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贤王 » 第42章 一个谎言需要无数谎言弥补

第42章 一个谎言需要无数谎言弥补

    铁牛点点头,答应下来。

    父子三人的救命之恩,他也只有以死相报这一个选择了。

    回到卧室,李泰将自己抄录的各种作物培养方式又看了一遍,做到心中有数以后,就开始签收快递。

    各类的种子去掉包装,跟山里采来的杂草一类种子混在一起,明天就可以开始种地了。

    眼下已经是九月,秋意渐退,隐隐有了变冷的迹象。也不知道寒冬腊月的时候,这么多的新鲜菜出现在长安,会引起怎样的轰动?

    幻想着李世民和众大臣震惊莫名的样子,李泰就得意不已。

    ------

    就在李泰准备种子的时候,百骑司的两个成员,已经回到了东宫。

    在皇帝的面前,二人将这两日的所见所闻,当面进行了汇报。

    “你们竟然被青雀揪了出来?罢了,既然你们两个被揪出来了,就不必回去了。不过你们所言王珪对青雀不敬,可是事实?”

    “陛下,卑职所言皆实。”

    见两个护卫都这么说,李世民只是挥挥手让他们退下。

    没了外人在,李世民这才皱起眉头,一甩手把笔扔了出去。

    “朕就是太优待这些文人,以至于他们现在目中无人。堂堂的谏议大夫,竟然还不如一个六岁的孩子懂事。都有荫庇,有些学问就敢目中无人?跟朕百战的功勋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扔一根笔自然是不解气,拿起桌边的药液,想想又不妥,只能打开喝了一口。

    体会过了这个药液的神奇,李世民现在只要是劳神的时候,就会喝一罐。

    想一想两个护卫的汇报,他不由得喃喃道:“如此效果显著的提神健体药液就罢了,此人就连背疽都能医治?当真是医术高超。既如此....”

    想想李家的痼疾,再想想皇后发病时候的艰难,李世民从桌下取出一枚古玉,随即就提笔写信。

    他想试试,看看青雀这个神奇的师父,能不能治风疾和气疾,如果能治,可是一件幸事。

    写好信,看了一眼远处等候差遣的方雳,想想不妥,便开口道:“方雳,你去兵部,叫杜如晦过来。”

    方雳躬身领命,就下去传人。

    没多久,满脸病容的杜如晦,一步三咳的走进了崇教殿。

    “来人,给克明端水来。克明,不是朕说你,朕不是准你告假了吗?为何还要带病办公?”

    好不容易喘匀了气,杜如晦苦笑道:“陛下安排微臣入主兵部这样的要害,是对微臣的信任,微臣岂敢偷闲呢?颉利此般入侵,留下了太多的问题,边境重整、军伍造册,都是急事,能为陛下分忧,微臣劳累些,不妨事。”

    听到杜如晦的话,李世民很是感动,但是看他病重的样子,还是不忍心,于是说道:“朕命你带着朕的礼物和信,去丰收殿拜见青雀的师父。朕听闻,此人连背疽都能治好,想来对你的病症,也不觉棘手。

    朕准你三个月的大假,什么时候把病养好了,再回朝。在你养病期间,朕会让李靖暂且接任兵部尚书,你就放心吧。”

    找卫王的师父求医问药?

    想了想,杜如晦只能答应:“多谢陛下恩典!”

    将古玉和信递给杜如晦,李世民语重心长道:“养病期间,就有劳你指点一下青雀。朕本来派了王珪前去,谁知王珪恃才傲物,惹恼了青雀,被青雀骂了回来,如果是你的话,想来青雀就不会反感了。”

    “被骂了回来?”

    “是啊,现在王珪还在家里躲着,估计是怕朕一怒之下追究他的罪责吧。”

    听皇帝讲完了事情的始末,杜如晦笑道:“臣与王珪也是旧交,当年终南隐居的时候,他就是这样的脾气,虽然人恃才自傲了一些,才学还是有的。只是没想到,陛下将他召回,有恩于他,他还有些不把陛下放在眼里,属实是有些愚昧了。”

    “朕本有意过后提拔他为侍中,现在看来,还需再议,也罢,朕不做声,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了,且让他担惊受怕吧。”

    见皇帝没有动杀心,杜如晦也稍稍松了一口气。

    这也就是当今陛下,换个皇帝,因为不敬掉脑袋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交接了兵部印信后,杜如晦悠闲的朝着丰收殿而去。

    作为天策府老臣、玄武门的功臣,他对于自己兵部尚书的位置,丝毫不在意。

    有这两份功绩打底,进相只是迟早的事情,或者说,和长孙无忌一样,任职一部尚书,也显得陛下对自己格外信任,什么时候封德彝、萧瑀这些老臣致仕,自己就能直接上去。

    没有骑马,杜如晦坐着马车,一路悠然的赶路,一直到天黑之前,才抵达了丰收殿。

    对于杜如晦的到来,李泰很是意外,替“师父”接了礼物信件,就问起来由。

    在得知这家伙竟然是来治病,外加替代王珪的时候,李泰赶紧起身行礼:“原来杜尚书是来教导小王的,青雀无知,还请杜师恕罪!”

    跟王珪不一样,若是拜师杜如晦,才是真正的赚大发了。

    别的不说,单凭“房谋杜断”这四个字,就足以证明杜如晦的学识能力。

    如果不是他在贞观四年就因病早逝,贞观盛世或许能更早的降临也说不定。

    杜如晦没想到自己受到了跟王珪截然不同的待遇,想想王珪这老小子一直以来对自己的鄙夷,当下只觉得扬眉吐气。

    赶紧起身,杜如晦喘匀了气,才行礼道:“殿下贵为皇子,不需对微臣行礼。”

    “天地君亲师,师虽为末尾,但也超越世间诸多,反倒是杜师,既然教授小王,就不该将小王看待成王爷,只需当做晚辈教训即可。”

    听到李泰的话,杜如晦哈哈大笑,只是笑得太厉害了,一时有些上不来气,跌坐在地。

    李泰赶紧上前搀扶,顺便帮他捋背顺气。

    只看他喘不上来气,还有咳痰有血的情况来看,多半是慢性肺炎,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哮喘的病症,看样子还需问诊才行。

    不过....

    李泰也没想到自己杜撰出“师父”的存在,居然这么麻烦,李世民的信不用看了,肯定也是求药的。

    然而,跟刘二不一样,给皇帝和勋贵看病,太轻松了可不是好事儿,看样子,得想办法让他们大出血一下。