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三百九十二章·洛阳府议

第三百九十二章·洛阳府议

    姬龄不在乎卫国是谁当政,反正等自己在宗周变法改革完成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打通周卫之间的连接,介时,周天子也可以退位了。

    景王二十三年,九月秋收后,左庶长府的首次廷议在洛阳城左庶长府中举行。

    之所以定在这一天,是因为自去岁姬龄下达各地官吏上报领地情况税收,各地官吏多有敷衍,左庶长府对敷衍隐瞒不报的官吏,作出罢官除爵之外,还派暗探私下探访所致。

    如今历时近半年,各地的人口、土地情况总算核算完成,上计于左庶长府。

    这次廷议,最重要的便是定下明年的左庶长府明年的施政改革计划。

    原计划,招揽士人,任命士人取代各城各邑的世官,改行郡县、流官很快在廷议上通过。

    除了官职人事任免外,冉求上报大军屯田尚需农具、耕牛缺额巨大,那怕此前夫人从卫国带来了五万耕具,耕具仍尚缺巨大。

    “农具尚缺不要紧,可命长垣调来,此前囤积的铁锭,命令匠人改造锻炉,抓紧打造便是,至于耕牛缺额巨大,可由官府出资向民租借耕牛,付予租金即可。”

    “切不可耽误冬耕,这样会影响土地肥力,另外根据桑翁的最新研究成果,秋冬采用沤肥、深耕之法,可增进土地肥力,来年增产数担。”

    “诸位可别小巧了,这区区数担,积少成多它就是数千担,甚至是上万的粮食,可以用来做不知多少事情?”

    如今正值灾害频发之际,哪怕是姬龄在面对天灾时,他也没有什么办法,除了提前多储备一些应急救灾的粮食、物资外,还有就是提出一些先进的救灾办法。

    姬龄是经历过旱灾、洪灾、兵灾、疫病的当政者,他至今还记得那一次旱灾,让连续三个月饥一顿饱一顿的。

    更别说除他的封地外,整个中原不知饿死、渴死多少人。

    就连魏氏、韩氏的百姓都不惜远逃卫国乞食。

    此后卫国兴修水利,在面对洪灾之时,损失较小,幸亏玄麟府救灾及时,要不然好不容易攒起的家底,在连续的灾害面前也会耗尽。

    在定好冬耕计划后,姬龄又向众人询问道:“还何人对明年之计,有所献言?”

    几乎姬龄话音刚落下,刑甲便挺身而起,恭敬的拱手,笑意盈盈的说道:“主上,甲一言不知可否?”

    “可,与吾等详述一番。”得到允许,刑甲脸上笑容更加灿烂,从身旁取出数份厚厚的册文,说道:“这是我水利规划草案,请主上斧正。”

    “首先,我工部已与科学院详细勘探完洛伊水文,精心计算之后,规划了三条水渠一条水道的修建草案。若建成可灌溉六百万亩良田,获粮九百万担,惠济河洛、伊地。”

    兴修水利这种事情也算利国利民,姬龄笑着问道:“刑君此项提议提议不错,甚得我心,不知刑君这三条水渠可有名字?”

    刑甲未曾想到姬龄同意,于是便拱手笑道:“尚未定名,请主上赐名。”

    姬龄点了点头,便道:“即是刑君主持提议的,不如就叫刑甲渠、王邑渠、阳渠吧!”

    为了促进洛阳城的发展,姬龄觉得修筑水渠,引水灌溉农田,既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有有利于泄洪。

    毕竟在这个时代黄河即是母亲河养育沿岸居民的同时,也是一害。

    修筑水渠需要征辟徭役,在封建时代,汇聚大量劳力于同一处,永远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

    尤其长年累月的繁重劳动,极容易发生叛乱。

    姬龄召集幕僚向懂得治水的刑甲问道:“以俘虏奴隶修水渠,如何避免叛乱此类事情?”

    刑甲详细解释道:“可对战俘示以鬼薪白粲之刑。刑期三年,前两年修渠建桥,第三年屯田种粮,所获一半归其所有,以积累积蓄。若是表现良好,德化斐然,可择其中杰出者,提前结束鬼薪白粲,示以嘉奖。”

    “此外,兴修水利,百姓聚集一处于各处。氓隶万人皆汇聚于一处,需紧派遣数千精锐甲士驻扎在旁监视,以武力震慑,以免战俘暴乱。”

    恩威并举,这项草案设计还算周全。

    姬龄问道:“修筑三条水渠、水道,沟通河洛,增设码头,需耗时多久?徭役几何?”

    “需氓隶征发五万,耗时一年,粮草五十万担,算上转运消耗,一年所需粮草不会超过六十万担。”

    姬龄在听到耗时一年,先是一喜而后又转忧,毕竟征发五万民役,消耗六十万担粮食,这着实吓着姬龄了。

    整个宗周的府库粮草不过三十万担,人口不过近三十万,八十城,征发如此的民役去修水渠、筑运河,着实太过勉强了,况且现如今的周人,才刚刚对姬龄有些好感,要是在突然下达征徭役的政令,只怕士卿们一定会抓着这个机会,搞事情的。

    这个方案明显不太现实,姬龄只能叹息道:“眼下民心未附,百姓才刚刚得以休养生息,不宜大规模征发徭役,等来年春耕结束后,在启动修渠之事,修渠利国利民,不可轻易放弃,只不过三条水渠实在太过勉强,不如改为一年修筑一条,等百姓见到第一条水渠修成,自然会分辨利弊,积极配合。”

    “不过地理舆情需要刑君详细调查规划,不仅要能灌溉农田,最后还要考虑到洪涝,利于泄洪,以免不时之需。等国库宽裕了,或许要不了四年,河渠之事就会提前完成。”

    刑甲拱手,回道:“唯!”

    姬龄思虑了片刻,说道:“参见修渠的百姓克己奉公,不避艰辛,有利国邦,今岁为其免田税一年。曾参与徭役之人家,复再增一年。”

    姬龄认为宗周要想积蓄实力,主要政务在于省徭役,薄赋敛,劝农桑,增加人口、产粮。

    参见修渠百姓整整一年都忙于徭役,可谓忙于王事,不得稍闲。

    相比于其他郡县,修渠百姓无疑更加贫苦,人心更加浮动。

    为百姓免去两岁赋税,在可遇见的两年内,百姓没有任何会被官吏惊扰的事宜,有利于稍微安稳百姓,使百姓人心安定。

    司马耕(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立即起身,回道:“国府稍后便下政令与各县,令百姓闻此善政,安心休养生息。”

    随着刑甲入座,商议修渠的事情算是结束。

    兵曹樊迟(孔门七二贤之一)随后起身,说道:“主上,臣有份马政改革草案,请主上设立:太仆寺,总国之马政,籍王都坊监、畿甸牧地畜马之数,谨其饲养,察其治疗,考蕃息损耗之实,而定其赏罚焉,死则敛其尾、筋革入于官府……”

    姬龄接过樊迟书册,大致翻阅后,立即回道:“请为吾等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