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公务员 » 第40章:臣非干才,只会谈兵也

第40章:臣非干才,只会谈兵也

    李世民看向了陈平安。

    如此一来,也就证实了以工代赈之法乃是陈平安提出来的。

    李世民看着把头低下的陈平安,似乎有一些不想承认这件事情,不过,作为一位帝王,李世民不可能在这件事情上糊弄文武百官。

    该是谁的功绩,就是谁的功绩。

    该是谁的声誉,就是谁的声誉。

    “此法乃是陈平安的谏言,朕听了之后,也觉得大有可为,便于今日早朝,迫不及待地提出来,询问一下诸卿的意见。”

    魏徵接话道:“陛下,臣以为,此法乃是陈少监的谏言,可以任命陈少监为水部主事,带领工部的人与长江中下游兴修水利,解决河水决堤,水淹良田的问题。”

    在他看来,以工代赈是陈平安提出来的,那他肯定是知道该怎么做,最佳人选,自然也就非陈平安不可。

    再加上,陈平安提出了以工代赈之法,听起来,确实是大有可为,若是做的好,那自然是天大的功劳。那也就肯定是让陈平安去做,才不会让人觉得是其他人抢了他的功劳。

    如此一来,别人不会抢陈平安的功劳,陈平安也能因此获得治水之功、治水之名,也算是实至名归,大家也都会心服口服。

    李世民其实也倾向于让陈平安来负责以工代赈和兴修水利,总要做出一些功绩来,为自己扬名。

    如此才可出将入相,也会让人心悦诚服。

    陈平安却连忙站出来,躬身道:“陛下,臣只善于工匠一道,也都是看的书籍比较多,所以惯会纸上谈兵。若让臣去治水,一不能看山水之势;二则年不过及冠,很难服人;三也不会用人啊。”

    不是他不想去治水,更不是懒,而是说的也都是实事。

    陈平安穿越之前,就是一个老老实实地接受九九六的上班族,属于程序员类型的工作,不会像是销售员那样,能够洞察人心,也能识人之明,更是能说会道,俗话就是会忽悠人。

    也不是那种坐在办公室中,签签字,然后就各种指派人,能让董事长满意,手下也有一批愿意跟着他奋斗的员工,各种左右逢源、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总经理。

    陈平安说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那是真的没有说错,也是真心话。

    李世民听了陈平安的话,看着站在下面,抱拳微微躬身的陈平安,又想到了陈平安当初突然出现在大殿上的那一夜,记得他说过,自己就是一个被仙人扔过来的普通人。

    可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陈平安表现出来的能力,却又不像是一个普通人。

    哪个普通人,能够炼焦、炼制钢铁?

    哪个普通人,可以造出曲辕犁?

    说到底,李世民还是惜才,有一种看到了瑰宝之后,就想要把玩儿,然后,再想办法让他变成无价之宝,也就是让他升值。

    还有一个,就是双方的思维,其实还是有着一点差别,或者说,穿越本身存在的认知差。

    李世民总觉得陈平安有大才,是一个可以成为宰相的最佳人选。

    所以就想着不遗余力地培养陈平安,让他可以在未来,在以后,成为大唐的宰相。

    然而,陈平安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让他提一些建言,那还是可以的,反正脑海里面的知识点还是挺多的,再加上,他本身是一个理科生,对于物理、数学、化学方面的知识点,掌握的还算是可以。

    读研、读博的时候,都是做过不少实验,也写过很多论文。因为论文写得好,有一段时间,专门辅导学弟学妹们写论文,得到了导师的夸奖。

    可真要让陈平安去管理一个团队,去做某项工程量比较大的实验,那真的不是他的强项。

    毕竟,在陈平安看来,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一个不好,就会得罪人。

    当然,陈平安也并非是害怕得罪人。

    他现在的靠山是李世民,这算得上是大唐最大的靠山,他会怕得罪人。

    只是陈平安之所以不会管理团队,说白了,就是那种只愿意干活儿,不愿意管理,要看人下药、要能洞察人心,也要能服众,还要有识人之明,知道这个团队中的每个人,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等等。

    想一想,就觉得头疼。

    所以,陈平安是真的不太愿意去治水,这可是一个大工程,还是建筑工程,根本就不适合陈平安来主管,他最好的身份,那就是当一个顾问。

    魏徵等人对于陈平安的拒绝,多多少少有一些意外,包括坐在上面的李世民,在他们看来,这是能获得功名的机会,是一个能证明自己才能的机会,是可以得到陛下更为器重的机会。

    然而,陈平安却站出来拒绝了。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拒绝了陛下的安排。

    李世民短暂地愣了一下之后,便开口道:“陈卿也不必妄自菲薄,你在将作监炼焦之时,可是指挥得当。而且,能够想到流水线工序,让每个人都能专注于一件事情,从而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就非常人能想到的。”

    “不过,朕也想起来,你也有重任在身,当不可出京师,去淮南。”

    李世民直接站出来表态,不让陈平安负责治水了,在刚刚那一会儿,他也想到了,陈平安的身份可非同寻常,此去淮南,若是遇到什么有异心的人,暗中使坏,万一出了什么乱子,他后悔都晚了。

    所以,最好还是让陈平安在京师,在他眼皮子底下,这样才是最安全、最稳妥的。

    李世民又对文武百官道:“诸卿,尔等再想一想,可有举荐之人。”

    同时,心中又想着,等早朝结束了,再召陈平安,让他举荐一人。

    陈平安先前举荐的马周,确实有着大才,忠贞端正、见识深广、谈论精微,树立忠诚源于孝道、善于陈述奏进,深识事理,很快就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

    如今,李世民又想要陈平安能够举荐一个人才为他所用,也算是弥补了不能雕琢陈平安这块璞玉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