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真不想救那个渣男啊 » 32. 一档子怪事

32. 一档子怪事

    伍子胥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泄愤。而是他怀疑蚩尤契约的其它部分,藏在楚平王尸身之中。

    尽管攻破国都,但楚国并没被灭掉。

    楚平王死后,秦国公主的儿子继承了王位,是为楚昭王。

    国都被破时,楚昭王逃了出去。之后又去娘舅秦国家借兵打了回来,重建了楚国。但楚国的实力已经不能和鼎盛时期相比了。

    再说伍子胥,因为吴国后来的一系列内部争斗被吴王赐死。在他临终前,将行兵布阵之术给了楚王孙熊胜。

    熊胜回到了楚国,楚昭王将他封到了白地,从此他的后代改姓白。尽管如此,熊胜心中还是不服,他认为自己应该才是楚国国君。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条件没有完全成熟之前便发动了叛乱。

    这次叛乱很快被镇压下去。他的后代带着被伍子胥解开的蚩尤行兵布阵之术,并编著而成的兵法逃到了秦国。

    又过了很长时间,秦国出了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物,名唤白起。

    为什么用惊天地泣鬼神这样的词呢?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几百年,士兵总伤亡人数不到三百万人,仅白起的部队,就杀死一百六十万!由此可见,那本行兵布阵的兵法何等厉害,蚩尤契约中的暴戾之气又是何等恐怖。

    而这个白起,正是当年楚王孙逃到秦国的重孙子。

    白起攻破楚国国都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挖了楚国的祖坟——其实也是他自己的祖坟。

    挖开之后,还未泄愤,又一把火给烧了。实际上白起挖祖坟的真正原因,也是为了寻找蚩尤契约的其它部分。只不过那些楚国的开创者们,看着把自己的坟挖来挖去的都是自己的子孙后代,不知心中作何感想。

    白起大败楚国后,楚国又苦苦支撑了五十年,终于被彻底的灭国了。

    灭掉楚国的,是一位不世出的伟大秦国君主——秦始皇。

    秦始皇不仅仅是灭掉了楚国,而是灭掉了所有诸侯,结束了长达五百年的春秋战国历史,开创了第一个大一统封建帝国。一统天下之后的秦始皇,有一件事一直像根刺一样扎在心里,那就是——蚩尤契约。如果说之前伍子胥破楚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之后的杀神白起的出现,就不得不令人胆寒了。

    白起死后,那部兵法也不知道流落何方了。更重要的是,被破解的蚩尤契约仅仅只是行兵布阵,都已经霸道至此,若是其它部分被人得到并破解,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可怕情况?这是秦始皇绝对不能容许出现的事情!更何况,据说蚩尤契约的核心内容,能够长生不死,这可是秦始皇梦寐以求的东西。

    于是,全国各地收集书籍烧毁,就是希望能找出这个宝贝。实在找不到,就算烧了也不能让其它人得到。

    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哪得到蚩尤契约与苗族有关的消息。

    于是不惜派出四十万大军,由赵佗率领,一直杀过岭南,打到了海边。但赵佗依旧没能找到蚩尤契约,于是在桂地开挖了灵渠,常年驻扎于此,继续搜索蚩尤契约的下落。

    后来,秦始皇长生梦碎,一命归西。紧接着,秦始皇的千秋万世梦想在他儿子手里就葬送了。

    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西楚霸王”揭竿而起,和另外一个叫刘邦的一起推翻了秦始皇的暴政。

    起初,西楚霸王占据了很大优势,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他得到天下。但是一个人改变了这一切。这个人就是韩信。

    韩信原本只是一个落魄的书生不算书生,武夫不算武夫的普通人。不知道什么机缘,得到了那本行兵布阵之术,如获至宝,勤学苦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完全学会了。于是去投奔西楚霸王的,结果没被重视。一心想开创大事业的韩信就投奔了刘邦。

    后来,韩信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西楚霸王乌江自刎。再后来,功高震主的韩信,被刘邦的老婆设计给干掉了。从此那部行兵布阵又不知所踪。再之后,刘邦的后人中,除了一个足以比肩秦始皇的人。

    他的名字叫刘彻。

    尽管统一了中原,但北方一直被匈人骚扰,帝国也一直被欺压凌辱。刘彻的决定只有一个字:干!

    刘彻这辈子呢,基本上就在做一件事——和匈人干!

    他干赢了。从此,数千年后的子孙都没再受到匈人的侵扰。也从此后,这个国家的人都是同一个种族,以这个朝代命名的种族。从这点意义上来说,他做到了秦始皇都没能做到的事。那就是:他那个朝代真真正正千秋万世!因为那个民族千秋万世!

    有一个人,在和匈人的决战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人叫霍去病。霍去病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那部兵书,并自创“雷电战法”,手下的将士们高呼着“寇可往,我亦可往”,以快打快,彻底地击垮了曾经强大到不可一世的匈人。

    所达到的战果,成为从古至今每个顶级武将都梦寐以求的荣誉。那就是——封狼居胥。那是一个最热血的年代,那是一个最悍勇的年代,那是一个“明犯华夏者,虽远必诛”的年代!千古战神霍去病并没能像他的名字那样,而是年仅二十四岁,便染疾而终。

    而那部源自蚩尤契约的兵法再次湮没于尘世。

    自此,得到行兵布阵之术的几个人,无不立下赫赫战功。但没有一个有好结果的。

    楚国三闾大夫一职,向来由楚国王族昭、景、屈这三个姓中的人担任,掌管三族的谱属,并从中举荐贤良。同时还有权利参与决议国事,监察百官等。

    当年秦国白起攻楚,打下楚都挖祖坟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汨罗江投水而死。屈原是一个性格正直、人格高洁的人,可惜的是命运坎坷。当时楚国国力江河日下,面临亡国的危险。一些仁人志士便期图通过变法图强,屈原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其变法内容包括奖励耕战、举贤能、反壅蔽、禁朋党、明赏罚、移风易俗等。这些改革的内容不可避免地触及到既得利益者,于是那些人自然联合起来排挤他。慢慢地,他受到了曾经对他无比信任的楚王的怀疑和排挤,先后两度被流放。

    有国不能报,壮志不能酬,令他日夜忧愤。于是将自己满腔愤激的情绪,发而为诗,形成了激楚的情调,从而被后世称为“文学家的老祖宗”。

    白起攻破国都后,屈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投江自尽,结束了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屈原死后没多少年,楚国彻底灭亡。

    当年楚封三户时,将蚩尤契约中的呼风唤雨部分给了屈家。屈原死后,呼风唤雨不知所踪。其后人便与每年他的忌日,于江面上划龙舟,一方面是祭奠这位祖先,另外一方面也是寻找呼风唤雨之策。

    秦始皇知道蚩尤契约的事情后,在全国范围内搜索,屈家自然成了重点排查的对象,于是纷纷逃难躲避。其中有一支逃到了景陵,改姓徐,隐姓埋名藏于民间。

    然后就又出了一档子怪事。

    楚地很大,但是叫景陵的地方只有一处。在楚地腹部,有一个平原地带,因为处于长江和汉江两条大江交汇处,于是被称为江汉平原。这景陵便是属于江汉平原了,自古便是鱼米之乡。

    前朝之时,在这景陵城发生了一件当时不为人所知的大事,了解的人至今都心有余悸。

    景陵城东有两个少年,一个姓倪,一个姓徐。所在的村子相邻,两人年岁相仿,自幼情同手足。后来,徐姓少年不知怎地,迷上了风水之说,便离开家乡,四处拜师学艺。倪姓少年则在家,以种田挖藕卫生。因为倪姓少年勤俭节约,脑子又灵活,慢慢地便积累起了家产。

    岁月如梭,当年的少年,渐渐走过了青年、中年,到五十多岁的时候,倪姓少年已是本村的一个财主了。这倪财主虽然发家致富了,但可能因为过过苦日子的缘故吧,不但不是那种黑心老财,相反却还乐善好施。周围的人都称之倪善人。

    照说倪财主人生也算圆满,可偏偏就是年过半百,膝下无子。倪财主夫妇每日为此忧心叹息不已。

    突然有一天,当年的徐姓少年回来了。这些年在外漂泊,虽然学了一些风水道法,但并没有闯出个什么名堂,不过是一个落魄江湖的风水先生而已。不仅如此,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瘸了一条腿。

    徐先生算出自己命不久矣,此生修仙更是无望,不免想到落叶归根。于是便赶回了家乡。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徐先生回来之后,家里的亲人都不在了。只剩下自己最小的那个弟弟。而且就是这个弟弟,自幼便身患肺痨,干不了重活,三天两头还得去寻医问药。家里的情况更是一日不如一日。只到父母去世前才想尽办法给他找了一个老婆。徐先生回来没多久,这弟弟便也撒手西去了,也便就剩下新寡的弟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