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世大宋 » 第三十八章 国士无双(上)

第三十八章 国士无双(上)

    天色已经是蒙蒙亮了,但实际上时辰尚早,毕竟现在已经是初夏,白天总是很快的把黑夜赶走。然而昼长夜短并没有影响到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规律,无论你是哪一种人,该睡觉的在睡觉,该起床的依然免不了要一大早爬起来。

    此刻,南熏门城楼上的李迁隆显然不属于可以安睡的那一类人,身为主管南熏门防务事宜的一名校尉,他已经在初夏的夜风中站立了整整一夜。

    马蹄声由远而近,数骑沿着城外笔直的官道飞驰而来,马匹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即使在微明的天色中依然清晰可辨。

    “又来了!”站在城楼上的李迁隆远远望着飞驰而来的马匹,低声叹道:“才这么一个晚上的功夫啊!这却已经是第十七次了。来人!军情紧急,立即开门!”

    没错,军情紧急。现在河北西路的战局依旧处于焦着状态、胜负未分。于是,沿着河北西路到汴京的官道上,无数驿站都处于疯狂运转的状态。除了战争信函,其他的一切公文都差不多停止了。从战场附近传来的各种消息一日数至、真假难辨,搞得汴京城里也是人心惶惶谣言四起。而最新的一条消息是,竺名时大人开始了主动反击,率领着精锐大军夺取了战场主动权,追着敌人满世界的跑,大有横扫天下、光复失地的气势。

    当然,以上这些消息在各人眼里有着不同的解读。起码在杨翼看来,所谓的追着敌人跑也可以说成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反正竺名时不好好的守着真定府而是跑到外边瞎折腾,终究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事实上,自从杨翼那天在南泊大营里下定了阻击女真人于黄河北岸的决心后,就一直在四处活动,希望能得到朝廷里的支持。只不过,杨翼的努力收效甚微,大多数人鉴于目前河北西路并不明朗的战局,认为杨翼现在就叫嚷着要构筑什么黄河防线,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又或者有点为时过早。

    “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对于自己到处呐喊却无人响应的尴尬局面,杨翼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只不过,对于构筑黄河防线一事,杨翼却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拖延下去了。因为如果在黄河拦不住敌人,那么就意味着很可能要在汴京城下与敌人决战,可那样就将形成非常危险的局面,毕竟殿前司、御史台里那帮吃里扒外的家伙恐怕目前最盼望的就是女真大军了……

    “你说要构筑什么防线?”王存对于杨翼一大早就登门拜访多少有些不太愉快,毕竟王存虽然老了,可是睡眠质量一直都挺不错的。

    “黄河防线!”杨翼必恭必敬的回答:“下官亦是明白得很,眼下河北战事难分难解,说构筑黄河防线多少有点为时过早。只不过河北路距离京城实在太近,若我等不早做防范,恐怕将来悔之晚矣!”说起来因为王临碧的缘故,杨翼并不太愿意来王存的府上,只是以王存在帝国军事上的超然地位以及四朝元老的身份,杨翼不来这里又能去哪里呢?

    王存低头想了想,忽然问道:“本来未雨绸缪乃是我等为臣子的份内事,然构筑防线却要三思而后行,原因有二,子脱可愿知之?”

    “子脱洗耳恭听!”杨翼一副谦恭状。

    “一曰地点。”王存站起来,背负着手说道:“构筑防线你可以选择在卫州,那处乃是要害之所,并且附近有新乡、共城作为外围城池,更有位于黎阳的安利军作为支持。何以子脱竟要在黄河南岸构筑防线?黄河者,人皆以为天险,其实则不然,今年入夏之后雨水甚多,黄河难免有泛滥之忧。若大军齐集,万一遇上黄河水灾,可就不得了啊!”

    “王相公所虑甚是!”杨翼对于在黄河构筑防线的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然考虑过水患的事情,然而据他所知历史上元佑年间并无黄河大水的记录,想必这样的风险是值得一冒的,只不过却无法说与王存听:“卫州距离真定的距离实在不远,目下如果在那处组织防御,恐怕一是时间上来不及,二是军队调动有困难啊!眼下河北的主力尽在真定府决战,咱们组织防线的军队多半要从京辎路抽出。与其花费本就不多的时间跑那么远去卫州,还不如就在京城附近的黄河岸。况且说到黄河泛滥,我等自然应依高地扎营,并且沿岸布置探哨,黄河一有异常也可早作准备。”

    “二曰士卒钱粮。”王存继续提出问题:“眼下战局未明,如果你现在就提出要调动大批的军队和钱粮物资,朝廷里一定通不过。毕竟万一竺名时那边打赢了,你调动大军构筑防线便是多此一举,凡赞同过你意见者,都会被人弹劾徒耗国力啊!”

    杨翼冷笑道:“王相公乃国之砥柱,执掌兵部不知多少岁月,也认为竺名时能打赢么?”

    王存默然良久,方才回答:“此事甚难预料。虽说真定大军弃固求险,安知不能得胜?”

    杨翼心中大骂老狐狸啊,这个时候都不愿意讲一句有可能负责任的话:“适才王相公也说未雨绸缪乃是为人臣子的份内事,无论真定战事胜与不胜,作好准备方可万无一失。”

    杨翼看看王存的脸色,似乎王存依然不为所动,于是杨翼沉吟片刻,终于咬牙道:“金明池争标之前,下官在状元楼听闻一事,此事关于殿前司的王殿帅…”

    杨翼把那天在状元楼的遭遇完整的讲述了一遍,最后道:“下官以为若女真人到得汴京城下,汴京内有家贼外有强敌,断不可守!还请王相公斟酌!”……

    很明显,杨翼对王存所说的话起了作用。因为仅仅一天之后,朝廷对杨翼构筑黄河防线提议的态度就起了根本性的变化。早朝的时候王存首先表态支持杨翼的提议,接着范纯仁、苏轼都表示赞同。文彦博、梁焘等太后的嫡系也在太后的暗示下出来支持,毕竟这里面关系到叛党勾结外族、关系到社稷的安危,没人敢掉以轻心。

    以上这些人的支持并不出乎杨翼的预料,令杨翼真正吃惊的是居然郑雍也跳出来大唱赞歌,这在杨翼看来多少有点不可思议。直到郑雍提出构筑黄河防线的人选时,杨翼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雍打的是削弱太后一派在京城中实力的主意。

    “臣以为,王相公德高望重,是最适合北上的人选!”郑雍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如今河北主力正在打仗,周边诸路一时不及抽调,王相公手里不是有宣效六军么?好歹也有万把人,加上京辎路外围的厢军、乡勇,终归能凑个三、五万人,足够王相公依拖黄河天险固守了。”

    要是按照郑雍的分析,王存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至少杨翼也是这么认为的。熟知历史的杨翼对靖康之耻的过程非常熟悉,在那个历史里,黄河岸边的宋军望风而逃,于是女真人非常轻松用小船把军队分批渡过了黄河,其实哪怕只有几千宋军对渡河的女真人发动攻击,情况也不会演变到后面那样糟糕。所以,对于有王存这样忠于国家的大臣去守黄河,杨翼还是比较放心的,起码王存看起来不像是会望风而逃的样子。

    “不行!”看看下面没人反驳郑雍,高太后就决定亲自出马,毕竟王存的宣效六军乃是她手中的主要力量,就这么被郑雍的几句话给扔到黄河边上,是高太后绝对不能接受的:“王相年纪已大,不宜出征!”

    “非也!”郑雍毕竟顶着头号御史的名头,说起话来也没有太多顾忌:“一则黄河距离京师不远,王相公并无奔波之苦,二则构筑防线耗费颇多,若无王相公这般资历,恐怕一般人是应付不来的。”

    “臣,愿前往!”杨翼觉得这个时候自己再不说话,回头高太后非扒了自己的皮不可:“此事乃是臣先提议,其中种种布置早已经谋划多时,非臣亲去不可!况且臣此去不用京中一兵一卒,只需武学以及各地乡勇,并要朝廷下文,给我便宜处事之权可也。”

    高太后大喜,立即赞同。虽然杨翼的武学也是自己的重要力量,但毕竟人数达到两万并且驻扎在城中的宣效六军才是根本,况且杨翼这么一去,距离京城也不远,说不定聚集了更多帮助自己的实力也未可知:“诏!复除杨翼冠军将军,权黄河防务事宜,户部、兵部、枢密院,全力供应其所需物资。”

    ******

    南泊大营议事厅。

    “不用京中一兵一卒?”陆定北像看疯子一样看着杨翼:“您这牛皮可吹大了,想光靠着京辎路的乡勇弓役就能组织防线,恐怕不太可能吧?”

    杨翼摇头苦笑:“京中的兵我能动么?街道司没有战斗力,宣效六军和马步亲军是太后的宝贝,虎翼军是郑雍和王敬心的心头肉,我要谁的兵谁都会跟我急。不这样说的话,谁还支持我北上?”

    “那么大人有什么打算?”章楶问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杨翼对于章楶的话是深以为然的,老天爷总是把胜利的机会留给准备充分的人。

    接下来的几天里,杨翼像上足了发条的轮子般竭尽全力的运转,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准备工作,而实际上,目前整个南泊大营都被动员起来了…….“知道了么?我们要上战场了!”这是目前学员们中间流行得最广的传言。对于这个传言,有些学员比如郭成等人就非常期盼,毕竟将近一年来在南泊他们学到了很多完全不同的东西,特别是一些以前并不知道的作战理论,这使得这些以前就多次征战沙场的将领们非常的兴奋,甚至迫不及待的想拿出来练练。而与郭成等不一样的是,五队到九队的新学员们还从未真正上过战场,突然而来的战争多少使他们紧张。

    无论是兴奋还是紧张,杨翼现在没空去给学员们上心理辅导课。他先是跑了户部,毕竟钱粮物资是打仗的基础啊!

    赵瞻最近对杨翼很不满,杨翼自从当上了这个所谓的户部侍郎后,并没有为户部的事业作出过任何贡献,反而经常给户部出难题。先是以建设南泊的名义从户部抗走了无数的钱,现在又莫名其妙的鼓捣什么防线?老子堂堂枢密院最高长官都没去鼓捣,你倒出来瞎搞是什么意思?

    “我不管!”看看赵瞻板着脸,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赵瞻这里吃冷脸的杨翼,终于来了脾气,他决定耍横:“你有钱要给,没钱也要给!还有粮食,你要是弄不出来就去开常平仓。现在下官我什么都没有就是人多啊,你要是不给,我就带上弟兄们上你家吃去。就算你们老赵家财大气粗,估计也不够我几万乡勇们吃上十天半个月的。你还别不信!下官我的名声一直就不是太好!”

    对于杨翼如此飞扬跋扈的说话,赵瞻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说起来自己这个枢密院签书恐怕是枢密院历史上最没面子的一个了。虽然明知杨翼这是危言恐吓,不过关于杨翼当初率兵公然暴打朝廷命官林东的故事,赵瞻也是有耳闻的,未必这一回杨翼就是光说不练啊!

    事实上,如果评选目前全京城最令人讨厌的官员,杨翼一定是票选排行第一。因为从户部拿着赵瞻签发的钱粮出来后,杨翼就连着跑军器监、兵部等等部门,好说烂磨加喊打喊杀、打一棍子再喂一颗糖,花了几天的功夫终于获得了各部门口头上以及文件上的支持。

    除了白天忙着跟各部门打交道办理各种文书手续以及要钱要人之外,晚上的杨翼就在武学跟各教授研究相应的布置事宜。

    其中王有胜被杨翼派到了京东西路去召集一部分的弓役,李宏伟被派到京西北路招募义军,而种思谋则负责编练京辎路的三万厢军,而这三万厢军基本上就是此次黄河防线的主力部队了。杨翼为了确保自己主力部队的战斗力,还计划让学员九队和学员四队拆散,全部作为训练教官充实进入厢军之中。

    另外杨翼也多少自己贡献了点私人财产,因为沈括自从上次听了杨翼关于把火药制成颗粒的建议后,居然真的制成了颗粒状的火药,并且使用竹筒作为发射用具。面对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首个身管武器――竹筒,杨翼当然要用上一用,所以他就要求杨传香的私人工场全力开工,尽可能的赶制一批类似的竹筒出来。

    当然,以上的也就只是布置,还未正式的展开,实际上杨翼要求各部分人员必须在十日之内,到达位于陈桥镇和郭桥镇之间的黄河南岸集结建立营地,这对于分散于京辎路各地的厢军、乡勇们来说,已经是一个难度很高的动作了。

    而令杨翼自己最为忧虑的,还是军队的人数,毕竟战斗力本来就比较差的三万厢军,无论如何都少了点,只不过有点出乎杨翼意外的是,十天的时间还没到,从河北西路传来的消息,就让杨翼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