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贤王 » 第11章 面子工程

第11章 面子工程

    “这是茉莉花茶泡出来的茶水,母后您尝尝,还有皇兄,你也尝尝。”

    “你前些日子叫人去买茉莉花和生茶,就是用来制作这个的?”

    一边问着,长孙浅浅尝了一口,只是一口,就让她眼前发亮,对早就迫不及待的李承乾说:“你也尝尝。”

    喝过茉莉花茶的李承乾,也是一脸的享受。

    “阿娘,儿臣总觉得茶汤难以下咽,前些天忽然想通了,茶叶的腥味单单用葱姜蒜等物压制是不对的,应该去掉一部分,保留小部分才是。儿臣那天见过,宦官泡茶汤的时候,居然还往里面加牛油,您本就有风疾,喝这样的茶百害无一利。但是,喝儿臣这种茶叶就不一样了,儿臣现在就这些,您拿着,改天儿臣再给您做一些。”

    说完,李泰拿出了背包里早就准备好的纸包,大的一个递给了长孙,小的则是递给了李承乾。

    刚刚尝过茉莉花茶滋味的两个人,也觉得这么喝比茶汤要好些,尤其是没有茶叶沫子喝起来更是方便。

    接过花茶,长孙无奈的笑了一下,问道:“青雀,你的性子为娘还是知道的,你是无利不起早啊,说吧,以后什么事儿求为娘?”

    李泰嘿嘿一笑,说:“孩儿所求没别的,要是今天孩儿惹了阿耶生气,您千万帮孩儿说话啊。”

    “嗯?”

    长孙只是疑惑了一下,随即就误会了:“你怕干不好活被你阿耶训斥啊,你且把心放肚子里吧,你又没有耕作过,他怎么会生气,不过就算他生气了,为娘给你撑腰就是,那天他气急了打你的事情,为娘还没跟他算账呢。”

    看着长孙威风的样子,李泰和李承乾对视一眼,随即立刻奉上了马屁:“阿娘威武!”

    见两个孩子居然这么说,长孙立刻大声的笑了起来。

    马车外,骑着马的李世民,听到马车里的声音,微微一笑,就催促队伍继续前进。

    皇帝出行,虽然没有行礼法,只是去耕地,但是随行的禁军护卫就多达一千,还有足足五千军士护送。

    大军出动,万民退避,今天的朱雀大街上没有多少平民行走,队伍一路畅通无阻的出了城,上了官道以后行进速度再一次提升。

    母子三人说了一些趣事以后,有些晕车的李承乾就睡着了,长孙则是坐在李承乾的身边帮他驱赶蚊蝇。

    闲下来的李泰,就撩开窗帘,开始打量外面的世界。

    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路灯电线杆,目光所及皆是翠绿,如今正是收割小麦的季节,农田里还有许多零散的残田需要收割,所以时不时的就能看到劳作的百姓。

    只是看了一眼,李泰就有些羞愧。

    跟后世的寻常百姓比起来完全不一样,大唐的百姓,各个都瘦的不行,有几个老头看起来简直就是皮包骨,黧黑的脸上满是风霜的刻痕。当然,仅仅是这不足以让李泰羞愧,让他羞愧的原因是,此时田间劳作的百姓,压根就没有穿衣服的,都是光着膀子接受烈日的暴晒。

    如今不是衣食住行高度发达的后世,百姓能有衣服穿已经是很难得了,耕作的时候谁会穿衣服磨损?所以,满朝文武和皇帝尽管褪去华服,换上麻衣,还是不可能降级到跟寻常百姓一个模样的。

    “青雀,看到了吧,这就是现在的大唐,百姓们虽然分到了田地,朝廷又免了赋税,但是多年的困苦不是一两年就能缓过来的。朕重启亲耕大典,不止是昭告天下朕看重农业的心,也是让朝野的群臣知晓耕种的辛苦,让他们学会善待百姓。大唐百废待兴,这个时候万事都要以民为先。”

    听到李世民的声音,李泰偏过头,就看到了从后面跟上来的李世民。

    看得出来,重新在官道上骑马,虽然没有狂奔,依然让这位新晋皇帝有些兴奋,他最近一次纵马狂奔,还是武德七年突厥侵犯边境的时候,在那以后,他就入主中书省,基本再也没有离开过长安。

    见李世民额头上全是汗,李泰端起茶杯,想起李世民骑着马也没法喝,就放了回去,而是趴在车窗上,向李世民讨教骑马的要诀。因为骑马太快加上马蹄嘈乱的缘故,两个人需要扯着嗓子互相交流,虽然这样很累,但李世民却乐此不疲,足足吼了小半程。

    直到临近卯时,队伍前进的速度才减缓,抵达了皇帝和朝臣亲耕的地方。

    这里是长安县境内的一个小村庄,因为靠近一处湖泊的缘故,并不愁浇灌,同时,因为历代皇帝都派人特意养护,这里的土地也是周围最肥沃的土壤。

    而这片土壤上,还耕种着李渊在位时命人播种的小麦,只看麦田的样子,就知道平日里的养护绝对不少。

    麦田见的多了,可是谁见过田地里不见一根杂草的麦田?这么大一片麦田,养护到这种程度,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人手,面子工程,当真是古今一样。

    一边腹诽着,李泰跳下马车,走到了麦田边。

    李世民也跳下马,站在麦田边,看着眼前的景色,不由得沉浸其中。

    这里足足有几百亩地,属于皇帝的那一块嚣张的占据了最好的地段,面积也是最大的。至于剩下的地,则由礼部按照官位爵位提前分割开来,如今抵达麦田的官员们,说说笑笑着按照牌子寻找自己的田地。亲耕大典很是重要,一般被皇帝点名过来参加的官员、勋贵或者家族,都是皇帝看重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证明自家的地位稳固的很。如今正值新皇登基的重要时刻,能得到这样的信号,不得不说是幸运的,所以心情大好的众人,也是干劲满满。

    没人招呼,只有几个宦官送来了镰刀和大大小小的筐。

    “也给我一把。”

    见拿着镰刀的宦官只给了皇帝一把,李泰立刻张了嘴。

    听到李泰的要求,李世民哈哈大笑,拿着镰刀把指着李泰说:“青雀啊,你这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割麦子这样的体力活,你能干?就是你皇兄也不行。不过既然你想试试,那就给你一把。”

    见皇帝发话了,掌管镰刀的宦官才交给了李泰一把。

    没有开始的信号,李世民一马当先的就开始收割麦子,裸露在衣袖外的手臂肌肉棱角分明。令李泰意外的是,唐人居然不直接收割麦子,而是用镰刀把麦穗割下来,放到筐里面。

    这是为了避免浪费粮食啊!

    看明白的李泰并没有立刻开始收割,而是先拿出纱布给自己的手缠绕起来。

    这双幼童的手太过于稚嫩,如果不保护保护,恐怕用不了几下就会出水泡。至于长孙和李承乾,则是等到筐里面装满麦穗以后,一人抬大的,一人抬小的往晾麦场运送。

    准备好的李泰也开始收割起来,如果是割麦子植株,他或许还会很快体力不济,但是割麦穗就不一样了。

    不过试了几下以后,他才发现镰刀实在是不好用,于是他招呼送镰刀的宦官过来,让他给自己找来了剪子。

    这样的收割,剪子虽然慢一些,但要省力许多。

    就这样,亲耕大典-秋收分典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