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残唐再起 » 第四卷:逐鹿,军阀时代 第三章:今之二李

第四卷:逐鹿,军阀时代 第三章:今之二李

    在河东,李严的情报组织已经投入了十万缗以上的花费,这个数字仅次于河南的十五万缗,成功地收买到代号“胡风”和“双瞳”的两个重要人物,有了足够的情报作为决策依据,李严在与薛志勤后来的谈判之中

    “很艰难”地占到了上风。

    薛志勤所得的承诺不是李克用的底限,就只是略高,这样的结果显然不能让他开心起来,第二日便闷闷地告辞而去。

    送走了薛某人,李严在陕虢的兵力立即展开运动。刘知俊终于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被委任为行军使,全权负责指挥事宜。李严的要求很简短:有限打击河南势力,夺取战争资源。

    山南的第一敌人是朱温,趁乱打击河南最好不过,但同时李严也不希望集中全力与李克用合作将朱温打得太狠,这样的话李严到时候就得面临一个更为严峻的局势——可以想见,如果朱温在与河东、山南的会战中大败,那么现在依附于朱温的各镇必将翻脸,周围一些独立的藩镇也会趁火打劫,前者比如刘建锋和马殷的徐州,后者有山东朱家兄弟等。倘若如此,那么朱温内部的野心分子一旦发动的话,河南必然毁灭。河南一倒,军力相对弱小且损伤严重的山南就会面临北有李克用和各路乱军,东有杨行密的恶劣情形。以李克用之才,到时候打的肯定是山南,河东军不比山南军,大不了采取招募大批胡人恢复军力的危险办法就是,同时那些反复分子选择投靠河东的可能也必然大于山南。

    如此,李严只能是极力控制战事,避免走上大决战的死途。

    刘知俊秉了李严的意图,抛出了研究已久的作战计划。在他的计划里,山南北上集群两万人被分成中军和游击军两个部分各一万人,中军留守陕虢两州州治,加上原来的陕虢兵一万人监视河东军主力,严防各镇溃兵流窜。

    游击军一万人由刘知俊本人指挥,向西运动,目标是河南守备未缮的昭义与河南的中间地带,进入作战区域后会视具体情况分合作战,手段以破坏和游击为主。

    这只是表面计划,实际上李严并不认为中军需要一万山南兵。情报显示,李克用的后方虽然暂时安定了一些,但昭义方向的压力越来越大。沁州在梁军丁会部的持续攻击之下已经支撑不住,同时梁军胡真部已经侵入河东境内,摆出了往攻仪州的姿态,梁军小股骑兵更是四处肆虐,这些都给河东留守部带来很大的压力。河东西向防备河北镇的部队虽然在抽调,但数量和时间上都不能满足需要——河北镇反复成性,没有人敢肯定他们不会再次撕破脸皮,而作为盟友的王处存经过长时间消耗也已经没有实力再出兵牵制王熔和李全忠。综合起来,如果李克用不能在半个月之领兵入长安,那么他的老巢将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

    如今李严有兵在侧,李克用本来就不强的入京愿望显然更没有多少可行性,如果他要孤注一掷就必须承担起李严出兵包抄,河东军被分为两部分的巨大风险。

    李严判断,李克用必将回军争夺昭义,而河中自然也将归还王重荣。而之所以认可计划中的一万中军,谨慎不是重要原因,更主要的是李严将靠这一万人来压榨陕虢,将此地搬空。随着山南军完全掌控陕虢,大批山南特务、文职纷纷进入两州或者在军队的保护下进入两州附近的战乱地区搜刮人口,同时军队在上层的授意下也开始了瓦解陕虢军的行动。

    “山南东道流民收容处”的横幅开始在陕虢两州和附近刘知俊新占的几县挂了起来,在这条横幅下,形容枯槁的难民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战备处、民政司的官吏们在山南兵或者新抽来的警备军的保护下开始了难民收容工作。

    和山南草创时不同,山南官吏们已经有了经验和确定的制度,办事效率快了不少。山南如今实力大增,李严特别下令,除了单独的老弱不要,其余的全收。这么做不单是因为人道主义,李严首先考虑的是拆散了家庭对于流民会造成很大的怨气,不利于日后民心——毕竟老弱难民的数量也不是很大,打了这么久,老弱基本都死光了。

    在收容难民的同时,山南的监察司派出的人员也开始拜访大大小小的宗姓,往往是一次拜访就可以完成任务——具体表现为集体难民的数量大为增加,而且这些难民是一次登记在另册之中的。当然,其中的一些手段自然是见不得光的。

    陕虢方面对此也不是毫无察觉,但他们没有一点办法。新任观察使李昶是远支宗室,曾在神策军任职,怕死得要命,成日跟在李严身边,以自己淮南王后裔和神策军前军官的身份和自称祖籍淮南的李严排亲戚、拉关系,一心想跟着李严回山南做个闲官。

    观察使都如此不要脸皮,下面的人更没有勇气去管山南兵,大大小小的官僚将校们各寻门路,倒是十有六七想去山南,有点本事的谋官做,没本事的想去闲住——谁都知道,住山南比起住长安要稳当许多。对此,李严一概应允,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是比较有钱,直接等于富裕人口。

    陕虢之地乱作一团,李严却没有什么闲心呆在行辕喝茶,直接带了亲卫营北上,观察尚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河中南部几县,观察河东军行止。

    李克用果然不敢冒险,在薛志勤回去后的第二天便派了弟弟李克宁赴阙表忠,松了一口气的皇帝李晔评道:“汝家,宗室表率,国家屏藩也。”

    下了评语,皇帝自然是要穷大方一回,李克用加了太傅,李克宁、李克柔等七个李家子弟给了从开国县侯到开国县男的爵位,方才三岁,刚会跑步的李亚子更是一下子做了国公。圣旨还给了一堆空白告身,“任卿自委”。

    至于之前的烂仗,皇帝很干脆,直接把责任推给了躲到西川的田令孜身上,各派势力的对错一概含糊而过。

    李克用得了台阶,情势也不好,自然也会再死死纠缠说要除奸,李克宁一回来就立即拔营,寻朱温晦气,找回场子去了。

    李克用中军虽然一度离李严不过三十里,但李严不会傻到去拜谒“国家屏藩”,只是派人送了之前答应的马靴酒水,另加千石粮食犒军。使者王慕见了李克用之后更是直接带着庞大的队伍北上河东,去履行两镇密约去了。李克用虽然对李严的顾忌已经很大,但眼前却只能由王慕去自己的老窝换取山南急需的马匹等物,只是在心中发狠。此时的局势比之两镇密约之时已大为不同,李克用已经不想再履行那“资敌”的密约——李严的强大速度已经超出了他的控制,以李严现在的表现来看,没有马匹也足够牵制朱温了。

    对此李严也早有防备,在王慕临行之际,他交代道:“李克用虽然不会翻脸,但以后暗中阻挠是一定的。因此你去的主要目的不是换马,而是搞公关……就是和那些胡人或者养马的汉人拉好关系,日后咱们可以绕道运马。回来的时候从西边走,见见那些西镇的节度,许点好处给他们,免得到时候路上被那些狗日的抢了。”

    兄长王羡现在已是位置颇高,心气不小的王慕却是第一次担当大任,心里虽然激动但还是相当谨慎的,一一记住,问道:“如果从西边走的话,下官担心到时候没有多少东西贿赂他们。请大帅示下。”

    李严一笑:“别怕,到时候有人会给你钱的。”

    王慕是个聪明人,很快想到了来钱之处八成是潜伏于当地的职方处成员,当下也不敢多问,告辞而去。

    望着使团的远去,李严猛然发现,自己的势力居然如此之庞大,一时间竟生出了一丝难以相信的心思。

    虽然兵种还不齐全,但战斗力一流的军队、堪称天下最庞大的间谍网络、最先进的军阀统治体系,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口……这一切换在几年前做小兵的时候根本是不能想象的。

    军阀李严很自然地忽略了,无论直接或者间接丧于其手的人命也是当年无法想象的,他现在只有一股豪迈的气息充溢胸口。

    “告诉刘知俊,动手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