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残唐再起 » 第三卷:征战,血火河山 第六十章:两拨客人

第三卷:征战,血火河山 第六十章:两拨客人

    “李罕之率军两千来投。”

    这是一件大事,也难怪李严色变。李罕之不同于赵匡凝,此人在河南和淮南都有一定影响力,算得上二流人物中的上品,他来投奔事实上是对李严地位的一种承认,政治上的影响要远大过那两千人的实际价值。

    事情都有两面性,李罕之来投靠也不尽是好事,他的到来等于给李严更大的虚名,将进一步改变一直以来闷声发财的山南在天下人心目中形象和地位。北方为什么忽然战乱暴起?还不是因为李克用势力和名气太大,几乎是一家独大,这对于有一定实力的藩镇来说是最无法接受的,正是这样,朱温才能暗中蛊惑召集各镇一同来倒李。秀于林并不是李严所愿意的,因此李罕之的出现事实上也是一种意外的负担。除了这点,对李罕之的待遇也是一个麻烦。

    李罕之上位以来虽然一直生活在朱温的阴影之下,不得寸进,但好歹也是持了镇节的人,况且还是比较重要的河阳镇,对他的安排实在让李严有些犯难。李罕之为人凶悍狠毒,人品也是甚差,早年穷极为僧,“罕之”便是他的法号,后来立志发狠,先投诸葛爽,再跟黄巢,接着又投降高骈,再接着又跟回诸葛爽,前年诸葛爽死掉后又和河阳将刘经合谋弄死了继承人诸葛仲方,然后翻脸坑杀刘经……简直就是人形豺狼。其行事风格也是狠辣为本,在民间混了个“李摩云”的混号便可知大概,河阳死在他手下,或者被他逼得家破人亡的数以万计……这样的人单从人品来看显然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李罕之当年在河南平黄巢的时候是和李严共事过的,说起来还是李严救了他和河东的李存璋,一见面便行了一个大礼,道:“亡命之将李罕之见过大帅!”

    李严领导式的微笑堆满了面庞,连忙搀起对方,和蔼地笑道:“一别经年,罕之兄风采依旧,却又何必折小弟的寿呢?”

    李罕之客套了几句,满脸谄笑,对一个手下吩咐了两句,待那人退下,说道:“罕之虽然失镇,但百姓父母还是念了些情,临走凑了些仪程与某,既来山南,罕之无以为礼,正好借花献佛……请大帅派员与我那手下交接。”

    见过不要脸皮的,却是不知道天下还有脸是屁股做的,李严只能自叹弗如。那些财货上哪里有什么百姓恩情,分明只有冤魂缠绕。但……礼多人不怪,既然数目不小,便收下吧。

    当下李严也不推却,道谢以后热情地引着李罕之前往节度府。

    一路之上,李严虽然表情不变,但言谈间已经开始从叙旧转向重要事务,最要紧的自然是北方战事——他需要一个熟悉战场情形,又有地位的资历的人物来讲述分析。

    李罕之知道这是李严试探自己,当下也不隐瞒,将其中情形一一道出,并附上自己的“浅见”若干。

    一个说,一个听,两个人不时还笑上两声,貌似和谐无比。

    打了半天推手,李罕之便开始透露自己想托庇李严麾下的想法,但李严却不等对方明确说出,便故作神秘状地说道:“罕之兄乃是一等一的大才……虽然朱阿三仗势欺人,但却万万万不可自误,我倒有个想法,不知道罕之兄是否有兴趣?”

    听完李严的想法,李罕之眯着眼睛想了片刻,脸色阴晴不定。许久才问道:“莫不是大帅嫌弃末将本事低微,心有……”

    “诶。”李严连忙摇手,打断了李罕之的话,说道:“兄过虑了,李严只是不愿委屈了你的大才啊……怎么样?”

    李罕之看了一眼脸色殷切的李严,咬牙答道:“成。”

    朝廷的使节在李罕之安顿好不久以后就抵达了襄阳,这时候城门都已经关了,使团连夜进城,从这上面就可以看出朝廷的急切之心。

    上赶着的不是买卖,所以李严虽然知道朝使来了,却并不想这么快见他,反而是“已睡得深了”。只让比自己更有手段的李胤烨出面与朝使谈论一下山南的天气之类,先行试探一番。

    朝使叫杨守贞,是杨复恭手下几百个义儿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他本人不是太愿意来山南的,怕被李严这样的恶徒欺侮,只是被点了名,这才抱着快去快回的念头到了山南。果不其然,李某人倨傲得很,居然“睡了”,只派了个僚属来见自己,显然是不准备今天接旨了。

    杨守贞有些不不忿,不过他也是个聪明人,没过多久就发觉了李胤烨在试探旨意。心思一动,想到自己的本意,当下也不隐瞒,将他知道的委婉地说了个大概。

    听着听着,李胤烨的脸色不变,了解了旨意以后也不再深入,叹息一声,说道:“杨大人,如今天下纷乱,不知陛下几时才能康复以安天下啊……”

    杨守贞品出了眼前这位话里的意思,神色也跟着黯淡下来,同样叹息一声:“陛下卧榻已半月……怕是……唉。”

    大家都是演技派,李胤烨虽然被这一气三折的叹息弄得腹中不适,但脸上还是一幅愁云惨淡的模样,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道:“圣天子若是大行……”

    完全忽视李某人的厚脸皮言语,杨守贞直接地说道:“监国英睿,可为明主。”

    李胤烨轻泯了一口茶,却不说话。

    杨守贞也不说话,熬了一会儿,说道:“李帅也算得上是寿邸旧人,监国自然不会亏待……旨意虽然已成,但却也不是到此为止的。”

    “嗯……”李胤烨还是没有直接接腔,却道:“杨大人远来,路途劳顿,山南正好有一件宁神良物……”

    杨守贞又坐了近半个时辰,知道该说的都说了,对方显然需要考虑,这才带了礼物告辞,整块美玉雕成的枕头,的确是安神之至。

    待杨守贞离开,李胤烨立即走向李严的作战室。

    李严听了李胤烨的汇报以后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情绪起伏,只是微笑,对李胤烨说道:“看来这年费交得还是蛮值得的。”

    年费两字很好理解,李胤烨完全没有之前的沉重,笑着说道:“这寿王上位果然是件好事,也不枉咱们花费许多。”

    现在在旁边的还有粱震和刘鄩,听到二李的对话两人也很快明白了事情原委,都微笑起来。同时对大帅的预见性大为赞赏。只是他们却不知道李严是从记忆里好不容易找到的一点关于昭宗皇帝的印象再结合实际分析出来的。

    李严知道寿王心理阴暗,权利欲强却偏偏有些太过小心,而且在他那时代的历史书上也分明说了昭宗的失败之处。两下对照,李严几乎可以确认刘烨完全属于那种类好心做坏事的角色,因此如此,李严假装不知道张克行的主人,也不清楚去年正月遭其刺杀的事情。出钱出物地继续对寿王“感恩”,而很大程度上正是靠着李严的捐助,寿王终于拉到了一些愿意跟他的能员。并在山南的支持下开始拉拢了一大批官员——因此李严才被说成是寿邸旧人。

    对于李严来说,激进团体比起沉腐的朝廷要好得多,而且这个激进团体又是受过他资助的。激进的团体意味着混乱但也充满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