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徒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23章 还敢打主意不成?

第23章 还敢打主意不成?

    徐光启这样做,既是遵从皇帝的旨意,也是借机考究一下这位仙师的才学。

    如此明显的意图,徐浪当然是轻而易举的,就看了出来。

    当下侃侃而谈:

    “如今大明灾荒四起,百姓食不果腹,推广高产粮食是首要目标。”

    “徐大人接下来可重点推广土豆,番薯,玉蜀黍的种植,这三种皆是耐旱高产的作物,推广开来,可以活命无数。”

    (PS:玉蜀黍就是玉米,元代的《饮食须知》一书中,就有玉蜀黍的记载,15世纪成书的明代的药物学著作《滇南本草》中,亦有玉蜀黍的药性记载。)

    闻言,徐光启震惊不已。

    作为一个在农政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的人,徐光启当然知道这三种粮食作物。

    这三种粮食作物,早已传入大明。

    然而,并不被时人所重视。

    更没几个人,知道这三种粮食作物的习性、产量。

    但是听仙师之言,似乎仙师对这三种作物,皆是知之甚深。

    对徐浪抱拳作揖:

    “仙师开设大明皇家农投集团公司,推广土豆种植,功德无量。”

    虽然徐光启对于徐浪推广土豆的方式,有点难以接受,但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确实可以快速的推广土豆种植。

    “只是,莫非仙师也知道番薯和玉蜀黍的品性?”

    徐浪淡淡一笑:

    “这三种,皆是原产于美洲大陆的作物,早已传入我大明。我当然知晓。”

    “为了国计民生,有劳徐大人多费心了。”

    徐浪的农投公司,目前针对的,只是有耕地的自耕农。

    对于无土地的流民和有土地的地主,都无能为力。

    虽然徐光启的推广也未必能够收到什么成效,但是多尝试一下,总是好的。

    徐光启再次作揖:

    “这是下官分内之事,自当尽心尽力。”

    李标,李邦华,范景文,三人对农政并不通晓,但是看徐光启心悦诚服的样子,就知这位仙师,果然是有真才实学。

    顿时,他们对徐浪,不禁有了更多的敬意。

    怪不得陛下叫他们有事解决不了,就来找仙师。

    徐浪侃侃而谈:

    “火器是未来的战争之王。”

    “徐大人作为工部的主官,大力发展火器火炮,是重中之重!”

    “我这里给徐大人推荐几个人,当可以助徐大人一臂之力。”

    李标,李邦华,范景文,还不怎么样,徐光启闻言,下巴已经掉了下来。

    仙师徐浪所说的理念,和徐光启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奈何这个时期,冷兵器作战还是主流思想,所以,赞同他的思想的人,并不多,乍一听到徐浪的话语,徐光启有种遇到了知音的感觉。

    同时,徐光启心中也是暗暗庆幸。

    仙师在皇帝陛下的眼中,举足轻重,现在仙师也如此重视火器,那么,往后他发展火器遇到的阻力,将会直线下降!

    “原兵部右侍郎毕懋康,宁国人焦勖,长洲人薄珏,还有你的弟子孙元化。他们都是火器方面的专家,当可以给你提供臂助。你们可以组成一个火器研究院,专门研制火器火炮。”

    徐浪缓缓说出了几个人的名字。

    徐光启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已经合不拢了。

    他想不到,仙师不但精通农政,而且对火器方面的人才,也是如数家珍。

    由于贪腐严重,大明制造出来的火器,越来越差,导致军队越来越抗拒使用火器。火器的研制,更加是已经荒废了。

    这个火器研究院要是能成,意义重大啊!

    “谢仙师提点!”

    徐光启再次郑重拜谢。

    徐浪干脆送佛送到西:

    “现在大明军队装备的火绳枪,效率差,雨天不能用,我建议在击发装置上,做出改进。比如,把火绳换成燧石击发。”

    “火绳换成燧石击发……”

    徐光启失神的重复着徐浪的话语。

    然后,猛的差点跳了起来。

    “是啊!火绳换成燧石击发!不就可以解决火枪雨天不能使用的问题了吗!而且击发效率也可以提高好几倍!”

    火绳枪装备大明军队已经两百多年了,效率差,使用受限的情况一直存在。

    然而此前并没有人想到过,要改进火枪的击发装置!

    他万万没想到,仙师随口一言,就是一个如此天才的创举!

    徐光启差点想给徐浪磕一个:

    “下官替大明感谢仙师!”

    徐光启会清楚,如果这个燧石击发的改进能够完成,大明的火器将会迎来一次质的飞跃!

    徐光启此次前来拜会徐浪,只是出于礼数。

    他实在是没想到,竟然可以收获如此重大的惊喜!

    徐浪只是淡淡的一笑:

    “徐大人言重了。”

    自己只是一个搬运工罢了。

    所以,徐浪也不好意思在这些名人的面前骄傲。

    李标,李邦华,范景文,脸上都是骇然的神色。

    他们不懂火器,但是他们知道,徐光启是研究火器的专家。

    既然徐光启都如此的五体投地,那么,仙师所说之言,肯定是惊世骇俗。

    这个时候,他们有点明白,为什么皇帝会对这位仙师如此推崇了。

    感情这位仙师,是个通天彻地的大才啊!

    吏部和刑部那些破事,李标和范景文倒是不好意思问仙师。

    但是李邦华就不一样了。

    他正为整顿京营受挫而烦恼呢。

    当下李邦华对徐浪作了一揖,诚恳的请教:

    “下官整顿京营,遭遇勋贵集团极力反对,敢问仙师,下官应该如何应对?”

    此前李邦华对徐浪的才学,确实十分怀疑。

    但是听了徐浪和徐光启的对答,李邦华已经确信,徐浪的肚子里,暗藏经天纬地之才。

    徐浪问道:

    “现在闹的最欢的,是哪些人?”

    李邦华答道:

    “国丈周奎父子,成国公朱纯臣父子,仗着权势,闹得最凶。”

    “陛下又不表态,此几人身份特殊,不知如何是好了?”

    徐浪眉头微皱。

    刚才自己刚刚说了,十几年后周奎和朱纯臣的罪行,想不到,此二獠,现在就已经是罪恶累累。

    略一思索,心中已有一策。

    “李大人,这几人恶贯满盈,自会遭天谴,大人不必多虑。日后,京营整顿定能顺利进行。”

    李邦华有点不明所以。

    但是也不好多问。

    于是,双方进入了闲聊模式。

    从轻松写意的谈吐中,李邦华,徐光启等四人,惊讶的发现,这位衣着打扮怪异的仙师,竟然是学贯古今中西,包罗万象。

    尤其让他们折服的是。

    仙师一副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让他们不禁暗中庆幸,有此忠心报国的大才相助,实乃是大明社稷江山之幸!

    聊了一盏茶的功夫。

    李邦华,徐光启等四人,告辞离开。

    徐浪送四人离开。

    立即叫来了几个村民。

    给他们做了一番布置。

    返程的路上,李邦华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徐大人,你说为何仙师对你工部的未来做出了具体的建议,对我兵部的难题,却只是泛泛而谈?”

    徐光启其实也是不明所以。

    但是直觉告诉他,徐浪不是一个故弄玄虚的人。

    “仙师能洞察天机,或许,周奎、朱纯臣等人多行不义,会遭到报应吧。”

    李邦华摇摇头。

    但是也只能是接受这样的解释。

    回到京城。

    徐光启立即迫不及待的,求见崇祯皇帝。

    崇祯在御书房召见了徐光启。

    “徐爱卿应该是刚刚从仙师那里回来吧?马上就来求见朕,有什么要事吗?”

    “禀陛下。”

    徐光启于是将仙师徐浪的提议,一五一十的,向崇祯皇帝说了。

    崇祯毫不犹豫的,表示了同意。

    仙师既然都已经说了,火器是未来战争之王,那绝对错不了。

    “只是,如今国库空虚,朕恐怕拨不出多少银子给你研制火器?”

    蜂窝煤虽然大卖,但是也要一个月之后,才有钱拿。

    而且,那十来万的银子,对于庞大的大明帝国来说,其实还是杯水车薪。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内务府,那个衙门不要钱?

    最后分给工部的,估计也没几个钱了。

    徐光启只能摇头叹息。

    这个时候,他终于理解,为什么崇祯不要皇家体面,顶着百官群喷的压力,也要开店赚钱了。

    一文钱难道英雄汉啊!

    没有钱什么事儿,你都办不成。

    “陛下,您不如让仙师多整几门赚钱的生意出来吧。”

    国库的钱,还不够各个衙门瓜分呢,徐光启知道自己是指望不上了。

    现在唯一能够期待的,就是皇帝的皇家商号,能够日进斗金,那样子,他的火器研究院,才有可能拿到研究经费。

    说到钱,崇祯更加惆怅。

    你就一个火器研究院缺钱,但是朕的整个朝廷都缺钱啊。

    “下个月吧。赚到了钱,仙师就有本钱开展更多的生意。”

    “……”

    君臣二人,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不知不觉间,增进了感情。

    ……

    这天晚上。

    怡红院里。

    一间雅间内,成国公世子朱重茂和都督同知周鉴,都是美女在怀,春风得意。

    自从昨日在京营偶遇之后,两人也算是臭味相投,一拍即合。

    相约一起来逛青楼。

    “哈哈哈哈,连陛下都不保他!李邦华的整顿,肯定是进行不下去了。”

    朱重茂一边喝酒,一边在怀中的美人身上,上下其手。

    周鉴搂着美女的细腰,不误遗憾的说道:

    “只可惜没能当场革了那狗官的官职!”

    朱重茂不以为意:

    “迟早的事情!以皇帝的性子,只要百官持续施压,皇帝迟早会拿下李邦华。”

    “那狗官也是脑子进水了!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是个什么货色!”

    “想当年,张居正都没敢查咱们勋贵吃空饷这一茬,他李邦华刚刚上任,就要查我们,还当我们这些勋贵是吃素的呢!”

    周鉴恨恨道:

    “我恨不得那狗官立即被革职下狱!”

    周鉴和他爹周奎一样,都是爱财如命。

    一想到那滚滚的财源,差点被李邦华掐断,周鉴气不打一处来。

    “……”

    “你知道大明煤业一天能赚多少银子吗?”

    就在此时,隔壁房间突然传来一道鸭公一样的沙哑的话音。

    这道话音不高不低,但是周鉴和朱重茂都听得清清楚楚。

    两人的品性其实都差不多,一听到银子,顿时都是双眼放光。

    而且,隔壁谈论的,还是当前京城最火爆的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旗下大明煤业。

    随即,一道洪亮的声音响起:

    “日进斗金就是了!具体多少还能让你知道?”

    鸭公声非常得意:

    “不好意思,我有一个表亲,在大明煤业的账房干活,我碰巧就知道!那个数目哟,说出来吓死你!”

    洪亮声被钓起了兴趣:

    “说来听听!”

    鸭公声:

    “哈哈哈,告诉你自是无妨,但是你可要提防好了,可别被吓死了!”

    “……”

    顿了一顿,鸭公声的声音再度响起:

    “一万两!一天一万两!”

    “他喵的,老子跑南闯北,贩卖布匹,一年也转不了一万两银子啊!皇家的生意果然好做!”

    洪亮声带着艳羡:

    “全京城的人,都抢着买蜂窝煤,赚一万两好像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京城百万人口呢!”

    鸭公声突然压低了一点声音:

    “但是你知道吗?一个蜂窝煤的成本只要六文钱!足足四成的净利润啊!”

    “这玩意儿,也不知道,是啥配方制成的,妥妥的一颗摇钱树啊!”

    声音虽然低了一点,但是周鉴和朱重茂还是能够听到见。

    闻言,他们都是大受震撼。

    他们两家都大肆吞吃京营的兵饷,但是一个士兵的月俸银也不过是几两银子。

    就算他们霸占几百个空饷名额,一个月也只是进账一千多两的银子。

    然而此时,他们听到一门一天就可以净赚一万两的大生意!

    你叫他们如何能不情难自制!

    洪亮声叹息:

    “眼馋又有什么用!我姑丈就是做煤块生意的,在蜂窝煤上市的第一天,他就企图仿制蜂窝煤!”

    “但是他店里最有经验的师傅,研究了好几天,也看不出那个煤球,到底是什么配比!”

    鸭公声充满了可惜:

    “这要是能拿到配方,我李家至少可以享有百年的富贵啊!”

    洪亮声嗤笑:

    “但那是皇帝陛下的生意,你还敢打那的主意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