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残唐再起 » 第四卷:逐鹿,军阀时代 第十一章:长安来人

第四卷:逐鹿,军阀时代 第十一章:长安来人

    又是一年,山南的整体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虽然这一切的得来对于李严来说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过程,也没有什么曲折离奇之处,说起来更像是小打小闹,但结果却是非常得好。

    军事上,山南空间更大,军力更强,而且还没有彻底暴露自己的实力。经济基础方面,作为太平乐土的山南也日趋稳定,除了农桑,“公私合营”的商行们年底就实现了分红,纳税虽然不算多,但势头却是猛得很。军管制度在新占领区表现得很好,而在山南旧境则已经开始逐渐放开——这次的山南新年讲话明确了军管制度的在各地的退出时间。各地反馈的信息表明:山南旧境几州的百姓平均一年能以粮为主的时间已经延长到了九个多月,要是没有极高的税赋,山南的每家每户或许都可以算得上地主。

    现在李严已经不需要再去关心财政民生这些他不太擅长的事情,而是集中抓军事。军队是山南的一切,补充到了七万,而且还在扩张的军事力量始终不曾停止战争准备。单从步兵力量来说,山南军的确已经是天下无双,一般的镇军根本不值得一扫。随着战术训练日臻完善,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火药普及。

    从第一军少数部队能够使用火药到全面铺开是山南实力上升的必然结果,李严和他的军官团信心十足。现在就算有对手得了火药成品甚至配方也很难对山南构成威胁——且不说使用效果,单是产量这一条全国上下加起来几年内也做不过山南。

    于是,山南各个军事训练场都开始响起爆炸声,弥漫着硝烟味道。在训练场外,监察司对闻声而动的各镇奸细的抓捕工作也是如火如荼。

    虽然火药操作训练比较复杂,但开展得还比较顺利——百分之一,也就是两百人的事故死伤额度到现在只用了一半。

    比起步兵,水军和骑兵就显得麻烦很多。因为训练周期问题,山南大批招募上述两个兵种的熟练兵,无论出身,只要入了山南军就可以得到山南籍贯,取得比新募军更好的待遇——这吸引了大量来自天下诸镇,尤其周围弱镇职业兵的到来,混杂在其中的还有一些马贼、游侠儿之类,甚至还有奸细,不过监察司和军方宪兵配合得很好,这些社会渣滓造成的恶性案件并不多。

    外募兵虽然可以带来经验和马匹、装备,但却不是李严放心的群体,因为这种担心,李严早期不知坑杀多少这样的混帐。现在形势虽然强了,但练自己的兵,练出只知道大帅的兵才是李严所期望的,因此即便是过年,水军和骑兵都没有得到步兵那样的轮休机会,一直在进行着高强度的训练,李严亲自蹲点骑兵训练场。

    骑兵训练总管韩绰自从族弟韩建改任荆南军管使以后一度也想步其后尘,被李严骂了一通以后才收心,他从身军官世家,练兵非常得力,一到训练场就像是换了一个人,精神抖擞。

    “起!”韩绰的声音里战意十足,好象这并不是一场演练,而是千军万马的实战。

    骑兵们握紧手中的漆枪,五百杆枪却像森林一般。

    “杀!”

    “杀!”骑兵们跟着韩绰的命令齐声怒吼,催动了跨下坐骑。

    已经蓄力的战马迅速启动,数息之间大地都为之颤抖起来,蹄子扬起的灰尘弥漫了整个训练场。

    “下枪!”

    顺着势能,骑兵们的漆枪放了下来,向前平举。轰然间,“敌阵”被冲开,木屑纷飞。一个冲刺便是穿透。

    “刀!”再回身时,山南制式马刀已经上手,刀刃之下靶子瞬间不再完整。

    “山南骑兵——”领军的薛孟猛勒马,大呼一声。

    “有我无敌,杀!”骑兵们的吼叫和马匹的嘶鸣混杂出令人心折的气势。训练场上的每个士兵胸口都仿佛有火在燃烧,仿佛有一种想要撕扯胸膛的狂野。

    薛孟立正刀于胸前,吼道:“山南骑兵模范团操练已毕,请大帅讲评,统制官薛孟!”

    李严站了起来,走到自己的战马跟前,翻身上马,动作之娴熟似乎不弱于专业骑兵。

    “你们很好!”李严放马走了几步,从一张张兴奋的面孔前路过:“但是……还不够!”

    士兵们的脸色微变,握紧了手中的马缰。

    “你们要做的不是山南的模范团,还要是大唐的模范团,甚至是全天下的!”李严已经许久没有这样大声训话,刚才骑兵模范团的表现让他想起了当年第一次看李存孝率部冲锋杀敌的情景——这是真正骑兵的震撼。

    “在你们面前,有战斗多年的河南骑兵,称雄多年的代北铁骑,有马背上生的胡人!你们都能胜得过吗?”

    “能!”每个士兵都昂起了头,坐下的马匹似乎也受了感染,躁动起来。

    “我只有一句话给你们……”李严大声道:“只有最优秀的骑兵才能在立马模范团!”

    “模范团!模范团!”骑兵们发出了阵阵嘶吼,仿佛天下都是他们的。

    “继续!”李严在薛孟身边稍作停留,纵马而去。

    薛孟回身,大吼:“敬礼!”

    马刀全部竖了起来,刀锋泛寒。

    李严并没有回头,他对骑兵模范团的表现比较满意,虽然可能还与河东精锐有差距,但这份气势却已经宣示了模范团的未来。

    可惜……模范团只有一个。

    “八百匹马,全是没有骟过的真正战马,全套制备所提供的改良鞍具和战具,五百个骑术最精的战士,整个团的建设花费是十万山南农夫或者一家最大规模商行一年的贡献。”韩绰似乎看出了李严的心思,说道:“若是三千骑兵尽是如此,还真是一支强大战力。”

    李严放慢了马匹,问道:“我听说有的骑兵还在用农家的驽马训练?”

    “是!”韩绰无奈地点头:“我与负责战马事的王慕说起过,但他那边怕也是真的难——路途太远,又不能太引人瞩目。”

    李严沉默了一会,说道:“咱们现在搭建的只是骨架,不出三年,我定会给你战马万匹!”

    可以理解为逐鹿便在这三年内吗?韩绰点头,心里有些复杂。作为山南军官,他迫切希望一支非北地的强悍骑兵在自己手中诞生,但作为世为唐将的军官,李严逐鹿将带来的大转变又让他有些不敢期待。

    三年之言并不是李严一时兴起,而是他内心长期规划下的一个实现阶段,五天前,他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心。

    “末将韩国安见过襄阳郡王”军官拜倒,恭恭敬敬。

    这是韩国安,李严很难从眼前这张苍老的面庞中寻觅到当年那个扑克牌脸的影子,他已经有白发斑斑,脸颊上多了一道直至眼角的伤疤。

    “这是先皇在时末将奉命扫荡乱民所留,”韩国安解释道:“京畿流民作乱……却是一宗罪孽……”

    李严无语,流民二字是他来到唐朝以后最深刻的震撼所在,那些仿佛蝼蚁一般……甚至不如蝼蚁的生命曾经爬满了他的心脏。

    “陛下的旨意大帅已经知道了……”韩国安的情绪只是稍微波动,很快回到正题:“大帅是寿邸旧人……望大帅为国作想,早日发粮。”

    长安饿死人……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居然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人饿死!理想主义破灭的皇帝束手无策,只好再求各镇,还得派个熟人来先提“旧情”——他怎么不派刺客再来刺我?!其实李严的情绪并没有多少愤恨,更多的是悲哀。

    “据我所知……”李严开口,说不出是什么语气:“朝廷并没有削减开支,宫里和诸大人依旧用度很大?”

    韩国安有些尴尬,迟疑了一下说道:“这是朝廷的体面……”

    李严并不想在这些问题上纠缠,换了个话题:“老韩现在在哪位将军麾下任职?王建将军?”

    韩国安脸色一变,有些窘迫地答道:“回郡王,在北衙。”

    李严没再说什么,韩国安毕竟已经不是扑克脸,一个熟练军人不带兵却做闲官……难免老态。

    “山南接受了大批北方难民……拿不出太多,先凑七千石罢。”李严已经对那个朝廷没有一丝兴趣,就算皇帝有点心气,杨复恭也不算太坏……但它始终已经是积重难返,只希望这点粮食最终能有个两三成到那些饥饿的百姓中去……长安的百姓在挨饿,帝国北方也都是如此,以至更甚。监察司派出各站搜集的数据只能是一个大概,但也足够骇人——除了大镇之中除了山南、河南、淮南以外,每镇都有无数的难民,每秒钟都有人饿毙,也许很快会被吃掉……要么是被野狗豺狼,要么是被他们的同类,甚至亲人。

    韩国安是什么时候走掉的李严已经忘记了。在走之前他好象想问张克行的近况,但最终没有开这个口。

    张克行已经被囚禁两年了……李严从来没有去看过他,看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在李严的记忆里,张克行和韩国安都将模糊……尽管两人现在都襄阳。

    一个人坐了许久,望着拿着公文进来的李胤烨,李严问道:“咱们的规划若是提前——你看有几成把握?”

    李胤烨一呆,随即答道:“如今局势依旧不甚明朗,去年混战的结果怕是我方最为招忌……”

    “几成?”李严追问。

    “这个得估算,不过三成还是有的,毕竟咱们还是隐藏了实力……”李胤烨忽然有些担心,生怕大帅又回了当年冲动卤莽的性格。

    李严长身而起:“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