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三百八十七章·诸侯伐齐

第三百八十七章·诸侯伐齐

    卫国有天子诏命,打着‘平定乱臣,重定纲纪’会盟诸侯,举兵三万开赴齐境。

    不得不说,这一次就连孔丘也难得朝洛阳的方向朝拜,高呼天子圣明。

    而与齐有嫌隙的诸侯们则是脸色精彩,有叫嚣着苍天放过谁的,有欢呼到喝彩的,有暗自揣摩如何获取利益的。

    譬如本来陷入内斗火并的晋国四卿在得到消息后一下部肃静了,他们暂时打成和解,准备在内乱的齐国身上咬下一口肉。

    秦国得知消息后,秦君哈哈大笑,如同疯魔大喊大叫,大争之世来了!

    楚国的楚昭王得知消息后,激动的站了起来,他立刻发起了国动员令,准备收复伐楚之战时失去的土地以及尊严。

    诸侯们跃跃欲试,而中原小国,尤其是陈、蔡几国连忙派出使臣,与卫侯辄约定会盟地点,筑起高台,歃血为盟。

    五日后,卫侯辄在宿城举行祭祀、会盟,举兵讨贼。

    奉行天子诏命的讨逆大军共六万,分六大军阵,他们在高台之下威武怒气冲冲的耸立着。

    卫侯辄没有想到自己的子贡、宰予等行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会盟诸侯,聚兵六万,甚至在卫军之中,不乏精锐,骁勇善战之将,武器铠甲,甚至是兵车皆属于上等。

    至于粮草,则是由齐国第一富商钟离氏除了把各地自家储存的粮草,都调集过来了,如今的钟离氏已是倾家荡产地在周围国家大量购买粮草兵器铠甲。

    卫国起草的诏文,言语萧瑟悲伤但又慷慨激昂读完讨逆檄文后,供奉上牺牲,然后抽出宝剑,又昭示会盟诸侯天子的诏书,割破手掌,在脸上各画了三道血印子。台下的六万讨逆联军也是抽出佩剑割破手掌,用血摸脸。

    “讨逆诛贼,重定纲纪!”

    “讨逆诛贼,重定纲纪!”

    “讨逆诛贼,重定纲纪!”

    “讨逆诛贼,重定纲纪!”

    卫侯辄手举卫侯之剑大声高呼。

    台下六万人也扬臂举起武器跟随:“讨逆诛贼,重定纲纪!”。

    震慑天地的声音,冲破云霄的声音,撕裂着人的耳膜。

    看着六万人的齐声高呼,卫侯辄不由热血澎湃,喃喃道:“祖父,卫国的历代先君们,你们且看看寡人如何实现历代先君,称霸中原的梦想……”

    当田乞得知卫国会盟诸侯带着天子诏命和六万大军朝齐国奔赴,他就知道事情不妙,慌忙召集心腹举行紧急会议。

    最后商谈的结果是:一方面以新国君的名义,斥责国、夏二人罪责,一边又以卫国是来灭齐的,号召齐人,踊跃参军,抵御诸侯来犯。

    齐人大多受田氏的恩惠,因此对田乞的话,深信不疑,纷纷以报效田氏为荣,一时之间,田氏征兵五,又整合三万齐军,共计八万,与卫国诸侯联军交战在历下。

    子路率领五千兵,连夺攻下冠邑、夷仪两城。

    田氏大惊,连忙派出使臣向卫侯说明,国、夏二人企图废立新君,架空齐君,他也是为了报答齐国先君的大恩,才无奈驱逐国、夏二人。

    卫侯辄随即贬斥齐使,命他带回口信,齐国伪君若是退位,田氏束手就擒,自己便会退兵,若如不然,联军攻入临淄之时,就是乱贼田氏授首之时。

    中原陷入大乱的同时,姬龄在宗周也开始了自己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过为了表明自己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姬龄派遣五千虎贲新军参战,以此既能磨炼新军,又能展现自己重塑王室权威的决心。

    姬龄早就想到卫侯辄虽然年轻,可他绝不会放过这个‘会盟诸侯,举为盟主,称霸中原’的计会,只是他想到,卫侯辄竟然会亲自率军出兵齐国。

    趁着卫侯辄不在朝歌,姬龄给妻子芈青萝去信,让她跟随铁甲军、率领姬狄、韩梓幕僚等人前往洛阳会合。

    至于太宰穆、章恪、桑公等人则是继续待在卫国,管理玄麟府。

    洛阳城中,有实力能和姬龄抗衡的士卿,已经被姬龄削弱、拆分,士卿们经过彼此攀咬,还处于内乱之中,正是接回妻儿,安置府邸的大好机会。

    铁甲军是姬龄治下最强的步甲铁军,护送妻儿来洛阳团聚,绰绰有余。

    更何况如今的铁甲,经过扩军,已有将近两万人,若不是铁甲军花费巨大,姬龄甚至想将铁甲军扩充五万。

    趁着中原大乱之际,姬龄打响了他新政的第一枪——“行开荒田,税私田”。

    周王室的弊病有很多,但归根到底,还是生产力发展了,制度、生产关系上没有发生变革,导致“井田”荒废,周王室的税收收不来。

    虽然士卿、贵族们的土地是周天子分封的,可历来只有天子封地授民,还没有哪一位天子把贵族的封地收回来。

    当初周厉王想收回土地、矿山,结果导致国人暴动,联手把周厉王驱逐出镐京,西周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执政”。

    周王室的税收收不上来,为王室服徭役、兵役的士卿,又不愿意为天子服务,周天子沦为傀儡、吉祥物也是正常。

    周人们都知道,在宗周最强的不是天子,而是负责历代辅佐天子、王室的周公、召公。

    不过这个周公可不是孔子敬佩的周公,而是辅佐天子,有在朝堂颇有影响力的大臣。

    这代的周公、召公,可是老奸巨猾,无论姬龄与士卿们如何‘斗法’,好像都不关他的事,只管称病在家。

    此前士卿们也找到周公,请出面带领士卿,铲除妖孽,可周公不仅没有答应,还上书,准备辞官。

    这位周公,若不是太宰穆先后来信,让姬龄不要放松对他的警惕,姬龄甚至会以为他只是一位仁慈、老迈的三朝老人。

    可太宰穆却来信言:周公一贯善于隐匿,心机深邃,诸卿莫能与之,一旦大意,斩君颈颅者必为此公……

    姬龄一想不会轻视自己的敌人,竟然太宰穆如此说了,姬龄自然是将他列为自己的头号大敌。

    哪怕是在推行私田制、改革税制,他也紧紧命人盯着这位“周公”的一举一动。

    果然,在颁布税制改革的政令后,这位一直无动于衷的三朝元老,终于开始有了自己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