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残唐再起 » 第四十七章:整顿军事(下)

第四十七章:整顿军事(下)

    对犯罪士兵的军法公审一开始就出现了冷场。

    在李胤烨宣读了山南留后府对于抢劫事件的公告以后,除了个别读书人点头称赞了两句,大部分百姓都麻木地看着空地中央的官爷们,基本上没有反应。对于这一类安民令他们见过不少,皇帝每派一任节度来都会说一遍,甚至连黄巢也曾经公布过一份,但说归说,抢归抢,却是两码事。

    而站在李严身后的山南军官之中也有几个人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色,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要处理的话将触犯军规的士兵砍上两个挂在城头比这郑重其事开什么公审大会要省事得多。只是这些人多数是山南属州被李严招来的各地军官,摸不清楚主将的脾气,也只能毕恭毕敬地站着。

    李严这回也没有长篇大论或者发动号召,经过昨天那起强奸案以后,他终于认识到了以前所看电影、小说的虚假,当百姓已经麻木不仁,期望他们迅速成为主人翁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能——毕竟所谓的政治觉悟并不百姓受了苦就会有的,况且百姓觉悟太高反而难以控制。之所以要开这个公审大会,李严只是为了刺激一下百姓的麻木的神经,同时警醒自己的纪律有些松懈的士兵。

    被执行的第一批的士兵是那些抢劫被服的,山南留后府对他们的判决是每人三十军棍,行刑的士兵在执行之前被警告不得徇私,因此执行完毕后这一百多人被生生打死两个,剩下的也只能在担架上被抬回军营。

    第二批是强奸和抢劫伤人的重犯,当他们的人头在地上滚动以后,围观的百姓们动容了。襄阳人少,彼此都不会很陌生,而这些被砍头的显然不是临时拉来的替死鬼。为了百姓杀自己的士兵,这在三十年前或许不算什么,但在现在这世道却是极其罕见的。这也证明了李严安民令的一部分真实性。

    发还赃物的时候,有的百姓终于哭出声来,这哭声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失物复得,而是因为意外。混在人群里的王老三眼睛也湿润了,他没想到天下居然还能有这样的官,有这样的好事。

    李严对百姓们的承诺只有一句:“山南今日起无官兵劫掠,无差役勒索!”

    百姓虽然还不是很相信,但看李严的目光时却已经有了一丝感激。事实上,他们也没指望山南留后府能够真的宽仁无苛,只是希望在日后能够稍微少些苛刻,大伙能够过得太平一点。

    第二日,山南留后李严第一次聚将。

    杀人立威以后就召开军事会议是什么意思山南的军官们一清二楚。李严做了山南留后,到镇后肯定会整编队伍——像现在这样私兵徒属混杂的现象是所有镇帅都无法忍受的。

    面对即将到来的整编,李严带到山南的军官们并不担心,他们在李严的体制内都有些时日了,明白李严的行事方式,而在此之前李严也和他们之中的一部分通过气,大家只是静等分配而已。

    而今天刚全部赶到的原山南军官们就忐忑了,他们既是旧人又是新人,用不用他们,甚至是他们的生死全凭主帅一句话,而这个年轻的李大帅之前的作为更是让他们心惊肉跳,有些人甚至已经打定主意,到时候主动争取一个闲职好保住性命。

    额上还有殷红未去的李严望了座下众将一眼,说道:“大家都猜到了今天这个会的内容,我也就不多废话,大家对自己的军职有什么看法趁现在提出,否则命令一出就不得有任何异议!”

    没有一个人提出自己的要求,在众将的观念之中,下属公开对上级求官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给上级的对自己印象和同僚日后的相处都会带来负面影响。这无论是古代和现代的中国都是一样的。

    对于大家的表现李严并不在意,将一张盖着印信的纸递给了一边的副手韩建。

    韩建呆了呆,看李严又对自己点了点头,这才反应过来,张开纸念道:“鉴于蔡逆猖獗而山南地理重要,为朝廷剿贼大计,特将山南所辖七州之兵进行统一整编,全镇军政实行战时体制。特作如下调整:

    一、山南镇自即日起划为四个卫戍区,各设守御使一名,负责全区防务及相关军事事宜,统一对山南留后司负责。具体划分及任命为:襄州成立襄阳卫戍区,守御使韩建,守御使副使赵麓,驻守襄阳;邓州、唐州成立邓唐卫戍区,守御使张言,副使刘知俊,驻守穰县;隋、郢、复三州为东南面卫戍区,守御使史可训,副使霍存,驻守京山;均州、房州为山南西北向卫戍区,守御使许勉,守御副使张克行,驻房陵。守御使全权负责卫戍区绥靖,有权动员卫戍区所有力量。

    二、山南镇所有军队在正月十五后开始进行全员整编,进行轮流训整汰。下级军官培训和军队整编事宜由留后司主持,留后司特设作训处负责具体执行。作训处长韩绰,副处长王贤。作训处另设独立教导营,满编三百人,由王贤兼任教导队整训使,负责执行整编训练。

    三、山南民政实行战时体制,由留后司负总责,暂设山南留后司战备处,督导民政及军事后勤,长史李胤烨权处长事,副处长孟西来、黄宗信。

    四、各州其余官员各居本职,暂不调整。

    以上命令于发布之日内生效,山南留后李,中和二年十二月二十八。”

    命令宣布完毕,在场所有军官立即肃立领命,但心中的心思却是差别甚大。

    虽然这个命令保持了原有官员的位置,但山南却被划成了四个卫戍区,卫戍区守御使被授予军事全权的同时还能动员卫戍区所有力量,意味着区内的官员全部成了摆设。各州刺使没有权力再过问军事,同时连民政也因为一个“战时体制”归了留后府战备处——督导也就意味着可以派员直接管理,况且这个“暂设”的机构还负责了军事辎重,在军队为天的世界里,这就意味着战备处可以直接向地方征发军粮,要求补给。

    再看四个卫戍区的主官人选,两个卫戍区守御使是李严的旧部,另两个是原任官员史可训和许勉,表面上似乎平衡,但李严旧部所占据的是两个最重要的卫戍区,同时在另两个卫戍区的副职位置上也安排了旧部,意思非常明显。

    第三是整训,练兵权被收到留后司,经过整顿和裁汰,由留后司再行派出——也就是说分到完整旧部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下级军官是留后府邸“培训”出来的,再招揽的话将冒着巨大的风险……

    还有就是辎重补给,这个对于军队生死悠关的七寸被留后司给了战备处,军械由战备处负责调配……这基本上绝了大家异动的心思。

    无论是李严带来的前神策军所部还是山南旧将,大家都是满腹心思。尤其是损失了大部分权力的山南旧臣,难免会心怀怨望,但是实力有限,却没胆量和李严叫板——这也是李严果断决定一举收权的根本所在。

    接着,李严又宣布了三项命令。

    第一项是宣布给朝廷的各州刺使的推荐人选,除了襄州由李严自己兼领,其余六州全部由以前的官吏军将担任——只是在前一条命令的影响下,这些任命似乎显得无关紧要了。

    第二项要求卫戍区守御使在近期对整编事宜的作好准备并提交自己所领卫戍区的军情分析报告。民政上,由战备司负责,各州协助,在正月二十之前完成对山南的民政核查。

    第三项是封存府库接受留后司派员清查的命令,一旦发现有贪渎情状则视如叛乱,首犯全族诛灭。

    会议持续了两个时辰之久,散会之前,每个与会军官都发到两本小册子,一本是《山南东道军事纪律》,另一本是《山南东道战时体制规章》。顾名思义,前一本是军规,在军官们看来,比较其他镇来说,这本军规十分详细,并且有些严苛。可他们却不知道,若是在以往,类似“士兵在本镇辖区或者本镇区有效控制区内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劫掠勒索和强买强卖等依靠暴力和威胁的获利行为”、“若非上级认定的紧急情况,所有无偿征发罪同劫掠”这样的条款李严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山南东道战时体制规章》则是军事管制的原则规章,在这规章规定了军队的权力范围和职责使用,确定了民政之于军队的附属地位,事实上是一个经济军事化的典型。在这一体制下,山南的一切都以军事为中心,为军事行动和准备服务。在民政上,规章强调了招揽流民,清查户口,分配田地和物质,要求各州必须完成备战处在通过调查研究之后制定的物资产出标准,许多人都注意到了其中的这么一句话:

    “除不得逼迫百姓以外,无论以何种手段,各卫戍区必须完成留后司战备处之各任务数额。”

    “霍将军,最近荆南方面不靖,若是明年突有流寇窜入……这个任务该怎么算?”新新任山南东面卫戍区守御使史可训很客气地问自己名义上的副手:“咱们却该如何?”

    霍存搔了搔脑袋,说道:“这却不怕,咱们再抢回来就是!”

    两人对话刚好被路过的孟西来听到,孟西来低声笑道:“两位尽管放心,你们的卫戍区最好办理,我听说……郢州附近多有故楚遗迹……嘿嘿。”

    史可训是武将出身,对这一套甚是熟悉,很快反应过来,问道:“孟将军,这个古物改如何折抵?”

    (PS:不好意思找借口,是守夜自己浪费了时间,只能欠回三章了……另,上一章守夜弄错了山南地民,这章已经改正,顿首抱歉。)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