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徒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26章 朝野震动!

第26章 朝野震动!

    崇祯:

    “立即把周奎,朱纯臣拉进诏狱,严加审问!”

    李若琏行礼:

    “遵旨!”

    噗通!

    周奎,朱纯臣两股战战,双双跪倒在地。

    诏狱那是什么地方?

    那就是个暗无天日的地狱啊!

    进了那个地方,有罪没罪是死是活,不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吗!

    蓝玉,胡惟庸怎么死的?了解一下。

    “陛下,臣冤枉啊!”

    “陛下且听臣一言!”

    崇祯此时刀柄在握,冷冷对一众勋贵道:

    “你们都说说吧,朕应该怎么处置他们?怎么处置这个事情?”

    如果这些勋贵识相一点,崇祯可以对周奎朱纯臣从轻发落。

    但是如果这些勋贵负隅顽抗,崇祯就只有杀鸡儆猴了。

    反正,周奎和朱纯臣这两货,都是脑后生反骨,万万留不得!

    勋贵们顿时感到亚历山大。

    傻子都知道,皇帝这是给一个台阶他们下。

    但是,这个台阶,是那么容易下的吗?

    如果任由皇帝大力整顿京营,他们要损失多少银子呀!

    周奎,朱纯臣多么希望一众勋贵可以力挺他们啊。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

    勋贵们长时间的,保持了沉默。

    崇祯继续施压:

    “怎么?很难做决定吗?”

    “如果你们不做决定,朕只有替你们做决定了!”

    “……”

    一众勋贵这个时候就比较难受了。

    如果他们选择袖手旁观,那不等于是见死不救吗?

    但是如果向皇帝妥协,他们的损失可就大了。

    看着这样的情景。

    成国公愤怒了,他冷冷地扫视着一众勋贵,怒道:

    “今天落难的是我成国公,明天落难的,保不准就是谁家了!如果人人都独善其身,见死不救!我看最终人人都落不了好!”

    周奎只是一个暴发户,倒是不敢对其他勋贵发火,他只是一个劲的求崇祯:

    “臣无罪啊!求陛下从轻发落!”

    要是以前,崇祯绝对不忍看到周奎如此凄惨。

    但是想到这厮,堂堂国丈,将来不但卖国,而且还卖亲外孙皇太子,崇祯看着周奎摇尾乞怜的样子,心中就十分的厌恶!

    当下冷冷道:

    “周奎,这个时候你不该来求朕,你应该去求其他的勋贵。”

    然而,周奎本来是个街头算卦的,最善察言观色,他早知道,那些传承百年的勋贵,对他这个暴发户国丈只有表面的尊敬,其实内里是相当的排斥。

    求别人,别人哪里会卖他的面子?

    “陛下,我可是皇后的生身父亲啊!求陛下饶了我这一回吧!”

    儿子犯下如此大罪,如果皇帝硬是要搞牵连,他周奎肯定也没好果子吃。

    方寸大乱之下,他连“臣”都不称了。

    崇祯无视周奎。

    见一众勋贵久久不语,更加的来气:

    “朕只是想巩固大明的江山!让京营变回它原来的这样子!这有错吗!”

    “莫非你们想吸干京营的精血!吸干大明的精血!让大明弱如扶病,在贼寇与建奴的轮番肆虐中亡国!!!”

    噗通!噗通……

    崇祯爆发的雷霆之怒,让一众勋贵纷纷跪倒。

    皇帝这话说的,真的太杀人诛心了。

    如果他们不支持皇帝整顿京营,就是想让大明亡国?

    “陛下言过其实,臣不敢受!”

    “陛下含血喷人,恕臣不能接受!”

    “……”

    想到大明将来的亡国厄运,想到这群勋贵将来的卑鄙行径,崇祯的驴脾气,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他怒视勋贵,发出咆哮:

    “今天你们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整顿京营势在必行!”

    “你们识相一点,朕还可以给你们一个体面!如果你们不识大体,朕不介意学太祖,杀你们一个人头滚滚!!!”

    “……”

    一众勋贵,面对崇祯的猛烈输出,无不瑟瑟发抖。

    他们一个个顿首伏地,不敢面对崇祯的目光。

    英国公张维贤思绪翻涌。

    站在他的角度,只要保持中立,不参与党争,不参与宫廷内斗,他张家就可以与国同休,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然而此时,崇祯皇帝把亡国都说出来了,而且态度之坚决,前所未有。

    他英国公张维贤,身为勋贵之首,再不表态,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心念电转之下,张维贤做出了决定:

    “臣支持陛下整顿京营!”

    难道为了那每个月一千多两银子的兵饷,就拖垮整个大明吗?

    勋贵喝京营的兵血,本来是百年来形成的潜规则。

    但是这时的大明,已经有摇摇欲坠之象。天灾不断,民变兵变四起,外有建奴虎视眈眈,一个搞不好,大明真有亡国的危险。

    大明如果亡了,他张家哪里还有荣华富贵?

    难得的是,崇祯皇帝展现出了铁血的精神,如果改革成功,没准大明可以中兴。

    借着这样的契机,张家站队一回又何妨!

    张维贤的表态,立即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些本来犹豫不决的勋贵们,在张维贤的带领下,随即纷纷表态:

    “臣支持陛下整顿京营!”

    “臣附议!请陛下从轻发落成国公,左都督!”

    “附议!”

    “……”

    一时间,有一大半的勋贵,对崇祯的整顿,表示了支持。

    毕竟他们的脑子还没坏掉,勋贵集团和大明的国运休戚相关,如果大明真的亡了,他们还有个屁的荣华富贵啊!

    看着这样的情景,崇祯暗暗的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崇祯也感觉亚历山大。

    要是勋贵集团和他死扛到底,那么,场面可能会难以收拾。

    所幸,最坏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这个时候崇祯有了更多的信心,他对着仍然没有表态的那部分勋贵,再次输出:

    “舍小财还是取大义,对你们来说很难选择吗!”

    “朕再给你们十息的时间,如果还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那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这个话语,仿佛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些仍然犹豫不决的勋贵,连忙表态:

    “臣支持陛下!”

    “臣支持!”

    “……”

    哈哈哈哈!

    看着匍匐一地的勋贵,崇祯心中前所未有的快意。

    果然,只要朕拿出魄力,就算冰山,也可以破除!

    “众爱卿能识大体,朕心甚慰!”

    “现对周鉴朱重茂一案判决如下:周鉴、朱重茂胆大包天,冒犯天威,判,革除周鉴、朱重茂一切官职爵位,流放三千里!周奎、朱纯臣教子无方,难辞其咎,判,革除周奎一切官职,遣回原籍!剥夺朱纯臣成国公爵位,爵位由其次子承袭!”

    将你们二人,逐出权力中枢,看你们将来还有没有机会卖国求荣?

    “……”

    一众勋贵都是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这……就是你说的从轻发落?

    周奎、朱纯臣直接瘫倒在地!

    说好的从轻发落呢!

    就这……

    周奎难以置信的看向崇祯:

    “陛下……”

    我可是你的国丈啊!你怎能如此无情?

    朱纯臣的眼神中,满是哀求:

    “臣罪不至此,求陛下收回成命!”

    像他这种勋贵,本来就没有实权,现在连爵位都没有了,以后还怎么活呀!

    崇祯眼神坚定:

    “朕意已决!不容再议!”

    “就这样吧!散了!!!”

    说完,崇祯不给勋贵们任何反驳的机会,直接摆驾离开。

    见状,勋贵们的眼中,无不带着恐慌。

    这个皇帝有点难伺候呀!

    如果崇祯变成又一个“太祖”,也不知是福是祸?

    张维贤的眼神中,却是充满了欣慰。

    如今皇帝展现出惊人的手段和气魄。

    中兴大明有望了!

    崇祯离开东暖阁,直接去向了坤宁宫。

    这么大一个事情,崇祯必须要做一下周皇后的思想工作才行。

    “皇后,和你说个事儿。”

    崇祯心中突然有点愧疚。

    周皇后仁心贤良,掌管后宫节约有度,也从不向他这个皇帝乞讨恩泽。

    但是现在,他一下子处置了周皇后的父亲和小舅,崇祯感情上真的有点亏欠。

    “皇爷何事,但讲无妨。”

    周皇后很坦然。

    锦衣卫抓住周鉴,崇祯欲处置周氏父子,这个事情在散了早朝之后,已经流传开来,周皇后此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崇祯顿了顿,最终还是说出了事实的真相:

    “周鉴无法无天,罪不可赦,朕判了他流放三千里!国丈周奎教子无方,朕革除了他的官职,将他遣回原籍。”

    虽然有点难为情,但是和大明的社稷江山相比。

    这个取舍崇祯是不得不做。

    周皇后娇躯一震。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周皇后还是没有想到,皇帝竟然会对他的家人,做出如此的严惩。

    “……”

    崇祯安慰道:

    “周鉴周奎并无为官之才,留在朝堂有害无益。”

    “朕会赐给他们产业,让他们做个逍遥快活的富家翁。”

    “如今大明危机四伏,举步维艰,朕不得不大刀阔斧。望皇后见谅。”

    “……”

    沉默半晌,周皇后点头:

    “臣妾支持皇爷的决定。”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自己娘家人是个什么德性,周皇后当然是清楚的。

    正如皇帝所说的,朝堂其实并不适合他们,在野逍遥才更适合他们的品性。

    所以尽管周皇后有点难过,但是随即坦然。

    “江山社稷为重,勿以臣妾为念。”

    见状,崇祯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感动的将周皇后拥入怀里:

    “能拥有皇后,真乃朕一生之福!”

    ……

    当崇祯处置周奎朱纯臣父子的消息传出。

    朝野震动!

    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顿时就恐慌起来。

    当天下午,东林党的头面人物,再次在一处隐秘的会馆聚首。

    酒桌上,东林党人一个个愁容满面。

    户部侍郎孙居相:

    “陛下如今越来越刚愎自用了!我等往后如何自处?”

    作为东林党的元老,韩爌第一个站出来表态:

    “如今的皇帝,已经是不可理喻,冒头者很可能会被清算,我建议谨慎行事,静观其变。”

    右都御史曹于汴立即表示了赞同:

    “现在的皇帝不但阴损,而且狠辣。”

    “我们除非能捏住皇帝的命门,否则轻举妄动,只会招来祸端。”

    这两位大佬的意见,获得了不好东林党人的肯定。

    实际上,此时不少东林党人,都是一阵后怕。因为他们中的不少人,也都打过蜂窝煤配方的主意。

    一棵日进斗金的摇钱树啊,他们不仅是朝廷高官,同时也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如果拿到了蜂窝煤的配方,行销各地,银子岂不是哗啦啦的流进来?

    也幸好他们这一犹豫,否则,可能要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了。

    谁能想到,皇帝竟然偷偷的,在西峪村埋伏了一个百户的锦衣卫?

    国舅,成国公犯事,都被如此严惩,如果换做是他们,绝对是死翘翘!

    既然头面人物都这样说了,其他的东林党人也不敢唱反调。

    只不过,他们都没注意到。

    韩爌,孙居相,魏光绪,曹于汴,四个大佬的眼神中,都带着隐隐的忧虑。

    他们早看出大明气数将尽,辽东后金锐意进取,所向披靡。

    所以暗地里,他们通过晋商八大家,已经和后金黄台吉建立了秘密联系,以确保大明灭亡后,他们的家族也能够坐享荣华富贵。

    但是现在,崇祯皇帝这样一顿乱搞,让他们顿时就失了分寸。

    接下来,他们应该何去何从?

    ……

    与此同时。

    各大茶楼酒肆,只要是人聚集的地方,百姓们都在热烈的讨论着,今天朝廷里发生的大事。

    “还国舅爷呢,竟然把主意打到万岁爷的身上去了!”

    “陛下这一波操作威武啊!”

    “流放的流放,革职的革职,万岁爷堪称是铁面无私啊!”

    “京营都是一群爷爷兵,早该整治了!万岁爷硬气!”

    “……”

    老百姓对崇祯的这一系列操作,几乎是一致的好评。

    这让微服私访的王承恩,心花怒放。

    把老百姓的这些评论,转告给万岁爷,万岁爷不知道会乐呵成什么样呢!

    ……

    李邦华闻讯,向着皇宫的方向,重重一拜。

    陛下果然不负所望。

    借题发挥,压住了勋贵集团。

    接下来,他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力整顿京营了!

    第二天崇祯收到了征召的第一个武将的报到。

    “万岁爷,大名府知府卢象升求见!”

    听到王承恩的通禀,崇祯露出微笑。

    一招手:

    “立即宣进来!”

    这是仙师推荐的排位第一的万人敌虎将。

    崇祯早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睹这名虎将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