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三百二十九章·新的战争形态

第三百二十九章·新的战争形态

    姬龄以前曾在大学选修过现代哲学,在哲学史上,东方的学者曾把马克思思想划为一个伟大的哲学新时代。

    从他写出《资本论》、《宣言》开始,人类的哲学智慧、历史都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华夏从性质来看,并不是西方所谓的“君主专制”、“封建社会”,至少从秦始皇开始,它就一个大统一,且集权的国家,套用始皇帝发明的名词,姬龄认为它更符合“皇帝专制”。

    华夏从分封到中央集权,用了近五百五十年。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各国君主、学者、政治家、改革家、谋略家,都摸索着加强集权统一。

    不得不说在春秋战国,法家某些思想是有进步性的,相比于儒家、道家而言,它在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确有效。

    这也是为何,姬龄会选择法家思想治卫国,但在施政上他又用儒家的仁与教化,去缓和法家集权带来的弊端。

    不过这是不利于国家的发展的,儒家与法家从诞生开始,便是天敌这也是为何到现在,玄麟府中依旧还有人颇有微词,甚至是敌视姬龄的原因。

    针对这个矛盾,姬龄并非视而不见,而是通过培养玄麟府少年,改造儒学去解决。

    不过现下,卫国与晋国的战争进行的很激烈,至少从卫君辄出动派出三万士卒增援,就可以看到出战局很是焦灼。

    作为霸主国的晋国绝不容许自己的霸主地位被小国挑战,因此智瑶在上书晋侯后,又得到两万援军。

    现如今,已经不再是吞并晋国土地这么简单,而是中原霸主的竞争。

    卫国现下还没有称霸中原的想法,因此姬铎在夺取中行氏、东赵氏的封地以后,果然撤出范氏土地。

    而智瑶虽然恼恶卫国这种做法,但在夺回范氏封地的战争中,他的地位和威信已经受到了损失。

    甚至朝中有人建议调回智瑶,任命赵鞅为统帅,负责此次作战指挥。

    在夺回范氏封地之后,为不再使自己的威信受损,智瑶围困卫军而不攻,转而选择切断卫军的补给线。

    只要切断了卫军的补给,卫军自然就会不战自溃。

    晋军的举动自然是瞒不过,卫军的探子,在探子打探到消息后,斥候在第一时间便将这个消息通报给了左将军姬铎。

    辅周左将军姬铎营帐。

    左前锋大将刺有些气呼呼,他道:“将军,我就不明白,为何主上会让我等放弃到手的土地,而晋军围而不打,他们在等什么?”

    帐内其他人也是纷纷叫嚷,他们实在不明白姬龄和晋军的用意。

    这一路行来,他们大军在范氏坚守也有数月了,可谁知主上竟然突然下令放弃到手的城池土地。

    转而攻打中行氏、东赵的城池土地,攻打这两处地方,着实让他们损伤不小。

    而且范氏的城池有着坚固的城墙,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坚守城池抵御晋军。

    不就是坚守一座城池吗?只要有足够的粮食、物资,何愁它守不下来呢?

    眼瞅着放弃自身优势,转而选择劣势,他们能不急吗?

    姬铎见帐内众人吵吵嚷嚷哈哈大笑起来:“诸位将军,你们的心意,本将自是明白,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攻下了四十五座城邑,可主上要考量的是与其让我军与晋军消耗,不如让六卿自己内斗,况且我等此次出兵,本就是为卫国谋得生存发展的土地,我国势小不比晋国,主上让我军放弃范氏之土,既有减小损失,不困绝地之意,也有示弱与晋的想法,如今晋军围而不攻,恰好说明晋军损失也不小,已中我军示敌以弱之计。”

    “况且主上让出范氏,也有借智氏之手清临的意思,这是一举三得啊!”

    “诸位勿虑,主上已有破敌计策,不日便会击败晋军,班师回朝。”

    “唯!”

    众将心头的忧虑稍稍安定,众人散去后,姬铎看着牛皮地图,捋须不停的思考着对策。

    此次卫军虽然攻打下了中行氏、东赵,可卫军也太过深入晋地,补给线拉长,也就意味着短板和弱点暴露给了晋军。

    只要晋军不傻,那么晋军一定猛攻卫军的补给线。

    姬铎眉头紧锁,一旁的随军书吏看出了姬铎的担忧,不由出言问道:“将军可是在担忧晋军断我粮道?”

    姬铎微微点头道:“晋军中也能人,他看出了我的分兵之计,如今后背暴露于敌,不知如何是好?”

    书吏卫才青却道:“将军此事易尔,如今我军深入敌后,何不就食于敌?”

    “就食于敌?何解?”

    “将军容禀,昔日才青不过农夫之子,幸得主上仁德,免除束脩,得以进学,也有幸得主上教导过,主上曾言,夫战者,国之底蕴也!战之初,攻势如虎,不敌,则退之,以地利、人心换以天时;战中,则以国蕴为先,大国常胜,小国常败,皆出于此。小国国力不如大国,因此在小国遭遇大国入侵时,它必须想办法偷袭,缩减这种差距,而今我国势小入侵大国,当尽量减小与晋军的差距,我军有短板,需要粮草,它晋国也需要粮草。”

    姬铎连连点头,对卫才青道:“想不到才青在我帐为吏,我竟未识君之才,实乃眼拙啊!”

    “传我将令,卫才青献计有功,升为参军,为我谋划出策。”

    卫才青出身长垣乡学,在乡学之中,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与聪慧,在乡学武、文、数、礼、御、射等课上取得优异成绩,后被姬龄征辟为官,原本他应该担任文职的,但他坚决要从军,在军中建立功勋,所以姬龄派遣他到军中担任小吏。

    卫才青到了军中以后,也不视才熬物,而是踏踏实实从小吏干起,直至被推荐到左将军姬铎这里。

    左将军看他精通筹算,便任命他负责统计军中粮草出入。

    不曾想他竟还通晓兵法,不过姬铎很快便恢复平静,想来也是,主上也精通兵法,就连吴国孙武都对主上佩服不已,何况曾受他教育过的学子呢?

    姬铎随后又考校卫才青一番,随后又与他商讨破敌之策。

    卫才青给了两个办法,一是劫掠晋军粮草,逼迫晋军放弃攻打卫军补给的战略。

    二是从晋国百姓获得补给,不断朝曲沃逼近,给晋国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