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徒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36章 摇身一变

第36章 摇身一变

    “……”

    孙承宗捋着颔下的胡须,沉默不语。

    他对于徐浪这样的说法,仍然不能满意。

    谁不知道,王朝强大的时候,四方夷狄不敢冒犯。

    但是现在大明不是正处在衰弱期嘛。

    强大自身?

    说得倒轻巧。太岳公张居正锐意改革,不就想强大自身吗?

    但是张居正改革最终还不是以失败告终?

    现在大明朝走到这一步,还有谁能够像张居正那么强势,再来一次彻底的改革?

    虽然刚才徐浪已经说了,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将来可以给国库贡献很多的赋税,但是,大明的衰落是方方面面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看着孙承宗冷漠的反应,徐浪知道,自己不抛点猛料出来,是无法说服这位四朝老臣的。

    “孙阁老可能还不知道,陛下已经在秘密操练新军了。”

    “要不了一年的时间,就可以给建奴一个迎头痛击!届时,双方强弱之势,立时就会逆转。”

    徐浪不会把自己的计划,全部告诉孙承宗,但是有些内容,是可以透露给他知道的。

    而且,以孙承宗的地位,崇祯皇帝迟早也会让他参与进来。

    “什么!”

    “陛下在操练新军!要对付建奴!”

    闻言,孙承宗忍不住吼了出来。

    要知道,驱逐建奴,恢复辽东,就是孙承宗这一生最大的心愿。

    在蓟辽督师的任上,他没能完成,每每视为平生憾事。

    没想到,如今陛下也是踌躇满志,意欲剑指辽东!

    徐浪不得不提醒:

    “孙阁老,小声点。”

    这可是军事机密,要是传到建奴探子的耳里,搞不好要横生枝节。

    “抱歉。”

    孙承宗这才发觉,自己失态了,不由汗颜。

    “真的吗?”

    但是,孙承宗兀自不敢相信。

    自打建奴崛起以来,大明在军事上,可谓是屡战屡败。

    时至今日,大明的军队,甚至已经不敢主动出击建奴了。

    现在突然听说,陛下厉兵秣马,要痛击建奴,孙承宗有点恍如做梦的错觉。

    徐浪点头:

    “现在应该初见成效了。”

    腾骧四卫操练了也有一个月了。

    在五虎将用现代化练兵法操练之下,各项技能应该已经相当可观。

    孙承宗非常的不可思议:

    “陛下何时开始成立的新军?何时开始训练?为什么老夫没有任何耳闻?”

    徐浪矫正孙承宗的说法:

    “确切地说,是用新式方法,训练腾骧四卫。操练了有一个月了,已经初见成效。”

    “……”

    孙承宗惊讶不已:

    “陛下哪里来那么多银子练兵?有骑兵吗?”

    作为曾经的蓟辽督师,关宁锦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非常的清楚,练兵养兵是多么烧钱的一个事情。

    仅仅供养关宁军15万的军队,朝廷每年就要耗费500多万两白银!

    现在一听说皇帝操练新军,孙承宗首先想到的就是钱。

    徐浪摊手:

    “本来就是皇帝的亲卫,腾骧四卫的军饷,本来就已经很丰厚了啊。”

    “骑兵以后会有的,但是现在暂时没有。”

    这也是徐浪选择腾骧四卫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是皇帝的亲卫,忠诚度可靠,另一方面不需要额外支出更多的军费。

    这要是真的再另建新军,不得把大明朝直接拖垮。

    “……”

    这样子?孙承宗顿时无语了。

    只是加强训练腾骧四卫,能拿出来抵抗建奴吗?

    此时孙承宗的心中,是持否定态度的。

    只不过看在徐浪为大明贡献了那么多的份上,没有当面反驳而已。

    建奴之强悍,根本就不是一般大明军队可以抗衡的。即使是皇帝亲卫也不行。

    你道关宁军是怎么建成的?

    那是征集了辽地最强悍的汉人,作为主体,而建成。

    辽地汉人体格壮硕,善骑射,而且与建奴由血海深仇。

    孙承宗秉承“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策略,组建了关宁军。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军队,也仅仅能够依靠城池之固,勉强防守住了建奴。

    主动出击和建奴打野战,关宁军也是不堪一击。

    所以实际上,组建军队,兵源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戚少保战无不胜的戚家军,其兵源,刻意选择了吃苦耐劳,体格强壮的矿工。兵源选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徐浪看出了孙承宗的失望,但是此时也不想过多解释:

    “孙阁老去看了就知道了。”

    像孙承宗这样年纪的人,世界观早已经固化,可不是空口白牙,吹嘘几句就可以说得动的。

    能打动他的,唯有事实。

    这样一来,这个天就有点被聊死了。

    接下来,三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一会儿。

    随即,毕自严和孙承宗就要起身告辞。

    因为毕自严和孙承宗两人都是心有挂念,根本就无心继续和徐浪聊天。

    毕自严早已经在暗中估摸着,应该怎么样写奏章,才可能鼓动崇祯皇帝大力的发展工商业,才能够同时说服朝中文武百官。

    孙承宗则是一心想着,去看看皇帝重点操练的腾骧四卫。

    他想看看,这支被仙师说的可以给与建奴迎头痛击的军队,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徐浪也不挽留,不过,出于对这两位四朝老臣的尊重,徐浪提出了一个建议:

    “我通过皇帝出售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的股份的事情,想必两位大人也听说了吧?我愿意赊账,各卖给两位大人一万份的股份。”

    毕自严和孙承宗面面相觑。

    这个事情,他们当然是知道的。

    说实话,此前两人对于徐浪和皇帝这样离经叛道的做法,是相当的抵触的。

    但是此刻,当他们明白了,工商业对国家的重大作用之后,他们的想法都已经悄然改变。

    但是毕自严还是选择了推辞:

    “仙师,这如何使得?”

    十两银子一股,一万份就是十万两银子啊!

    萍水相逢,第一次见面,就赊账给他十万两银子,毕自严如何敢收下这样的厚礼?

    孙承宗也是一样的想法:

    “万万使不得。”

    徐浪哈哈一笑,坚持道:

    “两位大人,为大明呕心沥血,这是晚辈的一点敬意,请务必收下!”

    “这只是赊账,又不是白送,也就是说,面前的几个月,两位大人是没有一文钱的收益的!”

    “就这样定了!”

    “……”

    面对徐浪的盛情,毕自严和孙承宗最终只能是却之不恭,收下了。

    接下来徐浪当场给他们签订了股份认购书,和赊账契约。

    事情最终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

    这让毕自严和孙承宗都觉得有点受之有愧。

    但是此时,他们又心有挂碍。

    所以在再三感谢徐浪之后,告辞离开。

    做完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徐浪也不再挽留。

    于是。

    毕自严和孙承宗两人,匆匆离开了西峪村。

    回到京城以后,两人旋即分道扬镳。

    毕自严立即返回了自己的府邸。奋笔上疏。

    孙承宗则是立即再次进宫,求见皇帝。

    听到孙承宗再次求见,崇祯有点意外。

    当下把孙承宗召进了御书房:

    “孙先生去而复返,所为何事?”

    孙承宗直截了当:

    “陛下,我听仙师说,陛下在秘密操练腾骧四卫,以图对抗建奴?”

    听孙承宗说起此事,崇祯面露得色。

    经五虎将训练后的腾骧四卫,崇祯已经亲自检阅过了,可谓人人如龙。

    崇祯对此非常的满意。

    对将来用兵建奴,有了很大的信心。

    “确有此事。”

    “但是孙先生,此事万万不可对外人道也。”

    事关灭虏大计,要是让建奴知道了,大明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绝对会影响以后的战略部署。

    孙承宗作揖许诺:

    “那是当然!”

    军国重事,怎可对外人道?

    “陛下能不能让老臣,看一看训练后的腾骧四卫?”

    打败建奴,光复辽东,正是孙承宗此生最大的心愿。

    崇祯沉吟着。

    现在让孙承宗去看,有点仓促,崇祯怕腾骧四卫给他丢脸。

    毕竟眼前之人,可是曾经镇守辽东的蓟辽督师,不像外行人那样,可以轻易糊弄过去。

    “朕现在比较忙。”

    “这样吧,明天下午,朕亲自陪你过去检阅腾骧四卫。”

    崇祯有心在这位皇兄的帝师面前装个逼。

    所以想要留出一点时间,让腾骧四卫准备一下。

    “也罢!”

    对于孙承宗来说,这虽然有点撩人,但是,人既然都已经回朝履职了,也不在乎这旦夕之间的差距。

    送走了孙承宗。

    崇祯开始期待明天早朝,群臣的反应。

    仅仅今天上午,朝廷部院级重臣,大部分都已经来认购了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的股份。

    到了明天早朝,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大臣加入认购。

    到时,应该不会像今早一样,出现百官向他群起而攻之的情景了吧?

    结果,正如崇祯所预料。

    第二天早朝。

    崇祯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

    除了几个榆木脑袋的御史言官,还想跳出来反对,大部分的官员对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的股份,趋之若鹜。

    崇祯还没开口,群臣已经纷纷出列:

    “禀陛下,臣愿购买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一万份股份!”

    “臣要购买5000股!”

    “……”

    尤其是昨天晚上消息就已经扩散开来。

    群臣都获知了,原来昨天上午,就已经有大量朝廷重臣认购了股份,这一下他们哪里还坐得住?

    再不出手,股份可能就没了!

    圣贤之道?朝廷体统?工商是贱业?

    那只是用来愚弄攻击别人的。

    要知道,他们这些人是朝廷高官,同时也是大明最富有的商人,他们的产业加起来,占据了大明经济体的大头!

    于是乎,平时庄严肃穆的皇极殿,俨然成了一个大市场。

    昨天没买股份的,今天争相抢购。

    半个时辰之后。

    经过一番统计,崇祯欣喜的看到。

    又卖出了6.2万份股份。再次进账62万两银子!

    相对昨天而言,今天卖出的股份,要少了很多。

    但是崇祯一点儿也不奇怪。

    有资本的,商业嗅觉敏锐的官员,昨天都已经抢先购买了股份。

    今天才出手的,不是后知后觉的,就是实力弱小的。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仍然有不知死活的御史言官,跳出来反对:

    “皇帝大臣一起合伙经商,千古未有之谬事也!”

    “臣跪请陛下收回成命!”

    “大明朝的颜面,都被你们丢尽了!”

    “立即停止这场闹剧!否则,臣就一头撞死在皇极殿上!”

    “……”

    这一幕,让崇祯很不爽。

    买了股份之后,群臣已经没几个人提反对意见了。

    偏偏你们这些食古不化的老顽固,还在死命的反对。

    或者,你们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借此博取一个好名声?

    不过,令崇祯意外的是。

    不等他出言呵斥,已经有人站出来替他发声。

    南京礼部尚书,现在的翰林院讲读官温体仁,第一个义正严词的提出了批判:

    “住嘴!你们这些言官,为了彰显自己的气节,为了博取好名声,一意孤行,不顾朝廷大局,破坏陛下的革新,尔等该当何罪!”

    恰逢其会,温体仁也是认购了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的股份的。

    认购了多少?

    鉴于他自己的尴尬地位,为了不惹人嫌,温体仁只是认购了5000股。

    实际上,温体仁的家族,也是江南巨富,要拿出十万两银子认购一万股,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是温体仁这个人嘛,一心钻营仕途,刻意为自己塑造出一个不爱财,不结党不营私的形象。

    为了能位极人臣,很多东西温体仁都愿意割舍。

    户部侍郎孙居相亦驳斥道:

    “陛下开公司,是为了发展大明工商业,陛下给百官认购股份,是为了富民强国!尔等不识大体,为一己之私阻扰陛下的国家大计,真真是该死!”

    “……”

    此时,崇祯惊讶的发现。

    平时一个劲和他唱反调的百官,竟然大部分成了他的卫道士。

    一个个跳出来,和那些御史言官们,争得面红耳赤。

    “仙师这操弄人心的本事,果然厉害!”

    看着这眼前的景象,崇祯的心中,不禁赞叹。

    先前,百官将大明皇家商贸集团公司视为邪恶异端。

    但是现在,仙师简简单单一个操作。

    当百官买到了公司的股份之后,一个个摇身一变,全部成了公司坚定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