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四百一十五章·同学聚会

第四百一十五章·同学聚会

    姬猛对姬龄并不信任,虽然朝堂的大权他已经交给了姬龄。

    可难保姬龄对于王座没有什么想法,姬猛的衣食住行从来不敢交由姬龄的人负责,难保不会有人下毒,自从他登基以来,宫中的寺人他只用自己人,但凡是新面孔,或者以前伺候过王子朝、景王的人,统统赶出宫去。

    如今天子没有参与此次朝议,就算是姬龄也不敢僭越代天子决定此次朝议。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场面一度尴尬至极。

    还是姬龄咳嗽了声,将众人的目光拉向了自己。

    “诸位,既然王上不在,我等也不好朝议如此大事,不如先议论其他事情,等待王上稍安之时,我等在朝议此事吧!”

    “霍侯言之有理,此事暂且搁议,等待王上身体康复再议。”

    士大夫们纷纷响应,对于士大夫而言,周礼即是周朝的根基,也是他们权力的来源,虽然众人都知道天下礼乐崩坏,但如今大夫们已经失去了奈以为生的封邑,私兵也被收缴大半,若是姬龄在改动周礼,谁知道自己的子孙后代是否能够守住先祖创下的家业。

    孔子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姬龄与众人议论国事,他虽然觉得姬龄某些行为不当,可在这件事情上,他是极为赞同的。

    本来孔丘在洛阳听说,‘国权尽归于龄手,天子为其是听’的言论,以为自己又教出一个孟孙何忌时,正要询问姬龄是否在窃取天子权柄,却不曾想这一切都是误会,他的这个弟子,正如当年在陈蔡边境时一样。

    虽然他对士卿极为不友好,但在孔丘看来,国家要想振兴,社稷要想兴盛,首先必要肃清吏治,重用贤材君子。

    “洛阳令,如今城中百姓安置的如何了?”姬龄在听过大司马王孙伍的汇报六军的情况后,便向冉求询问道。

    “回左庶长,自从两万楚军被罚修缮民居后,如今国人的房屋已经恢复了三成,相信再有一段时日,所损坏的民居一定能够恢复如初。”冉求拱手行礼,手握笏板慨然答道。

    “嗯,此事洛阳令办的不错,但是还请洛阳令注意楚人虽然有罪,但也是轻罪,不可重罚,也不必太过苛刻,除了必要劳作外,还要保证其休息和衣食,等他们恕罪完毕,愿意留在这里,可发还户籍、土地,让其定居;若想要楚国的,则放其归国即可。”

    “善!此言尽得仁礼也!”

    孔子闻言不由惊呼道。

    姬龄等人,微微朝着孔丘座位方向行礼;孔子则是微微朝着太宰冠和众人行礼,表示歉意。

    老子只是旁观,没有发表自己看法。但出于对老子的尊重,姬龄在朝会进行的过程中,还让人伺候老子,为其添水问食。

    朝会一直进行到中午,姬龄在朝会上处理的事情很多,其中涉及善后,安置流民,开耕荒田,租借耕牛,饲养战马,打造武器,处理刑事案件,外交进展汇报。

    当然姬龄不可能一一过问,只是将其中无法决断的事情拿到朝堂上进行讨论,当然参与讨论的大多是姬龄的臣子,其中也有才能的士大夫参与,对于精辟的观点,姬龄不会反对,只会询问有人是否还其他不同的意见,若是有,他会从中选择较好的方案,随即下令让人照此处理。

    虽然姬龄心中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案,但那并一定适合这个时代,也并非符合宗周现在的国情。

    最重要的是,主君如果太聪明的话,这会显得臣子们无能,让臣子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转投他人的怀抱。

    刘邦与项羽的最大区别,不是因为刘邦聪明,而是因此他善长笼络人心,身上的缺点有很多,能让臣子们有施展才华的空间。那怕居功自傲、看不起他的韩信,只要他帮助自己,那怕封他为王也不是不可以。

    项羽是高贵的贵族出身,那怕到了秦朝建立,楚国贵族遭到打压,项羽依旧能够有良好的生存环境,接受良好贵族教育。

    相比于刘邦而言,他的身上个人优点太过突出、闪耀,以至于一大部分人拜服在他的个人魅力之下的同时,也遮掩了他手下臣子的优点,后来也就有了韩信离楚归汉,英布叛楚等事件。

    项氏本是姬姓项国的诸侯,但在楚国的吞并下,逐渐变成了楚国的贵族,后来在项氏的不断经营下,这才在战国的中后期挤入了楚国的权力中心之后,在楚国被灭之前,楚国军事人才短缺,这让使得楚国项氏在军中崭露头角。

    姬龄如今已有了二十五岁,作为一个合格主君,尤其是掌管国力权力中心的主君,他已经不再像当年一样事事亲为,在权力下放的同时,给属臣们施展的空间,自己只需要验收结果,并作为赏罚即可,有时候虽然臣子会将事情做坏,但自己只需要在前期给予信任、支持的同时,在结果未出来之前,那怕臣子一再反对,但为了彰显‘诏令’的权威,自己也决不轻易更改下达的诏令。

    朝会散后,老子已经先行离开了,如今藏书室已经由专人负责抄录,无需他再去整理、看管,竹简已经落后了,正如新出的‘纸’一样,自己必将被历史淘汰了。

    此次大朝会让他不仅感慨,正如他这个垂垂老矣,行将朽木的老人,这天下终归还是变化无常的,谁知已经快要倾塌的大周,竟然迎来一位力缆狂澜的人。

    水真是奇妙啊!道真是变化莫测啊!

    或许在许多人眼中,水无非向下奔腾不息而已,可谁知它在烈火的烹煮下,竟然腾空化为水滴又重临高处。

    若不是与姬龄交谈时,老子未曾想到,道竟然是可以转换的!

    看来自己多年参悟的‘道’,自己对它也只是了解了个大概,还没有参透真正的道。

    果然正如孔丘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大朝会散后,洛阳城中孔丘临时宅院。

    端木赐、颜回、冉求、冉耕、冉雍、宰予、卜夏、公冶长、孔鲤、姬龄等弟子跪坐在孔丘两旁,准备聆听夫子的教诲。

    夫子还在换衣服,一众师兄弟们许久未见了,很是热闹,相互询问近况。

    子贡、子我二人关系较好,因此二人经常互相打趣对方。

    “子我你还没有娶亲吗?要不要我为你说媒啊!”

    “哈哈哈!昔日子贡曾言,子我怕是等到伯鱼娶妻生子,也未曾见得会娶妻,如今不曾想竟然成真了~”

    众人闻言,又是哈哈大笑。

    姬龄也是许久未参见这种同学聚会了,这让他不仅想起自己的高中同学聚会。

    姬龄想起孔鲤好像是死在夫子之前,不由关心的问道:“伯鱼!你的身体好些了吗?可让医者看过了吗?”

    “多谢子灵的关心,好些了,前日子渊师兄拉着我一起到扁鹊先生那里看过了,已服用了药,休养几日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