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秦帝国的悲欢离合 » 第五十五章三代功臣

第五十五章三代功臣

    任何人再伟大,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团队。

    始皇帝认为自己开创了自黄帝以来,最伟大的华夏新秩序,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可是如果没有那些为大秦舍生忘死奉献一生,甚至是奉献上几代人。

    这样的忠实属下,那他就是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仙。

    也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历史历来是人民创造的,而不是英雄人物。

    英雄人物只是历史前进和发展中的偶然要素。

    在这里,不得不说说三代尽忠,战功赫赫。

    自秦昭襄王至秦王嬴政,为四代秦帝国,立下不朽功勋的一家人。

    那就是大将军蒙骜以及他的儿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

    蒙骜(生年不详~公元前240年),战国末期秦国名将蒙骜本是齐国人,后来投靠秦国,官至上卿。

    当初蒙骜为何来秦,已无从可考。

    也许是被齐国逼迫吧!但是我觉得那样的人物,肯定不甘于平凡。

    愿意相信他是本着,商鞅之策,奖励军功。

    自己刚好又是个军事之才,因此,良禽择木而栖而来。

    他选择来到当时最有血性,最有希望的热土,秦国。

    来寻求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

    就和如今北漂、上漂、深漂的那些青年无二。

    蒙骜初入秦国,肯定也是如商鞅,李斯那样。

    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够被秦昭襄王赏识并重用的。

    因为没有准确的记载,所以他是通过什么方式见到秦王,从而成为秦国乃至中华历史上都留下光辉的名将的?无法考证。

    有可能他是通过从“奴隶到将军。”

    一次次的血与灵肉的洗礼,才从一个流民成为了一代名将吧。

    也很有可能他通过权臣魏冉的麾下,被看重而举荐给秦昭襄王,从而走向辉煌。

    不管哪种方式,都无法掩盖他的优秀和能力。

    当然他的军事才华,也是经历了一场场战斗,才成长起来。

    蒙骜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

    数次率军出征,屡立战功。

    先后夺取韩国十余座城池、赵国三十余座城池、魏国五十余座城池,使秦国得以设立三川郡和东郡。

    使得秦国疆域与齐国相接,对韩国、魏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定的基础。

    公元前240年,蒙骜去世,他把一生奉献给了大秦帝国。

    不仅仅他奉献了自己,还奉献了自己的儿子。

    蒙武,上卿蒙骜的儿子。

    虎父无犬子,他跟随父亲的出征,也逐步成长为秦国当时的上将军。

    当然他的光环没有父亲的耀眼。

    但是功勋也是不小的,关键是父亲教育的他,忠君爱国。

    勇猛有谋,他常年征战,肯定也是战功赫赫的。

    只不过在父亲活着的时候,他是父亲手底下的将领。

    他的战功肯定历史会记在他父亲名下。

    所以后世历史对他的战功记载比较少。

    最有名的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史记·秦本纪》载,秦昭襄王“二十二年,蒙武伐齐。”之后,与楚王会于宛,与赵王会中阳。

    能够作为秦国代表,和两大诸侯王会面,可见蒙武当时的功劳和身份爵位不会低。

    亦或者因为蒙武攻击齐国,威慑了楚国和赵国,使得他们分别在这两地和秦昭襄王会晤。

    不论是哪种,一定是蒙武的攻伐产生威胁,才会有这两次会晤。

    第二件事就是灭楚,两次他都作为王翦的副将攻伐楚国,直至楚国灭国。

    王翦那是和他父亲一样耀眼的光辉一样的存在,所以蒙武就显得不是那么耀目了。

    但是王翦是主帅,统帅60万大军攻伐的楚国。

    蒙武如果才能不咋地、身份爵位不高、军事才能不强。

    那么王翦的攻伐能够实现目标么?

    因此将灭楚看成他们共同的功勋,更符合历史。

    当然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在这里我只是陈述蒙武虽然没有父亲那么耀目,但是依然是个战功卓绝的忠臣良将。

    并非为了证明他的伟大而贬低王翦。

    本来王翦的优秀,谁也改变不了。

    蒙武和父亲一样,不但自己战功赫赫,忠君爱国。

    其家庭教育还非常好,两个儿子,紧随爷爷、父亲的步伐。

    一步步又成长为忠君爱国的年轻将领和国之栋梁。

    蒙恬,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10年。

    秦国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秦朝将领、军事家。

    蒙恬出生于武将世家,自幼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胸怀大志,且天资聪明,逐渐培养了较高的军事素养。

    秦始皇元年(前221年)蒙恬因家世被封为将军。

    领兵攻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秦统一全国之后,蒙恬奉命领兵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鄂尔多斯附近地区)。

    蒙恬北逐匈奴,收复河南地,因河为塞,临河筑44座县城,迁谪戍居住。

    又监修长城、直道。长城西起临洮,东迄辽东,逶迤万余里。

    万里长城是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伟大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

    就是他主持修建的。

    其弟蒙毅,也非常出色,但是惹了个灭门,灭国的狠人。

    导致蒙家满门忠烈,最终被杀。

    蒙毅(?~前210年),秦国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之弟。

    秦朝时期大臣,蒙毅早年官居上卿,外出时陪秦始皇乘一辆车,侍奉秦始皇不离左右,在朝内出谋献策,被称为“忠信大臣”。

    纵观蒙骜、蒙武、蒙恬和蒙毅,祖孙三代。

    他们不仅仅才能卓绝,更是品格高尚。

    虽然后世八卦老祖对他们的评价是愚忠。

    我不这样认为,虽说人性都是趋利的。

    当初蒙骜舍弃自己的故土,去秦国寻求发展的机会。

    当然是为了建立功劳从而获得利益。

    这是所有,有志之人的正确选择,因为在秦国只要建立军功,就可以封侯拜爵。

    谁不想这样呢?

    但是后来,蒙骜建立功勋后,他们祖孙三代四人,已经绑定了秦帝国这架马车。

    成了个秦王朝的一个有机组合体。

    他们都把秦帝国的强大,富庶当做了自己的人生追求的目标。

    不然怎么可能教育出来这么优秀的儿子,优秀的孙子呢?

    没有让他们享受安乐的生活,变成庸庸碌碌的纨绔贵族子弟呢?

    他们愿意为这个给予他们幸福安康而且富裕生活的国家。

    他们奉献了自己,获得了回报。

    最后升华成一种,国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才能出现这样一代一代前赴后继。

    为国尽忠,为国奉献的精神。

    这不是愚忠,这是伟大的爱国情怀。

    至于这个国如何对待他们,反到其次。

    历史需要这样的人。

    国家要强大,更需要这样的人。

    民族要不被欺辱,更离不开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