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 第五十五章 凤辣子

第五十五章 凤辣子

    “不要急,如今我家最大的功劳,便是照顾武烈敦煌郡王,到将来进爵亲王,这功劳也就到头了,到时候再拿出那些物件。”贾母断然吩咐,“悄悄的,今夜便开始搬迁,琏哥儿,凤哥儿,你两个要找可靠的人手,三两天二府分别扩展出去。”

    王夫人埋怨:“又是数十万两流水价花出去的银子。”

    王熙凤一笑,等着别人都走了,自与贾母道:“老太太,家里的一些不入流的生意要停了,我看着郡王不是个安享富贵的人,人家不肯欠着咱们的。”

    贾母问:“可是要转生意?”

    “不错,郡王有盐铁专营份额,铁我家不敢沾,想那盐引却没有问题,”王熙凤道,“不过,不是我多嘴,这盐引生意,谈下来也要老祖宗捏着,这东西二府的爷们们,没几个成器,有了钱挥霍不要紧,只怕打着郡王旗号作死。”

    贾母赞叹:“两府有一个凤哥儿,万事无忧了。”

    王熙凤回到院子,贾琏少有的没有鬼混,点着灯在炕头沉吟。

    “是好是坏?”贾琏见王熙凤回来直言询问。

    “天大的好事,天大的好处,岂能是坏的。”王熙凤提醒,“不要忘了盐运。”

    贾琏迟疑,倒不是不够,他只怕不准。

    王熙凤道:“不说别的好,那细盐,但凡允许府上月出千斤,那些富贵人家府上要买,你说卖他们多少?”

    “大不了一两而已。”贾琏道。

    “一两?那样的细盐要他三两银子,多得是王公贵族抢着要。他们吃顺了,价钱高撑不住了,你说他们爱惜不爱惜?”王熙凤轻笑,握着手指微微笑道,“那些王公贵族都舍不得挥霍的上等细盐,天底下哪里找到第二家?你说那些官宦人家会不会趋之若鹜?”

    贾琏大喜,赞道:“到底是当家的太太,就依你。”

    王熙凤沉吟着,一夜睡起便去找尤氏。

    贾珍一早就去五城兵马司报到,不是他热爱工作,那里有臭味相投的朋友,如今有了官身,他们自然要庆贺一番。

    王熙凤过去,尤氏正在哭,贾蓉指挥着仆役们到处奔走,什么也没忙,忙的不可开交。

    见了王熙凤过来,尤氏与她亲密,告状说:“当家的一早起来找银子,我哪里有,拳打脚踢了一顿,攒的几两银子都抢走了。”

    “西府爷们没几个成器,东府爷们两个都不算成器,”王熙凤大怒,叫来贾蓉,叫站在门外,隔着珠帘大骂,“再浪荡,老娘求了锦衣卫大爷,叫你去诏狱吃官司去。”

    贾蓉最怕凤辣子,那里敢还嘴,赔着笑解释,他只是想尽早把院子扩展出去。

    王熙凤轻蔑冷笑不已,道:“不给你银子,你哪里去找人?秦淮河上的姐儿也不赊你一杯酒。”

    接着训斥尤氏:“你如今是正经八百外命妇,比我还体面,家里爷们敢动手,何不去大王面前哭诉?你家珍哥儿不学好,仔细夺了他的爵,找大老爷赶他出去。”

    尤氏吃惊道:“岂敢作乱?”

    王熙凤骂道:“什么作乱?你是响当当的诰命夫人,生个带把儿,你抚养不起么?走,我带你去求大王赏个恩典,往后你随我管着两府,管不住爷们们,还管不住银子?”

    贾蓉试图也跟着,王熙凤踢了一脚骂道:“国子监容不得你?每日不去,我便告诉平儿,求大王免了你进学,打发回北都给建奴杀去。”

    贾蓉面如土色,囫囵抱了衣服,急匆匆去找应天府凭皇命换凭引,往国子监进学去了。

    王熙凤扯着尤氏到别院,赵嬷嬷家两个媳妇子,刚吃过饭,带着几个小孩子坐在南书房听抱琴念书。

    王熙凤不由羡慕,与两个媳妇道:“你们把人活了。”

    几个小孩子手里拿着果子,显然是李征给的。

    两个媳妇怯怯道:“大王待咱们奴婢和气,只是要让小孩子念书,不念书便免了每天吃的喝的。”

    王熙凤气急,进去一看抱琴一个在,酸溜溜阴阳怪气道:“哟,下辈子你当我,我当你,也饶我过一过好日子。”

    抱琴笑笑,指着中书房道:“大王在看书,等你们过来。”

    王熙凤吐了下舌头,赶忙拽着尤氏过去,进门一看,又酸了。

    鸳鸯平儿拿着书,竟然是李征亲自写的,正愁眉苦脸一个字一个字认识。

    “大王真是对她们好,还自己写了字让她们学。”王熙凤拜见后羡慕道。

    李征让她两个坐下,埋怨道:“什么都好,只是不爱看书。没办法只好写了几个字,让她们先看着记住。”

    王熙凤不懂,可尤氏却是个读过书的妇人,平时在宁府也看书消遣。

    她扫了一眼,不由念道:“风对雨,月对风,岭北对江东……这是好启蒙学问!”

    李征瞧瞧她,读过一些书?

    “囫囵认得几个字。”尤氏赔笑。

    李征道:“读些书才好,二少太太什么都不差,若多读几本书,认得几个字,我看这荣国府要在你手里兴旺。”

    王熙凤遂不恼怒,这里的丫头子都会读书,平儿竟然也要读书,她便觉着低了一头,但听到这番夸赞,心里不免矜持道:“不错,我若能读书,两府的爷们们算什么。”

    “你若闲暇,自去找平儿,这是我,嗯,我自写的几篇启蒙小文,叫《声律启蒙》,”李征捏着鬓角,口中这么说,心中无奈道,“无意做个文抄公,可惜这时代却还没有这么好的启蒙读物。”

    王熙凤随口应着,问起“王府盐引”一事。

    李征知道她必然来问这个,从镇尺下取过来一张公文,这是今天一早工部派人送过来的,是王府的福利。

    如盐铁专营,肃藩这样的塞王可从每年甘肃盐运总量中获取一部分。

    按照去年全年甘肃盐引总量,总共有一万两千石,包括与察合台叶尔羌汗国的交易总量。

    肃藩可从中获取一成,便是一千两百石。

    但他奉诏可以不受限制。

    王熙凤看了一眼,别的不认识,那上面的数字她可都能认得。

    一千两百石?

    多了。

    一成差不多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