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三百七十五章·问道老子

第三百七十五章·问道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的思想养生主张是“无为”——不消耗,《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规律。

    姬龄在安抚完周卿后,第一时间便派遣家臣山,准备厚礼、备上十刀白纸,下帖拜访老子。

    对于这一位道家学派创始人今年已经七十岁高龄,活成了祥瑞才能无视周王室的恶意随意来到“洛邑”访友。

    按照华夏古代的文化习俗,他的年纪已经完全可以超脱礼法的存在,哪怕是律法也不能处置他。

    姬龄提前派家臣山打听到了老子的所在,对于老子,他是极为敬重的,毕竟老子在华夏历史中可是一位‘当世圣人’,他不能通知一声都没有直接跑过去,哪怕是到了现在正处于礼崩乐坏的历史阶段,还是会显得相当不礼貌的。

    某日,到了姬龄跟老子约定见面的时间,出于对学者和有着‘当世圣人’美誉的尊重,姬龄精心打扮了一番,带上了很有诚意的礼物便去拜访了。

    “姬龄,见过聃子。”姬龄非常清楚老子可不止是道家学派创始人那么简单,他是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学者,据夫子、子路等孔门弟子们说,他是当世最博学的智者,就连夫子向他请教学问,都受益颇深。

    老子可以被称为‘子’,就连夫子在拜访老子时,也是以‘子’来称呼老子的。

    “子”,是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任何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如“西门子”。

    现场还有几个人。

    姬龄等老子回礼,才好奇地四处辨认,想看看秦佚是哪一位。

    他们对姬龄更加好奇。

    据传闻,在洛邑搅动风云,两度兵围王城的姬龄,是先太子之遗子,他在卫国不仅有‘麒麟君子’的美誉,还辅佐卫侯将卫国治理的井井有条,甚至打败了郑、鲁、晋国,俨然有取代晋国,成为中原新霸主的趋势。

    老子披着灰色深衣,发须皆白,耳垂较长,俨然一副仙风道骨、慈祥的长者。

    老子回礼,姬龄不敢收礼。

    “还未感谢过王孙的救命之恩,若不是王孙派遣士兵保护藏书室,只怕王子朝必将老朽守了一辈子的典籍洗劫一空。”

    “聃子是天下闻名的贤者,藏书室收藏的典籍乃华夏文脉所在,龄不过举手之劳,不敢当聃子谢。”

    随后,老子说道:“王孙,远道而来,就请用些浆水,也好让老朽为王孙接风洗尘。”

    言罢,姬龄请老子先行,自己后随入内,引用浆水。

    等姬龄、山、冉求几人用过浆水后,老子才出言问道:“不知王孙几人今来为何?”

    老子以为姬龄不会无事拜访,想来他命家臣家臣下帖,准备如此厚礼,必有所求。

    老子认为自己虽然在诸国之中颇有名声,但绝不会受到当权者的重视,更何况还是像姬龄这样,已经控制洛邑,手握兵权的人。要不然的话,以他的才能怎么可能只是一个区区守藏吏(图书馆管理员)。

    “我欲效仿夫子,向聃子问道,求取治国之道。”姬龄说道。

    啊?

    秦佚、老子与诸人一块愣住。

    虽然老子是一位全知全能的智者,可还从未有人向他求教过治国之道。

    虽然天下也有不少学者、诸侯派出使者向老子请教学问,可他们问的大多都是于鬼神、占卜有关,鲜有人问及治国之道,更何况老子并未向他人表明自己精通治国的学问。

    而且姬龄还是在如此庄重的场合求问老子,这着实人老子吃了一惊。

    老子表情奇怪地说道:“而今,王孙执掌大权,又有天子、太子信任,武威强盛,治国何须问老朽呢?”

    “龄年纪尚轻,才德尚浅,智慧不比聃子、夫子,故而向贤者求教,向夫子求学,况且在龄看来,当今之世,非一士可为,可一王可定,治理一国龄或可,但放之天下,非求贤聚天下之士,广纳四海宾才,不可!”

    “聃子乃当世大贤,又阅览古今典籍,智慧超人,其言必能使龄有所得,故前来求教聃子,还请聃子赐教。”

    秦佚见姬龄很是诚恳,也很赞同姬龄的求学之心,一下子变得非常激动。

    “伯益,我看王孙求学心切,不如你就成全他的好学之心吧,如此也好成就一番美话。”

    姬龄、家臣山、冉求连忙朝帮着他说话的秦佚行了一礼,秦佚微微还礼。

    “昔管子曰: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余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就这句的意思是,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了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这样,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就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

    姬龄又问道:“那该如何知道一位官员是否有才干,对于国家是否有利呢?”

    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一个官员是否有才,要看他的细节之处,在细节之处,他的言行必定会展现这个人的内心,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后面是自己乱编的)上圣至明,在于不察,事士名有私,而后无私,官吏在位谋已,满则谋民,无能居高,能者居前,国能治之......”

    景王二十三年,夏五月二十二,王子龄问道于老子,老子传其道,龄深得其道,对求曰:“老子其人,可堪当世圣贤,其言有大智慧,深蕴天地之理......”

    PS:本卷完,下一卷预告‘周虽旧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