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 第三十七章 手不沾血

第三十七章 手不沾血

    晌午才过,李净跑到皇宫,一听李征陪着太上皇下棋,立马想到这去了也未必能讨得了太上皇金口玉言。

    他果然跑去文华殿,试图找皇帝求情去了。

    皇帝疾言厉色好一顿训斥,将李净困在文华殿偏殿命他好生反思。

    接下来,皇帝玩了一手高招。

    他诏令镇国公之后牛继宗、缮国公之后石光珠会同荣国公之后贾赦宁国公之后贾珍,“会督东厂、锦衣卫及三司”立即逮捕通政司大小官员,并诏令北静郡王“暂代通政司堂官”。

    这里面,牛继宗石光珠算是福王朋友,但如今“通政司代天子苛待肃藩嗣王”一事闹的沸沸扬扬,又在厂卫监控之下,他们敢不用心?

    用了心,李净只占便宜不吃亏,他可不会体谅哪个人不容易,回头必然要怪罪两府。

    而后,贾赦贪婪之人,贾珍好色贪财,在查抄通政司官员时,他们岂能不中饱私囊?

    如此,暂代通政司堂官的北静郡王管不管?

    管,四王八公裂痕更大。

    不管,天知道皇帝哪天心血来潮重申此案,将北静郡王府扯进旋涡里?

    太阳落山时,太上皇推开棋盘笑道:“学棋不能着急,明天再来?”

    “明日要在别院休息,省得让人家说我轻狂。”李征扭了扭脖子说。

    “聪明小子,那就回去歇着吧。”太上皇笑道,“肃藩那边你也要多问一问,你说的内外死敌欲置之于死地是真的。”

    能想到,察合台叶尔羌两国又不是傻子,岂能不趁着如今肃藩混乱,各路亲戚都去甘肃抢财产之际,设法将两国死敌一脚踩进深渊?

    朝廷里也要热闹一阵子,借着肃藩嗣王的出现,西北敌人有可乘之机,东北之敌岂能不跟着。

    黄台吉,那也不是个一般人物,对大清而言,他算得上是个英雄。

    带着太上皇御笔“雏凤清老”,李征出了宫与护卫们立即回府。

    御道官员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功勋们,穿飞鱼服麒麟之人赫赫扬扬百余,在承天门外无声试图给皇帝施压。

    李征出宫,多有人怒目而视。

    李征不予理睬,回到府门外,贾赦贾珍喜气洋洋,都穿上麒麟服要去办案。

    大约是给道观要地被贾母打了一顿,又或许那么贵重的镜子如今在王熙凤手里拿着,贾赦不忿更甚。

    斜眼看着李征跳下马,贾赦袖手揶揄:“天家真是恩宠大王,御宴怕是都吃腻了。”

    李征微笑道:“天家吃的什么,开国伯岂能不知,下次再去宫里,却要做个比较。”

    贾赦浑身一抖,讪讪道:“天家饮食首要是安全,大王自去,微臣奉诏要做事。”

    “要上进!”李征捧出太上皇御笔慰勉,“存周先生上进,昨日皇帝陛下赐御笔,今日太上皇陛下又赐御笔墨宝,开国伯,你要引以为鉴!”

    ……

    贾赦气急败坏,怎么又落在二房后面了?

    他本以为这次总算替荣国府扬眉吐气了一次,尤其昨晚贾政那边得罪了李征还得罪了四王八公四大家族多一半的基础上他被重用。

    毕竟这么多年以来,荣宁二府何曾出过如他与贾珍一样能抄别人家的子孙?

    又有哪个能比得上他们这一次“大发利市”?

    贾赦方才想来这次他与贾珍出面抄家,必定能大大地补贴一下二府。

    可哪想到,在家里引颈就戮的贾政,又被太上皇赏赐了一幅墨宝!

    天理呢?

    贾珍悄悄拉着贾赦,叔侄二人在自家门外,竟如老鼠似的贴着墙一溜烟跑了。

    李征叹道:“这两个不是善类。”

    夏侯湛闷声道:“我们看着大王只是好心,荣国府太无礼,给他们求得什么御笔。”

    李征道:“小小失礼,不要记在心上。”

    夏侯湛哼的道:“我们可不大气。”

    这里说话当儿里头早知道了此事。

    贾政整日坐立不安,眼看太阳落山,他心里绝望。

    又看诏令敦促长房与宁国府贾珍前去会督整顿通政司,贾政想不到那么多,他只觉着,通政司是福王后院,这一去只怕要将福王府得罪干净。

    可转念一想,北静郡王不也坐镇去了?

    这让他觉着天家可能对昨晚的事情并不在意,或者说并没有太在意?

    尽管这话他自己也不信,贾政还是努力让自己相信。

    晚膳时候,一家子无心饮食坐着静等,忽然间门子杂役闯进来,大叫道:“老太君,二老爷,不得了,敦煌郡王又带来太上皇御笔墨宝。”

    贾政呼的就站了起来,脑子里想不通这是为何。

    贾母明白。

    那墨宝,只能是李征要来的。

    太上皇与皇帝肯赏他面子,只怕是意味着天家父子不屑于针对二府,李征对荣宁二府什么想法,他们便认可什么想法。

    “生杀予夺之权就在人家手里,再不要瞻前顾后了,”贾母严令,“从此后,长房与宁国府做什么,那只是他们的事。我们这些老的小的,从此只做一个事,侍奉天家子。”

    王夫人急道:“岂不得罪四王八公?”

    贾母想了想道:“若不然,你们单另出去过?”

    王夫人臊的掩面而退。

    老太太这话可严重,听着是让她和贾政分家出去,实则是暗示,你若再站在你娘家那头,贾政立即休妻!

    这话一出口,王熙凤也没敢出来插科打诨。

    再说她本心赞同老太太决定。

    晌午那会王家传来个消息,她没告诉王夫人。

    王子腾想南下,险些被淮泗督帅诛杀。

    对此,京营留守北都所部无动于衷。

    这形势下,放着圣眷日隆的敦煌郡王不好生照顾,却跑去巴结什么四王八公。

    岂不知那几家已到了日薄西山之时,人家肃藩的嗣王才刚刚站起?

    “就是要做那飞鸟尽良弓藏之事,天家也不会急在此时。”王熙凤心想。

    但她这话无法跟王夫人说得通,那是个根本不知道荣府日子越来越难熬的贵妇人。

    靠背敦煌郡王,给府里多增加些进项不好吗?

    二府实力提升了,纵然将来肃藩要被清算,关荣宁二府什么事?

    王夫人听不得这话,王熙凤自然不与她多说。

    什么蠢人,值得我苦口婆心、还让你说许多难听的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