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秦帝国的悲欢离合 » 第二十六章宣太后

第二十六章宣太后

    芈八子,楚国贵族,秦惠文王的宾妃。

    当今秦国国君秦昭襄王的母亲,子楚的曾祖母。

    本来她是做不了太后的,结果作死的秦武王作死了自己。

    连带自己的母亲兄弟一起被他作死了。

    公元前306年,18岁的嬴稷登基做了秦王。

    秦昭襄王即位时尚且年幼,芈八子遂摄政,自号“宣太后”,重用亲戚组成“四贵”,

    其实18岁的男子那个时候也不小了,只不过没有政治经验。

    又遇到个强势的母亲,强势的舅舅。

    年幼,只是宣太后的借口罢了。

    开启了太后摄政与外戚专权的先河。

    宣太后是名优秀的政治家,秦国在她的手上,一跃成为天下第一强国。

    公元前307年,楚怀王派兵包围韩国的雍氏,韩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国求援。宣太后因为自己是楚人的缘故,不同意。

    韩国又派人游说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同意发兵救韩国。

    因此来看,宣太后虽然摄政,但是并没有大权独揽,独断专行。

    秦昭襄王还是有很大的自主权。

    诱灭义渠,义渠一直是秦国的心头大患,所以秦国一直讨伐他们。

    想灭了他们。

    但是多次征伐,虽然极大的削弱了义渠的实力,但是始终没有能够消灭他们。

    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

    历史上认为她是出卖色相,达到消灭义渠。

    从两人在一起长达三十年,并且还生了两个儿子来看。

    宣太后是看上义渠王,是有真爱情的。

    只不过宣太后是个有家国情怀的聪明女人,她在最后杀害义渠王,也是无奈之举;也是聪明之举。

    强大的秦国,压根不需要太后去牺牲色相的,只要全力征伐,义渠是撑不下去的。

    要杀了义渠王来灭国,也用不着30年的时间来消磨义渠王的意志。

    所以,后世说宣太后为了秦国,用色相去达到灭了义渠,是胡说八道。

    那么最后为什么要杀义渠王?

    因为都老了,也是该结束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家国利益就比爱情重要的多了。

    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接着发兵攻打义渠,义渠国灭亡,领土并入秦国。

    义渠国灭亡后,逐渐中原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这个女人简单么?

    不简单啊。。。。

    三十岁时她登上太后之位。

    为了巩固儿子的王位,她用了世上最直接的方法。

    联姻---也就是为自己的儿子迎娶楚国的公主为王后,同时也将秦女嫁与了楚国。

    与此同时,执掌了大权的宣太后开始任用自己的亲信。

    不用说,亲信都是宣太后的娘家人。

    在楚怀王的推荐下,宣太后让自己母亲的族人向寿担任秦国的宰相,同时为相并控制兵权。

    还有力保外甥为王、居功至伟的魏冉,他被封为穰侯,封地即穰。

    还有一位宣太后的同父弟弟芈戎,被封华阳君,封地先是陕西高陵,又改封新城君,封地也变成了河南密县。

    至于宣太后的另两个儿子,当然更是要封。

    公子芾封为泾阳君,封地在今陕西泾阳,后来又换了一块封地是宛;公子悝封为高陵君,封地在西安高陵,后来又换封地为邓。

    宣太后十分宠爱情夫魏丑夫,宣太后生病即将去世时,传令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

    魏丑夫得知后十分害怕,于是请庸芮游说宣太后。

    庸芮先问宣太后人死后是否能够感知到人世间的事情,宣太后回答说不能。

    庸芮继而说既然人死后不会有什么知觉,那您又为何要将自己心爱的人置于死地?如果死人真的有知觉,那么先王早就因出轨之事对太后您恨之入骨。

    太后您弥补过失都来不及,又怎么能和魏丑夫有私情呢?宣太后认为庸芮所说有理,于是撤销了魏丑夫为自己殉葬的旨令。

    说明宣太后也是比较淫乱的,但是就是因为她没有触及秦昭襄王的王权而已。

    也因为杀死义渠王,被认为有功于秦。

    后世才对她基本都是正面的评价。

    随着秦昭襄王慢慢的成长,他已经不是刚上位那个生涩的青年了。

    必然会和宣太后产生很多不同的执政理念,宣太后的干政也越来越让秦昭襄王不满。

    加上魏冉、芈戎,公子芾、公子悝把持朝政,让秦昭襄王更加的不满。

    但是念及是自己的母亲和兄弟,魏冉又帮助自己登上王位。

    魏冉在战国中后期秦国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人物,他凭借自己的本领令秦国不断开疆拓土称霸列国,功绩显赫。

    一代名将白起,就是他极力推荐给秦国的,所以他是个忠臣,只不过权利太大,自己不知道进退有道罢了。

    也都暂时没有触及到王权利益,因此秦昭襄王也就没有

    对他们痛下杀手。

    但是这四贵掌握着大权,必然会获得大利,权、利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的。

    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之家都富有。

    时间来到了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的助力出现了。

    范雎,亦作范且,字叔。战国时魏国芮城人。

    范雎善辩,曾从魏人须贾使齐,被诬以通齐卖魏。

    归国后,魏国相国让人鞭笞,差点打死。

    后受郑安平之助,易名张禄。

    到了秦国,得到召见,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认为韩、魏与秦接壤,在地理上有“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的重要战略地位,是秦向外兼并发展的首要目标。

    这些主张以后基本上被秦昭王采纳施行。

    范雎即被拜为客卿,谋兵事,深得昭王重用。

    他又进说秦昭王,指出太后擅权,“四贵”用事,恐致“卒无秦王”之危。

    于是秦昭襄王遂于四十一年(前266年),下令废宣太后。

    这一年嬴稷已经59岁了。

    宣太后的荣耀时光结束了,最后郁郁寡欢而死。

    其实是时候了,按照嬴稷的年龄推算,这个时候宣太后最小也差不多75-76岁了,那个时候算高寿了。

    还贪恋权势,还郁郁寡欢而死。

    说明权利的诱惑太大太大。

    公元前265年,一生传奇的宣太后去世,葬于芷阳骊山。

    这一年,17岁的异人开启了赵国出质之旅。

    魏冉被罢免了秦相国之位,责令其回了封地陶邑,后死在封地,就安葬在陶邑。

    他死后,秦昭襄王收回了陶邑,设置了郡县。

    公子芾和公子悝也被取消官职,责令回了各自的封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为某个人和某件事,停下来。

    一切都是那么的风平浪静。。

    60岁的秦昭襄王,是善良的。

    他是懂得感恩的,他只是夺回了权力,高度集权于自己手里。

    他没有对他们反攻倒算。

    人无千日好。。。

    花无百日红。。。

    但是他们算幸运的。

    算是善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