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贤王 » 第9章 偏心

第9章 偏心

    送走了将军,一直到日落以前,李泰都揪着李恪不让他走,一直到掌灯的时间,才将他放了回去。

    华灯初上,为了避免视力受损,李泰用了晚膳以后,就立刻休息了。

    当然,晚膳依旧难吃。

    尽管李泰不止一次的告诫自己,如今是唐朝,还有好多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但奈何口味这个东西,实在是固执,让他只能一边忏悔,一边在口味上挑拣。这个世上尚不缺少一边忏悔一边杀人的人,李泰觉得自己能忏悔一下,已经很不错了。

    同样的夜晚,李泰已经睡觉了,但崇教殿内,李世民却还在挑灯批阅奏折。

    虽然还没有正式任命,但房玄龄已经被他安排到了中书省,接管了中书令的工作,门下省由高士廉接管,尚书省实际主持的是高士廉,这三个中心部门把控在手中,六部尚书只需要慢慢更替就好。房玄龄不愧“房谋”之名,才入主中书省,就接连起草多道政令,令诸多老臣拍案叫绝,立刻就站稳了脚跟。

    朝政方面不用操心,军队方面,散乱的兵权也在逐步回收,很快就不会再有隐患。而此时此刻,令李世民颇感头疼的,是别的事情。

    看了一眼密报上的描述,李世民痛苦的揉了揉脑袋,叹息道:“您这是要我分封多少王爷啊!”

    “陛下,可是太上皇那边有什么变故?”

    不用回头,只听声音李世民就知道是皇后来了。

    很自然的随手接过茶汤,李世民无奈道:“是啊,根据太极宫那边眼线的密报,太上皇自从回到太极宫以后,就彻底放开了,酒色无度。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太上皇居然连身边的宫女也....这么下去,也不知道朕将来要分封安置多少王爷啊!”

    长孙坐到了丈夫的身边,毫不避讳的拿起密报看了一眼,叹息一声,才安慰道:“您才夺了他的至尊之位,太上皇颓靡些也是可以理解的。妾身知道您很想君临太极宫,但是太上皇不放手,您也不能随便做些什么。”

    想起自己已经成为皇帝,却还只能缩在东宫,李世民就觉得格外的难受。

    难受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别的安慰,所以他的手,直接伸向了皇后。

    长孙有些无奈的拍掉了丈夫的手,笑道:“您今天可不能沾妾身的身,妾身的月事来了。不过,妾身倒是做主,为您新选了些妃子,您倒是可以看看。”

    李世民收回手,颓然道:“算了,你把这些妃子遣散了吧。同时,命人统计一下宫内宫女宦官的数量,太极宫那边不必留太多人,东宫这边人手也可以精简些,除了老人手和姿色艳丽些的宫女,剩下的释放出宫吧。太上皇这般模样,朕还是洁身自好一些的好。大唐的国土虽大,但也经受不住这样的分封。”

    “如今不加赋税,各地军州的用度却不能减少,户部支出的太多了,朕虽然有些用度,但也要作天下人的表率,不能太过于铺张啊....”

    ....

    听着丈夫的抱怨,长孙一句话没说,只是静静的坐在一边倾听。她很清楚,夫君不需要她出什么主意,只是需要有个人听一听罢了,怎么解决困局,只怕夫君已经有了安排。皇帝也是人,也需要发泄。

    等到抱怨声逐渐消失,长孙才开口:“自武德六年开始,太上皇就废掉了亲耕的仪式,妾身觉得,您还是重启的比较好。”

    嗯?

    听到“亲耕”两个字,李世民顿时来了精神。

    他也知道亲耕大典不过是一场作秀而已,一直以来他也不止一次的腹诽太上皇的做作,如今听到皇后提起这件事,他顿时来了兴致。

    “亲耕啊,今年亲耕田的麦子估计还没收割,算算就快过了收割的时间,要是着了雨水可就不好了。观音婢,你倒是提醒了朕,从今年开始,就重启亲耕大典,朕可不要像父亲那般敷衍,不管是耕种、除草、收割,都要亲力亲为。粮食才是国朝的根本,这一点,朕从来没有忘记。还有承乾和青雀,也一并叫上,朕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何不食肉糜之辈。”

    点点头,长孙笑道:“您要收割,还要教育儿子,怎么也得过些日子才行,今天青雀才被您打了,想要下床,只怕还需要一些时日。”

    说起李泰,李世民的颓废顷刻间一扫而空,从桌上拿起字条说:“观音婢你看,这是青雀的回复。这孩子,朕清楚的很,要是还生气,断然不会叫朕阿耶的,肯定会用‘父皇’回复,既然他用了‘阿耶’,说明他已经原谅朕了。”

    见夫君说起青雀就满脸的兴奋,长孙无奈的笑道:“你们父子啊,真是的。妾身知道您喜欢青雀,妾身也喜欢的紧,但是您是不是也应该关注一下承乾?”

    提起李承乾,李世民顿时严肃起来,挺直身子说:“承乾定然是要立为太子的,只是,找谁教导他,让朕绞尽脑汁,你说,李纲怎么样?”

    长孙惊讶了一下,但还是说:“李师自然是够格的,只是,因为建成的原因,李师郁郁不得志,大病了一场,现在只怕还没歇息好。再说,承乾现在的学问还不够,您给他找一个这样的名师,还是太为难他了,还是过几年再说吧。这段时间您可千万看好了李师,可别让他老人家归了故里。”

    李世民嘿嘿一笑道:“既然你这么说,那就过两年再说,先让孔颖达教一段时间,至于青雀,就让王珪教授一段时间,你觉得怎么样?”

    “王珪博学多才,自然是合适的,不过,您给承乾和青雀都请了名师,是不是给李恪也安排一个好些的先生?”

    “李恪啊....也是,到底他是朕的儿子,要是继续让杨妃管教下去,就怕连房门都走不出去了,给他找先生的事就交给你了。”

    “承乾和青雀都是您钦点的先生,到了李恪这里您就让妾身做主了,您也是够偏心的。”

    虽然夫君的做法让长孙很是欢喜,但是她还是担心会被人传说她这个皇后得宠太甚,只能出言提醒一下。

    李世民哼了一声,但有些无奈的说:“观音婢,你可知,有些朝臣退朝后,居然还有想要支持李恪为太子的,真是荒谬。这些腐儒,学识足够,但是见识实在是太浅。算了,不说这些了,朕也有些乏了,就去阴妃那里安歇了,你也回去休息吧。”

    长孙点点头,搀扶着夫君起身,一帝一后一直走到阴妃的门前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