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被曹操识破穿越者身份 » 第047章 臭小子,挺会哄人呐!

第047章 臭小子,挺会哄人呐!

    幕僚与属官不同。

    一个是私人聘请,报酬由幕主私人支付,直接为幕主服务,职责是办理刑名、钱谷、案牍等具体事务,与主官的关系相对灵活些。

    而属官则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他们隶属于朝廷公职人员,职责是执行朝廷的决策和命令,管理公共事务。

    通常情况下,幕僚可以参与决策过程,只是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主官手中,而属官则更多偏向于执行主官的决策,往往不参与决策。

    曹操目前便是大将军何进的幕僚,因此在时间上相对比较自由,不像大将军府的属官,需要按时按点上下班。

    因此,曹操有事要走,大将军何进也不好强留,只能任由曹操离开,没必要因为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闹得不愉快。

    出了大将军府,曹操坐上马车,闭着眼睛,眉宇微蹙,似是在脑海中激烈的思考,推演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

    小黄门前往各地监察战况,董卓一定会大肆宣扬自己的战绩,同时贿赂宦官,给自己求得更好的前程。

    而小黄门左丰前往冀州监察战况,由于卢植刚直不阿,完全不觑宦官,等左丰回京以后,便大肆进谗言,皇帝震怒,决心换人征讨黄巾。

    毕竟,数万兵马在外征战,每一日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钱粮,即便是皇帝老儿也撑不住,这等同于是在挖刘宏的血肉吃。

    而正在这时,刘宏得知董卓横扫了河东郡黄巾,而且小黄门不停的夸赞,刘宏自然而然会选择董卓接替卢植。

    因此,想要打断整个事件的链条,必须要证明河东郡内仍存在黄巾余孽,而且极其嚣张,最好此事能让小黄门勃然大怒,彻底败光董卓的好感。

    嗯。

    没错。

    整体的逻辑思维,便是如此。

    而且引爆白波黄巾的计策,也已经初步成型,且有上中下三策,可谓万事皆备,只欠一个合格的执行者。

    这个执行者首先必须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而且此事极其隐秘,甚至有些见不得人,最为关键的是,欠缺一个能瞒天过海的动机。

    曹操思来想去,能够委以重任者,只有曹昂一人而已,毕竟只有他明白自己真正的动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若是让夏侯惇前往,即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万一计策不成,他只能无功而返,如此岂不浪费了自己多日的辛苦?

    但若是让曹昂前往河东,丁瑶那里,又该如何解释?

    最为关键的是,明日小黄门便会启程离开,曹昂已经没有时间摆平丁瑶,必须要抢在小黄门之前出发,才能更好的安排其余诸事。

    该怎么办?

    即便曹操绞尽脑汁,也没能想到搪塞丁瑶的理由。

    不知不觉中,马车便回到曹府门前。

    车夫跳下马车,摆好长凳,轻声唤道:

    “家主,已经回府,该下车了。”

    “嗯。”

    曹操随口应了一声,但依旧闭着眼,没有丝毫起身的迹象:“先不急回府,再等一等,让我好生想想。”

    可惜东汉没有香烟,否则曹操非得在马车里顶上一根,好生思索一番,再回府准备接受爱的挑战。

    可这一路的思索都没能找到合适的理由,怎么可能在府门前思索的片刻,便灵光乍现,妙计横生,这不纯纯扯淡吗。

    吱呀—!

    正在这时,曹府的偏门被推开,从里面转出个仆从:

    “竟是家主回来了吗?”

    “嗯。”

    “我且去通禀。”

    “不必了。”

    听到声音的曹操心知不能再呆下去了,遂缓缓起身,下了马车,径直走进府邸,直奔内宅方向,准备心平气和地跟丁瑶聊聊。

    可曹操尚未进入内院,便听到一阵敲敲打打的声音,好奇心促使之下,让他放慢了脚步,竖耳倾听起里面的对话:

    “日后母亲照顾弟弟时,如果累了,便躺在这摇椅上,一边休息,一边晒太阳,旁边的方案上再摆些干果,烹些热茶,那小日子得多惬意?”

    “昂儿,你若是得空,不如多读会儿书,整日摆弄这些奇巧之物,会玩物丧志的,你要时刻记得你是曹家的嫡长子。”

    “昂儿不觉得孝顺母亲是玩物丧志,尤其这次从颍川回来,路上碰到好些个扶老携幼的流民,还有被恣意滥杀的百姓,昂儿忽然觉得生在曹家是幸运的,父母双全是幸福的。”

    “......”

    “孔子云: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昂儿看来,以前它只是书卷上的一句话而已,可从颍川回来以后,昂儿只觉得生死不过一瞬,不能等父母老了再尽孝,这样是不对的。”

    “......”

    “母亲在曹府,不缺衣少食,昂儿只是想要做些事情尽尽孝心而已,如果这也算是玩物丧志,那么昂儿愿意一直丧下去。”

    “昂儿,你这次从颍川回来,变得娘都快认不得你了。”

    “其实这次从颍川回来,昂儿最大的感受便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卷上的道理,如果不能真切的体会,那么它终究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嗯,你说得非常有道理。”

    “母亲试想,如果孔夫子不周游列国,不感受人世间的冷暖,哪里来的那么多人生哲理,书自然要读,但不能死读书,当致知于行。”

    “......”

    “《荀子·儒效》中讲,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昂儿以为,他老人家也是在行万里路后,才有了这般感悟。”

    “可你现在终归太小了,娘不放心呐。”

    “那母亲以为,多大算大,多小算小?”

    “这......”

    “母亲,东方朔两岁诵《魏史》,孔融四岁让梨,孟尝君五岁启父,蔡琰六岁辩弦音,老子十岁论祸福,甘罗十二为相,霍去病十七破匈奴!

    他们这般年纪,在母亲的眼里,应该都是如昂儿一般的孩子吧?可他们各个皆为人杰,年纪小反而更为这份殊荣添彩,不是吗?”

    “你呀~~娘说不过你。”

    “母亲,昂儿并没有想着辩驳您,反而时刻谨记着您的教诲,昂儿是曹家的嫡出长子,承担着振兴家族,光耀门楣的艰巨任务,因此这才想致知于行,真正成才。”

    良久。

    “去帮娘拿条毯子来吧,娘也试试你的摇椅,到底舒不舒服。”

    “好嘞!昂儿再给您烹壶热茶,拿些干果。”

    廊道中偷听的曹操面露悦色,低声自语道:

    “好一个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臭小子,挺会哄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