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爆改大明朝 » 第四百五十四章:詹家内的竞争

第四百五十四章:詹家内的竞争

    詹闶的训话,可不是说说而已。詹家的下人之中,真要有哪个做出狗仗人势的恶行,绝不会再给他第二次机会。

    包括他自己手里的行道教和精武体育会,一旦有弟子、学生犯了类似错误,同样都不会得到宽恕。

    即便是詹家的子女,他很难做到大义灭亲,却也至少要终身禁足,不得再迈出詹家大门半步。

    其他没有血缘,也不存在亲缘关系的,就更别想抱有侥幸了。

    打发走各处管事,最后还得给女人们开个小会。不求她们能做到科学教子,至少得把溺爱、护短这类现象杜绝了。

    当然有些思想不是一时半刻能够纠正过来的,就像女人们担心自己孩子将来在詹家地位的问题,短时间内相关的小心思也肯定还会存在。

    人类社会的发展中,阶级是几乎无法消灭的概念。而有了阶级的存在,揣摩上位者心思,就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意识。

    朝廷上,大臣们要研究琢磨皇帝;衙门里,底层官员和皂吏们要分析上官。

    放在一个家族或家庭中,因为牵涉到最直接和关切的自身利益。很多时候女人、孩子、下人们,做任何事之前,都会考虑一家之主的好恶、习惯,甚至口味等等细微的东西。

    晚饭后,詹闶去了书房,对关于东瀛和琉球劳工以及不久后更大批安南战俘的管理规则,进行最后的逐条检查审核。

    顺便还琢磨着,要给阿棣写一封信过去,劝说他为了更大程度上确保安全,放弃从战俘中摘选中官和贱籍工匠。

    然后管理规则还没看几条,安嘉诺和翟思雅身边的丫鬟,就带着詹衍谦、詹衍恭弟兄俩来了。

    不用说,这俩小家伙肯定是他们娘安排来的。在亲娘面前受罚,哪有让老爹看着的效果,再不济也是个表现啊。

    对于这些小心思,詹闶并不打算拆穿。家里的女人就算接受了大量新观念,可毕竟都是这个时代的土著,有些刻在灵魂深处的思想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扭转的,以后慢慢纠正吧。

    让两个小家伙站在书案前,大声诵读“做人当清清白白,行事须堂堂正正”,俩丫鬟在旁边给负责计数。说好了是一百遍,那就一遍都不能少。

    既然是各自屋里主母派来的,回去也肯定要汇报。索性就遂了她们的愿,诵读之后不但没有勉励,还得再训诫几句。

    一则是对她们小伎俩的回复,想要讨巧,就得有吃亏的准备。二则是对两个小家伙的教育,哪怕只有万中之一的可能,也得杜绝让他们从小就抱有投机的侥幸。

    至于所谓的“做人当清清白白,行事须堂堂正正”,詹闶自己都不能保证做到,更不可能对别人提出这种要求。

    之所以让孩子们这么做,不过是从小树立一种态度而已。成年之后遇大事可不拘小节,但在幼年时期,必须养成正确的三观。

    两个小家伙离开后,詹闶突然就有些燥。一家之主可不是好当的,更何况他这个身为行道教掌教,又是当朝第一勋贵之家的一家之主,就越发的不好当了。

    身处庞大的封建旧势力层层围堵之中,时刻被各种明枪暗箭瞄准着,哪怕家里一个最普通下人,犯了一个最普通的错误,都有可能被用作攻讦的工具和接口。

    好在最先出问题的,是几个不懂事的孩子,错误也不过是因为嘴馋偷拿别人的蜜饯。只要操作得当,甚至可以适得其反,给詹家和行道教刷一波好名声。

    也幸亏是孩子们的问题,给自己提了个醒。否则真等到其他人出了问题,想要继续保持行道教掌教靖国公的道貌岸然,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点着烟斗抽了一起,詹闶发现自己进来这段时间太安分了,得搞点花样出来,释放一下内心。

    把书房门外侯着的琉璃喊进来,吩咐道:“去内院把郑嬷嬷喊来,就说老爷有话要问她。”

    对詹闶如此的做法,琉璃半点都不意外。应了一声就转身离去,出门后嘴角还一撇一撇的,仿佛嫉妒,又似不服。

    贴身伺候了两年多时间,自家老爷什么胃口,她早就摸清了。无论外形还是本质,都是喜欢成熟果实。

    除了大房正室,詹家所有的女人之中,最得宠的就是绣月姨娘。即便是长子、长女的生母,相比之下都要差那么一分。

    因为得宠,在还是贱籍的时候,就能够掌管詹家内院。后来不但去了贱籍,更因为诞下一子,得了四品诰命。

    想想自己也是犯官家人,被赐给了詹家。也不知道有没有那个命,有朝一日被老爷收房,而不是做一个没名分的丫鬟。

    下午在内院门口,见老爷看郑嬷嬷的眼神,琉璃就知道会有这档子事。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连一天都没过呢。

    郑嬷嬷是皇上从宫里赐给詹家的,论身份的话,绝无可能被老爷收房。可那也是竞争啊,还是个很有力的竞争。

    老爷身边的丫鬟已经够多了,本来就没有太多机会亲近,这回来了更中意的,自己和琳琅岂不是机会更少了。

    然而,想来想去,都尽是些没用的。詹家是老爷说了算,自己不过是个贱籍的丫鬟,想要改变未来的命运,且等着吧。

    不多时,郑嬷嬷正院来到书房。看着面前端坐的男人,心中不能说是百般惆怅,却也算得上左右彷徨了。

    对于这位大明国公的名声,早在洪武年间,她还在宫中做女官的时候,就已经有所耳闻了。连一向严苛的太祖皇帝,都对这位的家事颇为宽宥。

    当初被陛下赐给詹家,郑嬷嬷就已经有过心理准备,很清楚到了詹家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

    如今事到临头,要说多么排斥,她倒不觉得自己有那个资格。简单说就是有些紧张,对于无法预测自己会有什么遭遇的紧张。

    作为詹家内院的管家,她可是不止一次听说过。那位据说来自安南的贵人,每进一次正院,十有八九回去得修养个十天半月,想想都腿软啊。

    (本章未完,后续补发九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