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楼之姜蝉 » 第九十九章 最朴素的居然是它

第九十九章 最朴素的居然是它

    因为在魔宗得到了意外的惊喜,所以姜蝉那颗逛遍所知宗门遗址的决心也更加坚固了。

    她开始回想另外几个宗门的位置。

    这一回想,她便发现原来佛宗也在这片高原上。

    佛宗、魔宗,这两个一听就是敌对势力的宗门,居然在一片高原上?

    如果不是刚刚了解过这大荒纪的魔宗,姜蝉肯定也会与其他不清楚事实真相的人一样,觉得这是荒诞,是天方夜谭!

    但,这就是事实。

    归根到底,还是这届魔宗太优秀的缘故。

    不过,虽然它们在同一片高原上,但所处的具体环境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一个居于自成一体的地下小世界,一个居于高寒之上的雪域高原。

    对于此方世界的雪域高原及其之上的佛宗,姜蝉了解得虽然不多,但前世世界的,她还是听了,看了不少的。

    记得当初在手札里看到雪域高原与佛宗这两个关联词时,她脑海里便自动冒出了许多关于它们的小道消息。

    听说,高原上的人对佛的信仰胜于一切。

    听说,高原上的雪莲花千古圣洁。

    听说,高原上的青稞美酒能净化心灵。

    听说,……

    当然,这些来自于姜蝉前世记忆中的信息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还是要属布达拉宫及佛宗的那一朵奇花异葩——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关于布达拉宫,虽然姜蝉没有亲自去过,但对方作为5A级景区,作为佛教圣地,它的消息总是时不时的,便会被耳闻目睹的。

    听说它在红山之上。

    听说它有经幡飘扬。

    听说它被香雾缭绕。

    听说它殿宇嵯娥:红宫居中,白宫横列,富丽辉煌,令人神往。

    听说它是人们朝圣的殿堂!

    ……

    而关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姜蝉想,那是一个引人探究的存在。

    毕竟作为一个出家人,还是作为一个宗教领袖的出家人,他闻名后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写的各种“情歌”!

    神人呐!

    做副业能做到如此程度,不喊一声“神人”,不足以表达心下的敬佩之情。

    虽然他不务正业,但感谢他的不务正业。

    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美好的作品问世呢!

    虽然前世那个时候,关于许多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有许多争议,但无可否认,不论是确定的,还是存在争议的,读起来都是那么的美!

    对于姜蝉来说,仓央嘉措的作品,唯有一个美字来形容。

    文笔美,意境美,情感美。

    不管什么时候,哪怕是现在,只要想到他的作品,姜蝉便仍会沉浸在那种无法言喻的美里!

    还记得初识惊艳于他的那首“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还记得沉浸于他柔情中的那首“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谁的隐私不被回光返照。殉葬的花朵开合有度,菩提的果实奏响了空山。告诉我,你藏在落叶下的那些脚印,暗示着多少祭日,专供我在法外逍遥。”

    还记得被他生活智慧折服的那首“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还记得转变关于他印象的那首“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

    诸如此类实在太多。

    以致于姜蝉常常想:“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现在,马上就要去见识这个世界的佛宗了,不知道,它是否就是前世的那座布达拉宫呢?

    怀着期待的心情,姜蝉启程了。

    但,根据记载的路线,越走却越偏。

    真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已经如此高度了,姜蝉也没有什么可以期待的了。

    前世的布达拉宫可是普通人也可以上去游玩的。

    而现在,除了一个孤零零的她,哪里有其它生命的存在?

    唉,按照大荒纪那些宗门别具一格的操作,这些方面就不应该有期待。

    虽然知道不应该有期待,自己也放下了期待,但,怎么总感觉在被刷新下限呢?

    站在记载中的位置,姜蝉刷新了对朴素一词的认知。

    她得在这里对魔宗说一声抱歉,不该说他们朴素的,真正朴素的在这儿,他们还是很有生活情调的。

    眼前的佛宗,……

    怎么说呢?

    为什么其它佛寺都有殿宇,就算没有殿宇,也至少有个小庙吧!

    为什么到了佛宗这里,就只有一个个石洞了?

    虽说这些石洞几乎都位于各个雪山之巅,可以坐看云起雾涌,可坐看日升月沉,可以将一切浩大的美景尽纳眼底。

    但,拉近距离,周边除了风和雪,什么都没有了啊!

    都有个佛字,这差别也太大了吧?

    为什么它就这么地特立独行呢?

    如果只是几个佛修这样,还能理解。

    毕竟,偶尔苦修一下,转换转换修行的脑子。

    但,整个宗门都这样——

    又不是山顶洞人,不,应该是,又不是雪顶洞人!

    姜蝉就好奇,那些刚刚入门的弟子怎么办?那些尚离不开吃喝拉撒的弟子怎么办?

    难不成是极限教育,让刚入门的弟子为抵御寒冷而发奋努力?

    难不成是实践训练,为了找个厕所,得飞奔下山?

    难道他们是苦修中的苦修?

    这个高度可真就只有餐风饮雪的份儿了。

    姜蝉挥袖拂去落在洞口结界上的雪,随便选了一个石洞踏了进去。

    啧啧啧,这石洞可真小,长宽高都不过两米左右,一眼就可以望到头。

    这石洞也不负其名,就是个货真价实的石洞,其它的,什么都没有。

    连个打坐的蒲团都没有!

    唯一值得说道说道的,就是上下左右的石壁被打磨的很平整。

    特别是下方有个特别光滑的地方,令人一看就能猜出,这是有人长期打坐的结果。

    开局就是这么个结果,真是令人有点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