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一刀镇刑场,斩邪就变强 » 第68章 六月初十望归亭赠黎太博

第68章 六月初十望归亭赠黎太博

    软磨硬泡了这么久,眼见陈金终于松口,王云只觉浑身大汗淋漓,长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总算不负使命…王云顿时轻松许多。

    自从那天在圣庙中,将那篇“传世之作”的幕后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魏师古等人。

    几位大儒,对陈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执意要与陈金见上一面。

    于是,吩咐王云,务必请来陈金。

    可王云连跑了好几趟镇狱司,都没能见到陈金。

    如今终于得偿所愿,几乎喜极而泣。

    “王举人,你且在此稍坐片刻,我先进去换身衣服。”

    “请便。”

    撂下王云独自一人在客厅等候,陈金进了内院,与白婕和杨庚壮谈及此事。

    “老爷正打算去洙泗学宫,没想到洙泗学宫的人就主动找上门了。”

    杨庚壮咧嘴一笑,“老爷,我跟你一起去十里亭吧?”

    你怕不是在想屁吃…你一个粗鄙的武夫,出现在一群读书人的聚会上,如鸡立鹤群,膈应谁呢…陈金想都没想,直接开口拒绝了:“不用了,你留在家中,好好练功。”

    “万一夏神捕那边有了消息,必来镇狱司,到时候你好好招待夏神捕。”

    杨庚壮哦了一声。

    等陈金重新出现在王云眼前,早已换了身天青色回云暗纹的崭新长袍。

    王云眼前蓦然大亮。

    但见陈金这一身,平添了几分清秀和儒雅,甚至比王云更像个读书人。

    “长得帅,有诗才……还让不让别人活了?”

    向来傲然自负、自视清高的王云,在看到陈金的瞬间,心中竟生出了一丝自惭形秽之感。

    此去城东十里亭,相距甚远,自然不能步行。

    而镇狱司的那两匹马,乃是官马,除非有行刑任务,平时不得私用。

    两人离开镇狱司,花了十两三钱银子,租了两匹黄骠马。

    当然,一切花销,都是王公子买单。

    风驰电掣般,赶往城东。

    骑马奔驰在烈日之下,陈金问道:“黎老先生做官做得好端端的,为何突然告老还乡?”

    实际上,他根本不认识什么太常博士黎老先生。

    不过是跟王云闲聊,套取信息,以便待会儿见了,心头有底。

    “据说是因为半年前,黎老先生膝下独女,为妖魔所掳,不知所踪,因此深受打击,大病了一场。”

    王云喟然一叹,“虽然后来痊愈,但心灰意懒,无意朝堂,于是决定告老还乡,退隐山林。”

    “况且,黎老先生本就志在山林,几度隐居,怎奈先帝征召,这才入了庙堂,担任太常博士,为太子师。”

    “太子登基,是为天靖帝,黎老先生更是深受天靖帝的信任,常伴天靖帝左右,谆谆教导。”

    帝师…大人物啊…难怪洙泗学宫的大儒都要为他送别饯行了…陈金沉吟道:“能入庙堂,担任太常博士,想必这位黎老先生也是一位大儒了。”

    “不错。”

    王云点了点头,“而且,黎老先生号称‘诗赋双绝’,一篇《浩然赋》和一首《正气歌》,皆为惊圣之作,连家师和大儒陆渊,都自叹不如。”

    ……

    城东,望归亭。

    青草摇曳,杨柳依依。

    远处的浅褐色山峦,与天相接,连绵起伏。

    亭子里,四个长须老者,围坐石桌,桌上有酒。

    魏师古怅然而叹:“黎兄,此去经年,不知何日才能再见?”

    作为洙泗学宫出身的大儒,出仕为太常博士,常伴天靖帝身侧,堪称帝师。

    如此身份地位,绝非国子监的那些人可以比拟。

    可现在,黎崇告老还乡,洙泗学宫又失去了一员大将。

    与国子监相比,在朝堂上的势力本就已经日渐式微的洙泗学宫,因为黎崇的辞职,情况更加被动。

    “心之所在,鸿雁寄书,虽万里之隔,亦不过咫尺。”

    身穿粗布衣衫的黎崇,有些削瘦沧桑的面颊之上,露出一抹恬淡微笑。

    “黎兄所言甚是。”

    陆渊举杯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好一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黎崇大赞,“陆老弟的诗才,精进如斯,突破三品有望了。”

    “一把年纪了,突破三品的心思,早已淡退。”

    陆渊漫不经心地笑了笑,“现在便只希望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胜旧人。”

    “听说陆老弟门下有一弟子,诗才不凡……”

    陆渊笑得更开心了,一张老脸如雏菊骤然绽放。

    扭头望向厅外,喊了一声:“文杰,快来拜见黎老先生。”

    但见秦文杰身穿青色儒衫,腰悬环佩,当即从一众学子当中,跨步而出,躬身拱手道:“弟子秦文杰,拜见黎老先生。”

    黎崇笑眯眯地打量着秦文杰,见他相貌俊朗,身材挺拔,颔首道:“陆老弟慧眼,此子果然是美玉之姿,若能好生打磨,将来必成大器。”

    陆渊微笑捋须:“文杰,还不赶紧谢过黎老先生。”

    “黎老先生谬赞,学生愧不敢当。”

    秦文杰愈发恭谨。

    “文杰,来时路上,你不是对我说,做了一首诗,要为黎老先生送行吗?”

    陆渊笑道。

    “真是有心了。”

    黎崇放下手中酒杯,微笑着望向秦文杰,眼神里带着鼓励之色。

    深吸一口气,秦文杰朗声道:“六月初十望归亭赠黎太博,请黎太博雅正。”

    “十里望归亭,杨柳草色新。”

    “挥手别鸿儒,萧萧车马鸣。”

    “千山复万水,何物寄嗣音?”

    “回首向来处,我泪沾子衿。”

    秦文杰的话音尚未落定,便已得到了黎崇的拊掌称赞。

    “好好好。”

    黎崇赞了一句,满脸激赏,转头对陆渊道,“陆老弟,此子将来不可限量。”

    “黎兄抬爱了。”

    陆渊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眼角余光,瞥视坐在旁边脸色阴沉的周燮,得意之色更浓。

    周燮假装没看见,默默喝酒,欣赏着亭外风景。

    这时,黎崇早已将周燮的神情尽收眼底,笑道:“克柔,听说你门下有一弟子,叫做王云,诗才同样了得,他今日可曾来了?”

    “他有点事,不曾来此。”

    周燮略显尴尬。

    “可惜了。”

    黎崇脸上浮现出一抹遗憾的神情,“我在宫中时,曾听国子监的人提及,前日洙泗学宫有个叫做’王云‘的弟子,写出了一篇传世之作,难道不是克柔你的弟子吗?“

    “王云确是我的弟子。”

    周燮神情变得更加古怪了几分,“但,实不相瞒,那篇传世之作,并非……”

    话没说完。

    突然,一阵狂乱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紧接着。

    一道匆忙的身影,冒冒失失地冲进了望归亭,上气不接下气地道:“师、师尊,副院长,请来了……我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