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锦衣卫:我觉醒了情报系统 » 第50章:寻找粮商

第50章:寻找粮商

    绍兴府卫所衙门

    徐长春有情报系统的消息,自然知道下一步从哪入手。

    很简单,找到大量借入稻米的三个粮商,拿到借据。

    同时徐长春也把吕毅可能从其他地方调粮充库的分析告诉了段少良。

    但这个线索就太宽泛了。

    徐长春通过情报系统,已经确认了那三个粮商的具体位置,就在温州府瑞安县。

    但具体是哪三个粮商情报系统没有显示,很可能这三个粮食与吕毅本人互相也不认识,但范围固定找到粮商应该不难找,他不想再耗费情报点去查这些可以打听到的消息。

    他现在需要想一套说辞去给段少良解释情报来源的问题,当然不能用对付门房老刘那种手段说什么自己能掐会算,因此只能说要用广撒网的办法逐一排查,然后顺理成章把话题引到这个方向上来。

    “长春,你有没有想过,你说要摸排,这个差事的量有多大。浙江查不到难道还要去南直隶,福建,广东去查?”

    徐长春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转而问道,“大人,东厂把这个案子捅上去,再到圣上口谕下来,是您和苗大人接的御旨对吧。”

    段少良点头。

    “那我们能不能这样假设,假设苗大人接到御旨的第一时间,就是二十一日亥时就通知了吕毅,那么吕毅以最快的速度连夜出去调粮填充仓库,从筹集到运输再到入库,那他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把仓库填满了。”

    段少良眉头紧锁,认真听着。

    “这样一来,他的调粮范围就缩小了很多,南直隶,福建,广东,江西,基本可以排除,那就只剩下浙江全境。”

    段少良眼前一亮,“是啊,不过浙江全境这个范围也太大了。”

    “段大人您再想,这么多的粮食,他们能走陆路运输吗?显然不大可能。一是太显眼,二是时间长,三是费用高,因此吕毅或许会在浙江沿海找粮商走海路运输。我们浙江沿海无非就是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台州,温州。”

    “这几个地方的粮商何以百计?排查范围也不小吧。”

    徐长春道,“当然,我们要列个重点地区。我们绍兴府首先可以排除,他要在绍兴府搞这么大的动静去借粮,我们不可能不知道,事实上我们锦衣卫也没收到过任何此类消息。”

    段少良继续点头表示认可。

    “杭州府也不大可能,杭州乃我浙江治所,那里的粮商手眼通天,他一个把总根本拿不住,倘若闹大了还会被捅到上面去。如果说我,也会放弃杭州府。”

    就在徐长春分析的当口,段少良也在紧锣密鼓的思索着。

    “嘉兴府更不可能,嘉兴去年被倭寇袭击,损失惨重,当地的官府都在向外州府借粮,不可能把这么多粮食外借。”

    此刻段少良已经品出其中味道,很兴奋的道,“那就剩了宁波,台州,和温州三府了!”

    徐长春道,“宁波府,台州府和我们紧邻,如果是我,会首先考虑温州府,从时间看,也对的上。”

    经过这一番分析,一下把调查范围缩小到温州,而且是温州沿海的乐清,永嘉,瑞安,平阳这四个县。

    听完徐长春的一番分析,段少良再次大为感慨,“我前日听底下人疯传说你徐长春能掐会算,我当时就对那些言论嗤之以鼻,现在看来,你是真能掐会算,不过彼之能掐会算与他们所言能掐会算完全不同,你这个在算在理,而不是在掐在卜,绝非怪力乱神那一套。”

    “谢大人夸奖。”

    徐长春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将情报与推理糅合在一起,再加上一点能掐会算的神秘色彩,虚虚实实,效果极佳。

    “望海茶楼案审讯宫本一郎,谢阁老案理清杨宝阴谋,隆极寺案找到倭寇广田茂,这三份卷宗我也和不少人探究过,也曾反复揣摩,你在其中的推演实在是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啊。”

    “大人谬赞了。”

    “非是谬赞!”段少良此时却是有感而发,娓娓地道,“回头再看这三个案子好似侦办下来也不难,但当时身在局中,当局者迷,案情线索不明,能够理清头绪绝非易事,最难的是侦破时间,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破案,这一点实属难得啊!”

    说完段少良接过徐长春递上的茶接着道,

    “当然,去温州的任务还是要交给你,这毕竟是你的功劳,交给别人我也不放心,事不宜迟,你马上动身去温州,需不需要我发关文让当地锦衣卫配合?”

    徐长春道,“暂时不用,我有点担心那边的人,还是带上自己人方便些。”

    .....

    常熟公子徐长春带着家丁刘二傻根等十人开始往温州方向出发,不足两日,便到了温州乐清。

    按照既定安排,十一人分成四组,分别赶赴乐清,永嘉和平阳,徐长春则带着刘二傻根等四个人去往瑞安县。

    当然那三组不会有什么进展,但徐长春也没亏待他们,每组两人给十两银子,够他们在当地耍几天了。

    情报系统显示,瑞安的三个粮商的具体信息徐长春并不知道,吕毅本人也不认识,而是通过中间人联系的。

    好在这种大粮商不难找,徐长春一行到了瑞安,首先找到十个规模最大的粮商,然后一一拜访,借口就是高价收粮。

    结果有三家粮商表示无粮可卖,再高的价格也不卖。

    这就不正常了。

    粮商毕竟生意人,没有那么多机密可言,刘二出去花了几两银子就把运粮的事情搞得清清楚楚。

    运送到上虞的稻米确实是这三家粮食提供的,他们也时常帮助地方官府和驻军充库存,当然不是白帮,每次都获利不菲。

    其实这种事也不算什么机密,这些粮商都这么做。

    “那就清楚了,把三个员外请来,吃个火锅吧。”徐长春对刘二说道。

    “啥是火锅?”刘二问。

    据徐长春所知,明朝时火锅已经普遍存在,只是不像现代社会那么普及到处都是,最主要还是在明朝吃火锅那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

    寻常百姓别说没吃过,就是听说也甚少听说,绝大多数百姓能把肚子填饱就不错了。

    “你们三个呢?知道啥是火锅吗?”

    刘三刘四都摇头,表示没吃过。

    只有傻根闷闷地道,“我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