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 第六十二章 扬州盐道那滩浑水很深啊!

第六十二章 扬州盐道那滩浑水很深啊!

    贾敏察言观色,见老太太提起这个郡王便喜悦,连邢夫人王夫人也露出笑容,心下十分奇怪。

    什么样的人物,这些高高低低的人都交口称赞他?

    贾母又说起二府让地,一面暗暗观察黛玉,这么久坐在她身边纹丝不动,贾母心生欢喜。

    又见外孙子沉睡不醒,她看看女儿过分白的脸色,心里又十分担忧,不由有些着急了,恼怒骂道:“两个不成气的,怎么还不回来,路上叫媳妇训了?”

    邢夫人王夫人面面相觑,自问她们没惹着老太太啊。

    这话里里外外都说给谁呢?

    忽听外头贾赦叫道:“敏敏,怎的今天才回?我两个孩子带着没?”

    然后才是贾政口气不善语气却慢条斯理的劝导:“大哥,你看着点走路!”

    “你说我,自己不急?”贾赦怒道。

    贾敏心里一热,连忙站起来往外走,只见人影一闪,自小疼她的两个哥哥快步跳着台阶冲进来。

    贾敏又落了泪,彼此拉着手见了,不及说思念之情,贾赦瞪着林如海喝道:“林如海,御史大人,我好端端的妹妹,在你家怎的病成这个样?你还我妹子来!”

    林如海哪敢辩解一二,拱手弯着腰直赔罪。

    贾政与他最亲厚,上前执手道:“兄长本性是好的,并无恶意。”

    “我恶意满满!”贾赦恶狠狠道,“可怜我妹子,从小没享过福,但也是正经荣国府大小姐,你等我给你好看!”

    贾政没搭理,见过林如海,拉一下胞妹的手,不由老泪纵横。

    那么欺负人的妹子,怎的瘦成个这样?

    贾母心情大好,搂着黛玉,问她“开学没”,就是启蒙之意。

    黛玉小声低着头道:“才进了学,认了几个字。”

    贾母笑道:“开学就好,莫要学你母亲,讨厌的,从小欺负人。”

    贾赦一翻白眼道:“怎么不说别人不聪明,我妹妹可没欺负人。”

    这时,贾珍才来磕了头。

    不及贾母问起结果,贾琏跑进来,先给大姑母磕了头,又给林如海见了礼,认真耐心,在椅子上坐了,没说起那鱼缸的事情。

    他是风流,却不是愚蠢。

    这个时候提起这个,别人不打他,他老爹非要动手。

    大老爷再不好,对他那妹子是一等一的惦记,别人替代不了。

    哪怕是黛玉。

    坐定后,贾赦说起李征允诺,贾政也作了证:“说要缓一缓,心里平和了再过去。”

    贾母喜道:“真是苍天庇佑我女儿,片刻我带你们去,都要去。”

    贾琏这下不敢等着了,连忙说起那鱼缸,贾母本来不以为然,等小厮们抬过来一瞧,见多识广的贾母当即定了个高价:“不给五万两,提也不要提。二哥儿,你打算怎么把银子给过去?”

    贾琏便说自己留一点,苦力发一点,剩下的让王熙凤拿去给平儿。

    贾母赞许道:“是做了些实在事的,不过何必要让凤哥儿给平儿,你要自己给。”

    贾琏不解。

    “这位郡王城府极深,但不害人。二哥儿,你在家里本事比不得凤哥儿高明,自然被她吃的定定的。这差事你办的快办得好,郡王不吝啬给你个赏,叫你带着两府的爷们,慢慢的学做些事,府里也多一些进项,你们大家脸上好看,人家也落一个劝人向善好名声。”贾母道。

    贾赦当面道:“把那跟小厮厮混的改了,不听凤哥儿说,这位最厌恶这个?”

    贾琏苦笑不已,剖心思说:“老祖宗,父亲,二叔,大姑母,大姑父,不是我胆小。只在大王面前一站,叫他往脸上一看,我心里便害怕。”

    贾赦转怒为喜笑道:“到底是有你不敢惹的了。”

    林如海贾敏夫妇奇怪之至,到底怎样个人物才来半月多便将府里的爷们镇压地这么妥帖?

    贾琏说起喋血西安门,贾赦说起面刺宰辅次辅,贾政又说起当面为皇帝皇后出头,对吴太后那等老了越发跋扈的老妇人近乎痛斥的事情。

    林如海听得直吸口气,贾敏也暗暗为府里担忧。

    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郡王,那能是个知书达理的天家子么?

    荣宁二府与他比邻而居恐怕不是福分呐!

    贾母不说话,但心里对儿女们的判断不以为然。

    她抱着黛玉笑道:“我看这是个走正路的,不是一般好男子。”

    王夫人脸色变幻好几次,一时欢喜一时担忧,低着头思索着,不知想到了什么,轻轻叹口气,连说话都不了,闷闷不乐捻着念珠,片刻又一声叹息,终于长吁短叹,眼睛盯着地砖发起了呆。

    闲坐了片刻,贾母急忙要更衣带着女儿外孙过去,忽的外头鼓乐齐响,二府众人相顾骇然。

    那鼓乐之声,没听错的话应是大驾卤簿!

    天子到了!

    门子慌忙来报:“老太太,大老爷,二老爷,太上皇和皇帝来了,进了郡王府。”

    贾母急道:“不是要让郡王就藩?”

    众人慌乱时候,又有人飞奔来报,司礼监御马监大太监、提督东厂曹化淳“笑眯眯地来了”。

    贾母急忙出迎,只见曹化淳抱着拂尘,竟然从王府东院,便是之前的荣府东南别院过来。

    在荣禧堂门口接着了,曹化淳宣诏:“林御史,皇爷不放心你康健,正巧了,今儿王府修成,老皇爷与皇爷一起来看望,皇爷口谕叫你一家过去。”

    林如海叩头谢了恩。

    曹化淳又道:“老太君,诸位也一起去吧,今儿要热闹。”

    贾母大喜,责令在家的都换了衣服赶紧过去。

    贾赦道:“宝玉他们上什么学,快叫回来。”

    曹化淳连忙道:“上学的可不能叫,方才皇爷下旨,大王可叮嘱过,小孩子们何必急着见世面,好好地多读些书那比什么都好。”

    林如海有喜有忧,这么看隔壁那是个真知书达理的,只是性子那么桀骜,不是天家福分啊。

    浩荡两府一行,不敢走东别院角门,快步先出了荣国府,走正门要去王府。

    到了王府门外,贾母要走侧门,曹化淳拦住,笑道:“哪里能这样,别人走不得正门老太君可要走正门。”

    进了前院,锦衣卫及御林军御前侍卫将院子里站的满满当当,不知几百人。

    众人不敢贪看,随着在裕门外面等着的小内侍,快步往里面走,进了端门,五间正殿不见人,留下的小内侍说都去了后花园。

    再到了会芳园,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宫女内侍如云,原来天家父子已去了天香楼。

    赶到时,贾母心喜,天家父子坐在抱厦外面,身边放着不知什么做的物件,几个小丫头子垂手站在旁边。

    李征换上了暗纹白色苏锦常服,纹样花卉蟠龙,手里拿着不知什么,正在给二圣把脉。

    几个御医站在不远处,神色十分不忿。

    众人忙上前叩拜,太上皇心情很好,抬手道:“前日里才见过,不必寒暄。”

    然后不满道:“你这小子,不是要放血吗,又不用了?”

    李征正给皇帝把脉,瞥了一眼。

    太上皇悻悻地道:“求个医规矩这么多。”

    看看来的一群人,他回头道:“都赐座罢,这里有没有绣墩?”

    二府心里一紧,这天香楼里的布置可简单。

    还好李征解围:“陛下,才这么些日子,偌大一座府邸已修成了,为圣主者须体恤民情。”

    “都是你有道理,”太上皇哼一声,让内侍们去里头搬了椅子出来,自打量林如海,眉头顿时锁了起来,与皇帝说道,“扬州盐道不安分的很。”

    皇帝道:“怕是要下力气。”

    林如海惊喜,再上前跪着要启奏事务。

    “一会说吧,”李征放开手,沉吟着道,“林御史面黄唇青,恐怕有家族遗传病,若是有下毒的,那也是医术高明之人根据病理推进,而不是直截了当下毒。”

    太上皇皇帝自然是手里有情报才认定林如海面色奇差只怕是中毒,否则外放扬州巡盐御史之前林如海还是个文武双全体魄健壮之人,这才去了几年怎么能病成这个样子?

    李征却是看一眼便心里有了大概的判断。

    林如海未必是中毒,大概率是有疾病,但既然太上皇如此说,就说明锦衣卫东厂都掌握了确凿的证据,那他就有更精准的判断了。

    医者望闻问切他并不精通,但也超过这个时代绝大部分郎中,包括御医。

    听他这么一说,二圣面色阴沉,太上皇冷冷道:“该用点力气了。”

    李征看看人群中一眼就认出来的小林妹妹,还小,也没有风华绝代的那个模样,只依稀看轮廓,长大了必然旁人难及。

    而后目光落在贾敏脸上,这是荣宁二府没出现过的,故此只能是林妹妹的母亲。

    太上皇见他瞩目良久,脸色又是一沉,急忙问道:“还是一样?”

    “不是毒,加重心脏负担药物。”李征说了几样药物,憎恨道,“本是救命药,用来害人命。林御史,你找的瞧病的郎中该诛三族。”

    “郡王年幼,岂能尽知天下医理?不可胡说!”远处站着的几个御医齐声喝道。

    皇帝连忙拉住李征,让荣宁二府众人都坐了,温和说道:“这孩子,不过是一群闲人,何必如此大怒,对身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