售一空。

    等陆续赶来的买家失望地散尽后,子贡回头看了看,身后已经多出了十多匹上好的布料,以及千石粮食!

    虽然姬龄给予子贡有三成的分成,但也有超过百石粮食,数匹布帛。

    子贡暗暗地帮姬龄算了一笔账,垣邑一个六口之家,若有田百亩,一年要食粟米百石,而往年的亩产约为粟米一石。

    也就是说,他今天已经赚到了一千多亩土地一年的收成。

    虽然姬龄已经和他明过,麦面,顶多能卖半年,之后就会出现竞争对手和价格大跌的情况。

    但子贡认为,可趁着其间,以麦面打点卫国朝堂,以此来为姬龄博更大的利益。

    子贡此次任务圆满完成,他带着换回的粮食匆匆赶回了垣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